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模式、強化工學結合,整合教學內容、推進課程教材改革、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創建一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學校與企業密切合作的新型高職教育模式,從培養學生就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入手,探索一條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很強實踐操作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培養途徑。
關鍵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國外的校企合作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德國的雙元培訓制、日本的產學合作式、美國的以勞動和教學相結合、工讀交替原則、英國的工讀交替培訓式、新加坡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教學工廠。我國高職:校是校企合作主要是訂單式、“2+1”模式、學工交替式模式、“實訓-科研-就業”模式、雙定生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工學結合校企雙向介入模式、結合地方經濟全面合作模式、以企業冠名班為主的合作辦學模式。
目前國內以學校為主的合作模式存在不利于合作的內部機制和外部條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不易調動企業主動合作的積極性、偏離了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本質目標等問題。以學校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追求各種考試的過關和各種證書的獲得,學生考試過關了、證書也有了,實際工作能力卻很差,其他知識的學習花費的時間少,實踐教學的時間不能保證,使得學生常常是有證書,卻看不懂企業的圖紙,具體的工作實際問題處理不掉,這偏離我們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質。
1校企共同協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衢州職業技術學:與溫州甌斯達企有限公司、開山集團等共同制訂冠名班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企業共同參與相關課程開發,相關教學的全過程。以實踐教學為主線,以掌握崗位與職業能力為核心,以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為目的的原則,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學習與培訓,不僅使學生的職業素質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也給即將就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適應崗位的機會。
在校企合作體制下,人才培養方案由校企共同制定,在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教學計劃、實施教學標準的過程中,把諸多客觀因素考慮進入,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作用和優勢,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職業人才。
2整合教學內容,積極推進課改
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針對企業需求、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對課程內容進行了整合和優化。對一門學科的多個知識點按照實際應用進行整合,按照完成崗位工作任務的需要選擇主要內容:打破以前各學科之間銜接不系統的局面。將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工作技能以工作過程引領的方式融合于人才培養教學之中。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要求合作雙方共同制訂教學方案,共同選擇教學內容,共同編寫校企合作教材,只有這樣開設的課程才能更加符合企業一線的需求。同時學校應該鼓勵更多的教師定期的到相關企業頂崗實訓,使理論知識扎實的教師具備更加豐富的實踐經驗,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相關技能培訓和從業意識的培養。對教師以后參與專業教學標準制定工作也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體現“做學教一體”,改革教學模式
學校教師通過不斷的專業調研、專業討論、比較、競爭等方式,改革以前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先做,在做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最后老師總結并進行講解大家共同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知識的綜合運用。教學內容以項目形式設置,一邊做一邊學,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如此一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經驗,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規范競爭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等。
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工作任務引領、實踐與理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體現“做學教一體”,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真正學會知識的綜合運用。
4改革評價體系,促進全面發展
采用多種方式來評估學生的綜合素質,側重于考查學生綜合知識的運用,著重考查學生專業職業興趣、個性特點、團隊合作、交流溝通等多方面信息。由于學生學習目標明確了,學習主動性得到了提高,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動手能力相對較強,就業后在企業的工作也得到了認可,受到企業的歡迎。
通過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校企合作課程,企業專家進課堂,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了原有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提高,得到了企業的肯定和認可。
參考文獻:
[1]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第二屆江蘇職業教育創意論壇征文.
[2]丁金昌,童衛軍,黃兆信.高職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08(17).
[3]朱春輝.當前高職: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9(30).
[4]張科.校企合作發展規劃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機械職業教育,2008(4).
[5]胡艷曦,曹立生,劉永紅.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頸及對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1).
[6]宋增,蔣雪梅.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頸及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8(10).
[7]王和才,蔡健,李海林.關于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與高職:校自身合作能力建設[J].職業教育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