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室內空氣質量監測,就目前而言,還未形成成熟的質量管理體系,有許多質量保證方面的問題需要探討。本文聯系監測工作的實際,對室內空氣監測的質量保證措施做了初步的研究。
關鍵詞:室內空氣監測質量保證
0引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房屋裝飾裝修的質量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是隨著環境保護的深入人心,人們對裝修后室內空氣質量的關心程度也越來越高,監測需求也越來越大。室內空氣質量監測成為了環境監測部門和其它監測機構的一項重要工作。
當前,室內空氣監測方面還未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監測及質量保證體系。這就要求業界精英和專家學者要不遺余力的堅持開展這方面的研究,不斷提高室內空氣監測質量。筆者結合室內空氣質量監測的實踐,查閱了有關的政策、規范、技術文件等資料,對該項工作的質量保證做了初步的研究。
1正確理解和掌握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是保證監測質量的前提
自2000年以來,我國有關部門針對室內空氣污染的狀況,先后制定了一些控制標準或評價標準。這些標準有的是針對施工單位,有的是針對居民住宅制定的。在執行當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執行。《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是針對人們正常活動時的室內環境質量所提出的一些規定;《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是針對新建、改建、擴建的民用建筑及裝飾工程室內環境質量所提出的標準;《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是針對導致室內環境污染的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質提出的一套標準。在實際監測中,只有針對監測目的,正確選擇了評價標準,才能根據評價標準或標準規定的監測方法正確開展后續的一系列工作。
2組織一個專門班子,制定一套工作程序,保證監測工作有序進行
由于空氣質量監測對象千變萬化,監測項目或多或少,客戶要求往往不一,加之監測工作量大,技術性強,因此要求檢測人員特別是部門負責人必須具備精湛的監測技術。按照常規,項目負責人應該是整個監測團隊中技術素質超群的人員,這樣可大大提高監測質量。
施測前開展崗前培訓,重申監測技術規范和評定標準,針對檢測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小組模式進行討論,敦促各個成員謹慎再謹慎。對于新進人員開展模擬演練,提高其應變能力。
另外,要確保監測質量達標,優化設計監測流程也是有效措施之一。常規的監測流程詳見圖1。

3現場勘察堯收集資料是做好監測工作的基礎
現場勘察、收集資料也是影響最終監測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正確開展監測和評價的關鍵。現場勘察包括對客戶委托監測目的的了解和監測場地的實地勘察。要了解客戶基本情況、房屋結構,各房間面積,裝修材料情況、家具及擺放情況、裝修時間、門窗設置等。必要時,可在現場繪制一張草圖。
要根據現場勘察的情況,初步確定監測點位和監測頻次。
為確保現場監測結果達到預期效果,開工前可先擬定一監測項目清單,根據清單內容逐項開展現場監測,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可避免遺漏。
4編制一份好的監測方案,是保證監測工作有序進行的重要環節
事前制定工作計劃,事情往往事半功倍。要使現場監測工作順利實施,工前制定監測方案無疑是有效措施。編制監測方案時,先徹底勘察現場條件,參考室內空氣監測標準和技術規范編制一套相對完善的實施方案。基于監測方案逐項完成所需監測項目,以便最終形成一套比較科學的監測報告。
監測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委托方名稱(委托人姓名)、地址、聯系人及電話、監測點位名稱、監測項目、頻次、監測人員、監測方法標準、所需儀器及材料、監測時間、評價標準、質量保證措施等。為了使監測點位清晰明了,必要時可附監測點位示意圖。
監測條件和監測時間是保證監測結果具有代表性的關鍵。監測方案中要特別注意要求客戶提前關閉門窗的時間和監測門窗關閉的狀況。
5現場采樣監測的質量保證
空氣采樣器、氣象包等現場監測采樣儀器要經檢定并在有效期內,使用經過氣密性檢驗的采樣系統和經過校準的流量計。
采樣時注意方案給定的時間限制,切忌自主變更時間,也不允許私自增加流量來縮短采樣時間。
采樣過程中對測點的溫、濕度和氣壓進行測量。
按照規范要求的比例加采平行樣品和加標樣品,每次監測都要留有全程空白樣品。
要求工作人員全程監控采樣過程,確保流量計始終維持恒定值。
結束采樣后封閉樣品及時送檢,以免其接觸空氣后發生質變。
6實驗室質量保證
實驗室人員一律持證上崗。
使用經計量部門檢定合格的儀器設備。
按比例增加室內平行樣。按規定的要求測試和使用全程空白值。
按照規定妥善封存樣品,在質保期內完成測試。
實驗室內質量控制的常規流程詳見圖2。

7分包中的質量保證
選擇有監測資質的監測單位分配監測任務。雙方基于《測定分包協議書》達成分包協議,確保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并且協議雙方的儀器設備、人員等配置均達到分包測試要求。實施過程中,如有可能,應有專人到分包方測試場所進行實地質量監控,確保監測質量。
參考文獻:
[1]室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技術規范[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04.
[2]崔九思.室內空氣污染監測方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649-655.
[3]曾燕君,蘇行.室內空氣污染調查[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1(6):15-17.
[4]周仲平,趙壽堂,朱立,等.室內環境監測與控制[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