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法對97名留守兒童進行調查,利用SPSS19.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旨在通過對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的調查分析,讓社會更多的人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問題,并為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健康管理提供相關依據。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態
1概述
我國留守兒童中,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高達86.5%。據2008年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多萬人[1],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當中就有一個留守兒童。本研究旨在通過對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的調查分析,讓社會更多的人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問題,并為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健康管理提供相關依據。本調查隨機抽取了初中學生三個年級的100名農村留守兒童,回收有效問卷97份,問卷有效率為97%。
2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
父母的在外務工給留守兒童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在本次調查的97份問卷中,當被調查到父母外出打工,和誰住在一起的問題時,有54人是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55.7%,有29人是和親戚住的,占20.6%,還有14人是和其他人住的,有9人是自己住的。
在調查到和監護人生活在一起是否有矛盾這個問題時,有23名留守兒童是經常有,占23.7%。38人認為偶爾有矛盾,所占比例最大,為39.2%,25人幾乎沒有,11人沒有矛盾,所占比例最少,為11.3%。
在調查到平時和監護人有矛盾,怎么處理的問題時,有44人選擇悶不吭聲的解決方式,所占比例最高,為45.4%,有少數的13人選擇吵架的方式解決問題,占13.4%。
在調查到留守兒童有多久和父母聯系一次時,有30名留守兒童很少聯系,占30.9%,21人每月聯系一次,22人平均一周一次。
在涉及到每天是否按時吃飯的問題時,有48人按時吃飯,占49.5%,49名留守兒童不按時吃飯,占50.5%,二者的比例基本平衡。在午飯是否葷素搭配的問題上,42名留守兒童是葷少素多,所占比例最高,為43.3%,有10人葷多素少,占10.3%,11人全是葷的,占11.3%。在調查到是否經常吃到新鮮水果的問題時,有45名留守兒童選擇偶爾,占46.4%,23人經常吃到,29人吃不到。
問及留守兒童是否經常生病的問題時,有59人是偶爾生病,占60.8%,有11人經常生病,27人不生病。
在調查到留守兒童平時是否在家做家務的問題時,有36人經常在家做家務,占37.1%,有35人偶爾做,26人選擇不做,占26.8%。在涉及到是否會洗衣、會做飯的問題時,有43人兩者都不會,占44.3%,19人選擇兩者都會,占19.6%。詳見表1。
3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態的分析
此次調查的97份有效問卷中,有54人是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總人數的55.7%,說明留守兒童大多是由老人監護的,而在調查到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是否有矛盾時,有23人選擇與他們經常有矛盾,38人偶爾有矛盾,因為老人的教育意識比較差,所以不能很好地與孫輩進行教育和溝通,在與老人發生矛盾時有44人選擇悶不吭聲的方式,占被調查者的比例最高,農村孩子一般都比較害羞,不善于表達、傾訴,就容易形成自卑、自閉的心理。
“家庭是初級社會群體的典型,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面對面的富有感情的交往”[2]。在調查到留守兒童多久與父母聯系一次的問題時,有30人平時與父母很少聯系,占被調查者的人數的30.9%,父母不能及時有效的與孩子進行溝通,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的關注就逐漸少了。在午飯是否葷素搭配的問題上,有42名留守兒童選擇葷少素多,所占比例最高,在是否經常吃到新鮮水果的問題上,有45人選擇偶爾吃到,占被調查者的46.4%,這些孩子逐漸長大,并且他們大多數是與(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農村老人有著勤儉節約的傳統思想,并且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使得留守兒童的營養跟不上。
4結論
據預測,根據現行戶籍制度不發生太大改變的情況下,2020年留守兒童數據將達到2.3億左右,2050年將會是3.4億左右,這么龐大的數量群體,他們的生活教育問題值得我們深思。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了,雖然現在社會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完整的教育體系,但我們還是應該繼續努力,加強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心。
參考文獻:
[1]徐鮮紅.和諧新農村建設中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2).
[2]宋林飛.西方社會學理論[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7.
[3]楊玉紅.對甘肅省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態及心理問題的思考[J].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