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廣大的用戶,特別是學生的生活、學習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一方面,新媒體讓學生更加便捷享受到知識、信息更新和傳播的速度,另一方面,它也對學生學習的方法和興趣點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此我們采用問卷調查表形式調查了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的幾百名大學生,通過對設定的問題統計、分析,得出:新媒體已經植根于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受到同學們的歡迎,雖然也產生很多的副作用,但是他們對此顯然無主動規避的意愿和動力。
關鍵詞:新媒體新媒體的應用調查
1調查的主要目的和主要思路
本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影響。主要思路有:
①大學生運用新媒體的目的和了解程度;
②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時間段和使用頻率;
③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依賴度;
④大學生對新媒體使用的傾向性;
⑤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信賴度。
2調查方式及主要問題
我們采用問卷調查法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在課題組教師所帶班級中對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共發出了300份問卷,回收問卷298份,有效問卷292份,有效率達97.3%。調查的主要問題如下表:

3調查的主要結論
和新媒體打交道已經成為了新一代大學生每天的必干必做的事情,這已經極大地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方式。
很多大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擺弄著手機、電腦等媒體工具,比如吃飯、走路、逛街、聊QQ、發微博、看新聞等。新媒體更好地迎合了人們休閑娛樂時間的碎片化的需求,有助于自身的學習,緩解了自身生活的壓力,更好的為用戶大眾提供了良好的應用服務。
但是對于大多數的使用者來說其本身的原理還是缺少認識,只有部分的學生能夠更加合理的認知使用。
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比較強,沒有手機會使一部分人感到無所事事。
出現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手機比較容易獲取,手機也是大學生與家人、同學聯絡的主要方式之一,沒有手機就會影響彼此間的聯絡,同時手機智能化發展迅速,已經極大地取代了傳統消費媒介,娛樂功能也比較豐富。因此人們才表現出了對手機較強的依賴。
調查表明,在同學們中每天平均上網小于兩個小時的占24%,2到5小時的占54%,5到10小時占18%,10小時以上的均占2%。以上結果表明,大部分同學上網時間都比較長,2至5小時以上的占了54%,超過半數。每天上網5小時乃至10小時以上,居然也大有人在,這毫無疑問會對正常的學習與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通過分析大學生每天使用新媒體的主要內容發現,在游戲娛樂上的時間投入大都在1-2小時之間,大于2個小時的還是占很大的比例的,很容易看出,大多數學生對網絡娛樂存在上癮的跡象,不利于大學生的全方面的發展。大約有47%的學生選擇在晚上上網,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白天需要上課等,有20%的學生選擇上午上網,另外還有14%和12%的學生選擇了在中午和下午的時間段開始。應該說選擇何時上網,跟學習任務的安排有很大的關系。盡管如此,大部分學生都承認,上課時會不自覺的用手機上網瀏覽網頁,用社交媒體與同學交流或在社區分享各自的生活、學習體會。
媒體擴大了信息資源的擴散、共享,給廣大的用戶更多的服務,更多的用戶通過新媒體學習,補充相關的知識,促進自己的長遠發展。
在調查中,大約有38%的同學認為相比較而言:網絡的影響最大,還有10%的人認為是數字媒體的影響更大。手機等多媒體設備的最大優勢是方便了廣大用戶的使用,方便攜帶,緩解了自身生活的壓力,更好的為用戶大眾提供了良好的應用服務。
從上網的活動形式來看,瀏覽新聞的占到32%,聽音樂、看電影電視占30%,更新博客或個人主頁占24%。男生中玩游戲的居多,而女生中看電影電視、更新博客或個人主頁的較多。從年級角度看,大一、大二的學生中休閑娛樂居多,大三則更多地查找與就業有關的內容。
據分析,每天上QQ和電子郵件的人占到了84%,另外16%的人是記起來就上,可見,在絕大多數的人群中,社交網絡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同樣有趣的是,大約有76%的同學,并不主動使用微信。對于搖一搖這樣的功能,大部分人并不當真。
大學生如此頻繁的使用新媒體,對教師的授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高,有70%的人認為是因為老師的上課不吸引人才玩手機,接觸新媒體的,只有2%的人認為不應該帶,主要的原因是大學學習環境,時間等處于相對寬松的狀態,對學生的約束,大大減少,學校制度等方面并沒約束,老師的管理也相當的寬松,以至于許多學生在課上明目張膽的玩手機,而無心學習。但是,在問及是否主動使用新媒體學習時,卻只有不到一成的同學表示曾經使用過,不到20%的同學表明想過但沒有嘗試。
對于是否愿意讓老師加入到自己班級的群,40%的學生愿意老師加入,34%的反對,還有26%的選擇看情況。這表明老師在學生群體中的位置還處在一個相對嚴肅的位置,不能夠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通常,除了班級群以外,還會有一些其他主題的群存在,便于小部分人形成小團體,進行更加深入地交流和交換意見。
在調查學生對新媒體的真偽認識時,大約一半的人認為網絡新聞是難辨真偽的,這是大多數人自身對網絡媒體的戒備,是自身的選擇性判斷,能夠主動地避免不良不真實信息,而20%的人則認為是虛假的,也有14%的人選擇相信,這都是對網絡信息的片面認識和理解。這需要相關機構能夠更好地對網絡環境進行整治,提供更好地網絡環境。
更多的人發現在新媒體的影響下,自己的思維變得混亂、片碎化,但是也有32%的人認為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的清晰了,還有16%的人則對此沒有任何的影響。可見,新媒體的作用是雙面的,有利有弊,對此,我們應該多加注意。
對于新媒體的發展帶來的影響認為弊大于利的人更多些,有30%的人不知道是不是會有影響。對于新媒體的發展帶來的影響還是雙面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所處的位置也是多面的,利與弊的影響還得看自己的把握。在新的時代大潮中,我們還得好好的把握機遇。
關于新媒體對社會的作用的調查表明,將近90%的人認為新媒體對社會來說是監察管理機構,這與近期的網絡監督社會的現象更加的切合相似。另外,新媒體還是信息傳播的媒介,可以影響輿論,更能為民眾提供便利,豐富生活。
4結語
通過本次調查分析,我們認為大學生使用新媒體已不可阻擋,一方面是新媒體為他們提供了更快、更多、更詳盡的內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生代的大學生對于自我的訴求更多的是在相對開放或熟悉的網絡環境中完成。新媒體的形式和內容更新使得大學生很難通過自我控制主動學習課本知識,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內容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成功。
參考文獻:
[1]婁超.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D].西南交通大學,2010.
[2]景榮.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廉潔教育創新研究———基于揚州大學的問卷調查[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01).
[3]張朱博.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