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基礎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燃煤基礎框架下的火力發電等級也在不斷攀升。在進行火力發電站施工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常見多發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討論,對其質量控制的方式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通過這些常見病和對策幫助大家更好地控制相應的情況,并對同類型的其他廠家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火電廠主廠房土建施工多發病質控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地形遼闊,因此我國的能源消耗一直在世界各國中排名前幾位。為了滿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能源造成的巨大壓力,各種類型的電站,尤其是火電站就成為了當前發展的主題之一。由于火電站結構復雜、配套設施眾多以及之間環環相扣的連鎖關系,其主要的主體建筑設計質量就成了這其中的重點和難點?;痣娬局鲝S房對于其結構設計以及對應質量的要求要嚴苛得多,不僅要實現經濟高效,還要保證在遇到各種突發事件時損失降到最低,同時還要考慮和電廠的電器進行配合,進行有序的運轉。在這種嚴苛環境的要求下,各類廠房施工中出現的常見病就成為我們無法忽視的重點。下面,本文將通過某2*600MW火力發電廠對主廠房整體施工時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該假設的廠房的情況進行對應的處理。
1廠房的一些基礎情況
本期工程主廠房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主廠房布置為汽機房、除氧間、煤倉間、鍋爐房四列式結構,爐后依次布置:送風機間-電除塵器-引風機間-煙囪。主廠房擴建方向為左擴建(從汽機房向鍋爐房看)。汽輪機為縱向順列布置,機頭朝向擴建端。采用從擴建端上煤。
汽機房共有17個柱距,兩個柱距距離為10m,在兩臺機組之間設有一個1.8m的伸縮縫,汽機房總長度為171.8m,跨度為27m。由于考慮鍋爐輸煤棧橋,煤倉間比汽機房多一個10m柱距,其長度為181.8m。A列至煙囪中心線距離為200m。
由于含結構筋率高,大型預埋件多,安裝困難,造成砼澆筑困難且澆筑砼質量不易保證,限于篇幅,本文將針對其中的幾個部分進行介紹。
2電站基礎部分的問題和對策
籠統地講,基礎施工中出現問題多種多樣,比如工程實體質量常見問題頻出及工程質量保證資料失真;主要建筑材料質量把關不嚴及檢驗檢測弄虛作假;勘察、設計文件深度不足;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不按規定操作;從業人員技能培訓不到位及無證上崗;施工現場不實行勞務人員實名制管理;建設工程各方主體及從業人員市場誠信普遍缺失等突出問題。出現問題后若不及時處理,就可能影響工程質量,甚至引起重大事故。筆者現就電站基礎部分的施工特點和建設要求,簡略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治對策。
2.1存在的各類問題在進行施工安裝的時候,整個氣機的基座構建主體為大體積混凝土。由于在進行澆注的時候沒有到位,整個混凝土的表面都出現了溫度裂縫或者是收縮裂縫,當整個澆筑體都構建完畢之后,混凝土的整體側面都會出現大面積的質量缺陷,其主要表現為蜂窩面、麻面裂縫等等等等。在這其中,很多裂縫自身的深度甚至能達到30mm到70mm。由于這些裂縫產生的作用力和穩定力不平衡會直接導致整體的混凝土強度出現大幅度下降達不到設計要求甚至使基礎報廢,更不用提耐久度這個問題了。(見右圖)
因為在施工的過程中采用了連續泵進行混凝土的運輸,對整個側模的沖擊力是十分大的。因此一旦整個外側模發生了鼓脹或者是跑偏,大量的混凝土將會順著破裂處涌出,不僅讓現場的處理難度加大,還會因此造成成型混凝土的外觀質量大幅度降低甚至無法使用。
整個主廠房的基礎面積十分巨大,直接導致了廠房橫跨面長度的增加,上層鋼筋單位面積內受力幅度直接增加。如果上層的鋼筋網在進行扎網的時候沒有徹底牢固,那么在進行混凝土澆筑的時候,由于施工人員自身的踩踏而造成的泵管混凝土沖擊或者是在進行管道轉移時發生撓動現象,就會直接造成基礎表面的層筋產生位移、偏離、塌陷,同時造成底部鋼筋的混凝土部分墊塊出現碎裂。(見右圖)
在進行基礎柱的鋼筋插入施工時,一般來說所伸出的長度是一個固定的數字。但是在實際施工當中,由于鋼筋伸出的長度妨礙到了其他施工部位,比如在進行起吊作業或者是設備運輸用汽車就因為鋼筋問題無法正常通行,因此不得不把插筋給進行彎曲或者不得不在標準高度把相交的插筋給隔斷。
