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的成才發展與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息息相關,我國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存在學習目標模糊、自我認知不清、生活自理能力不強、時間管理能力薄弱、情緒管理能力欠缺、人際交往溝通能力不強等問題,針對我國大學生自我管理水平不容樂觀的現狀,學校、家庭和學生本人應形成一個相互聯動的有機體系,為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作出努力。
關鍵詞: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必要性有效途徑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是個體對自己的目標、思想、心理和行為等進行管理,自己組織、約束、激勵自己,最終實現自我奮斗目標的過程。自我管理是個體本人承擔管理主客體雙重身份的管理模式,是自我認知、自我規劃、自我調節、自我培養、自我監控的過程,通過自我管理,調動個體本人的主動性,充分挖掘個體潛能,實現社會價值。
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是自己規劃大學學習、大學生活,充分調動自身資源促進自我發展的管理過程。大學生為滿足社會對個人素質的要求,需要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自我管理,大學生自我管理是尊重學生主體的需要,是人才培養的需要,當今社會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學生自我提升、成才發展的動機也更加強烈,大學生自我管理管理能力在大學生成長發展中呈現出更加突出的重要性。
1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的現狀
我國大學生還存在學習目標不清、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生活散漫、職業生涯規劃不足等問題,甚至還有暴力事件、偷盜事件、沉迷網絡或色情等現象,為了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實現大學生自我認知、自我發展、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1.1學習目標和自我認知模糊不清
大學生處于較為寬松自由的生活學習環境,在疏于自我要求的情況下,容易形成學習目標模糊、學習興趣不強、學習動力缺乏、自我認知不清的局面。有的學生對所學專業興趣不大,愛好多樣而缺乏精專的動力;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認為學習無用,對待功課和生活虛度散漫;有的學生認識過于理想化,自信心強而追求完美,對社會和自身認識不準確;有的學生忙忙碌碌卻沒找到重點,收獲不大;有的學生忙于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荒廢了學業。
1.2時間管理意識和能力薄弱
愛因斯坦曾說“人和人之間的區別在于閑暇時間”,如何支配充裕的閑暇時間是大學生應該思考的問題。除了上課、自習、休息吃飯等必要的時間花費之外,消耗在聊天、上網、游戲、娛樂、發呆、打擾、偷懶上的時間不計其數,寶貴的時間財富被悄然無息地浪費,對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而言,是一筆巨大的損失。與此同時,如何有效管理個人閑暇時間,懂得拿捏事情的輕重緩急,掌握好自己言行的節奏和步伐,實現自己的主要目標,也是每個大學生需要掌握的本領。
1.3生活自理能力不強
大學生多數寄宿學校,需要具備基本的生活常識和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照顧自己的起居、飲食營養、洗漱衛生,解決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保證自身身體健康、營養充實均衡,但由于從小到大習慣了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進入校園,大學生還存在防火防盜意識不強,動手操作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強等問題,有的學生雖然具備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加強營養、飲食均衡的意識不強,沒有形成講究營養、加強鍛煉的習慣,飲食結構較為單一,只能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
1.4情緒管理能力和人際溝通交往能力欠缺
面對競爭的壓力、發展的彷徨、生活的焦慮、情感的困擾,心理承受能力差,難以有效控制調節情緒,是當代大學生不同程度存在的問題,嚴重的甚至出現自我封閉、自殺、斗毆、偷竊、逃學、退學、沉迷于游戲網絡等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不乏看到大學生因為小事和同學、舍友鬧矛盾、起爭執,缺乏理解和體諒,溝通不到位,最后甚而演變為打架殺人,這都是大學生欠缺自我約束力、心理調適能力、人際溝通交往能力的表現。
2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
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學校、家庭和學生本人三方達成共識、協同努力,形成相互聯動的有機體,共同完成。
2.1家庭是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力保障
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是現在大學生的主力軍,父母對子女給予過度的關愛和保護,過多操心子女生活、讀書、就業、成家等一系列問題,容易造就90后養成依賴家人、依賴環境、以自我為中心、抗壓能力弱等問題,家長的溺愛也剝奪了子女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成就的機會,大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作為成年人,理應成為自我管理的主人翁,家庭教育應積極引導子女自立、自強、獨立生活、獨立解決問題,幫助子女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緒、學習和生活。
2.2學校是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礎
2.2.1加強自我管理的培訓
自我管理是一種意識、一種能力、一門學科,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和專業性要求學校和老師樹立意識、更新觀念,配套開設相應的課程來加強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可以在入學教育中增加自我管理、職業生涯規劃等內容的課程,進行系統專業的培訓和引導,讓學生在入學之初就形成自我管理的概念,加強自我管理能力和習慣的養成。
2.2.2利用學校資源優勢提供自我管理的空間
高校可以利用豐富的學術科研資源,活躍學習氛圍,促進學術交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術水平。學生的厭學逃課現象其實是缺乏學習目標和興趣的表現,學校應借助資源優勢,加強對外聯系,激發學生交流學習的動機,鼓勵校內百家爭鳴、學術自由,還可以邀請校內外的行業專家、資深學者、青年骨干定期開講座、辦沙龍,讓學生們不停留于課本知識,而是肯動腦、肯專研、舉一反三、學以致用,了解成才成功的艱辛歷程和付出努力,知曉發展動向和行業趨勢,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組織參加學術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
2.3大學生自身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關鍵因素
2.3.1正確認識自己、設定自我目標
大學生要在實踐中加深對自己的了解和認識,為自己拓寬眼界和發展平臺,基于不斷總結的實踐經驗和對自己的認識,制定切合實際、適合自己的目標和規劃。每個人在計劃實施的開始對自己和外界的認識是不夠準確的,只有加強實踐、及時總結、調整變化、不斷推進,積小進步為大進步,不能急于求成,踏實前行,才能根據自身興趣所長、行業發展和社會需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奮斗目標和發展規劃。
2.3.2加強自我激勵、建立自我約束機制
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沒有激勵就沒有進步,來自于自己的激勵,是個體發展的動力。自我激勵不同于外界激勵,它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力,更容易被個體接受、內化,并形成動力。同時還要加強自我約束,適時進行自我調控,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言行、堅定意志、加強毅力,才能不斷勉勵自己,讓自己保持向前的步伐。
2.3.3提高人際交往協作能力,加強集體榮譽感
公心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必備的素質,集體榮譽感是每一個社會人長遠發展的基礎,當今社會,人們在交往和溝通中博弈,獲取更大的利益和發展,任何人單憑一己之力是無法實現預期目標的。人際交往和溝通協作能力呈現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應在學習和生活中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學會傾聽和表達,懂得體諒和付出,善于處理分歧,結交朋友,在適當的時候學會自我表現,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小榮.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與就業能力[J].教育管理,2013(1).
[2]張博.高校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現狀與對策初探[J].管理學家,2012,11.
[3]廖秀美.淺論大學生的自我管理[J].人力資源管理,2010(2).
[4]付強.淺談學生會對當今大學生自我管理的作用[J].管理觀察(中旬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