地基分成若干部分,互相之間的連接地梁因為長度過大或者是因為材料自身的剛度不達標而直接出現了收縮垂直的裂縫。
2.2針對以上情況進行的預控措施和方案實踐
針對上述問題,項目部應該明確分工,層層落實責任。與建設單位、施工、監理企業分別簽訂了《施工質量病害防治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針對各項質量病害,在工程建設階段多次開展專項調度,緊密推進行動進展。
首先,因為火電站主廠房工程的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數量很大,比如汽機基座底板或者是汽機基礎,并且每次進行澆筑的時間都在24個小時以上,期間澆筑活動還不能夠中斷,因此這不單單是一項簡單的施工行為,這是一套復雜而系統的施工協調作業。在這其中,拌合混凝土站、運輸車、電力、水務、勞動力的有序組織,現場各種項目配額和與時間調整都要在做方案的時候進行充分的思考和整理,同時必須在進行澆筑的時候確保物料的供給完整不間斷,以防止因為混凝土料的現場供應數量不足造成事后過程中出現裂縫,然后發生重大的施工事故。


然后要做好施工人員自身的技術交底,在混凝土進行振搗的時候要確保其自身的密實性,同時要把混凝土的澆筑厚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在進行振搗的時候要嚴格遵循迅速插入緩慢拔出的效果,每一個振動點持續的時間都要以泥漿表面出現浮漿為限度進行施工,振搗要均勻以及密實。這樣不僅會防止混凝土泥漿發生分層離析的情況,同時也可以避免振動棒抽出的時候所產生的空洞現硂象以保證內部無氣泡,保證密度均勻。同時施工人員還要對澆筑之后的混凝土進行及時的覆蓋,適時進行養護,以滿足其對設計的要求思路。
對于基礎表面產生厚重浮漿的問題,可以在表層的混凝土凝結大約30分鐘之后在其表面加上一層碎石骨料,同時對其表面進行充分抹壓不低于三次。為了避免側面產生裂縫痕跡,對模板拆除之后馬上就應該使用毛氈毯子進行覆蓋養護,或者對其進行回填土作業,使其側面的裸露時間降至最低。
基礎上表層的鋼筋構架,除了中間部分必須要和基礎的短柱鋼筋進行連接綁定加固之外,還應該使用12號的鐵絲對表層筋和短柱進行十字交叉的綁定牢固。表層筋的四周主要應該用8號鐵絲吊起來綁定到四周的側模版上,間距大小不應該大于1m,要適當選擇吊在水平鋼管上的表層筋吊點數量,數量不可以太少。
根據實際的情況,使用高標號的砂漿進行墊塊的預制,因為墊塊樣子可以固定為平面,比碎石進行墊塊的效果更加穩定,不會造成下面的鋼筋下沉的結果。但是對于體積更大的基礎底板來說,就可以采用短的鋼筋頭進行混凝土墊塊的匹配,防止因為單位面積荷載力過大而造成塌陷。
垂直裂縫的控制方式需要從施工圖紙確定的時候開始預防,根據情況的不同可以考慮采取后澆帶或者是跳倉間隔施工的思路構建,來避免裂縫的產生。鋼筋則要提前規劃好路線,對伸出長度進行計算。鋼筋交叉則要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適當采用降低標高的方式進行保護。
最后,嚴格落實工程各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信息檔案,經法定程序確定的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圖審查、施工、監理、檢測和預拌混凝土生產單位及其質量責任人員,在工程開工前必須簽署質量責任承諾書,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將主要責任人信息、承諾書等信息檔案,移交城建檔案管理部門存檔,以便后期追責。
3結論
施工階段要想避免上述問題的主要辦法就是對整套流程進行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控制。把一切可能出現的情況扼殺在源頭上,結果導向轉為過程導向,使得質量控制的目標容易達成。
參考文獻:
[1]陳志堅.提高火力發電廠土建施工質量的措施[J].建材技術與應用,2010(09).
[2]沈祖炎,黃奎生,陳以一,童駿.大型火電廠主廠房鋼支撐-框架結構振動臺試驗模型[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06(04).
[3]汪志良.提高火電廠土建施工質量措施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23).
[4]邱海亮.提高火電廠土建施工質量的措施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15).
[5]卓卉.淺述海濱火電廠主廠房結構設計要點[J].科技咨詢導報,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