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類高職:校的困境及現狀,作為農業大國而言,涉農高職舉足輕重,本文就涉農高職面臨的困境和對策進行了闡述,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涉農職業教育困惑思考
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增強,高等農業職業教育對于江西這一農業大省而言,其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江西省近幾年高職教育迅猛發展,但是農業類高職教育的發展卻顯得不足,在規模上,專業設置上都不能適應我省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業高職教育要實現與社會經濟的聯結,就必須根據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農業高等職業:校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農業專門人才,提供農業發展新技術,提供對農民、農村基層干部和致富帶頭人的培訓服務三個方面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但是現在的農業:校卻為了順應就業趨勢,在專業設置上偏重工科,農科專業發展卻呈下降趨勢,存在著教師隊伍不合理,辦學理念不新,服務“三農”特色不突出,經費缺乏,體制創新不足的缺點。中國作為農業大國的基本國情,無疑要求涉農職業教育的快速、厚實、高質量發展。而涉農職教,在發展過程中,卻經常面對更為“苦澀”的壓力———生源如何保障,質量如何提高,學校如何留住并提升師資,政府整體政策和社會認知能否給予持續動力……
1農業類高職:校的現狀與困惑
科技和教育作為發展農業根本,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在深入發展工業化、城鎮化的同時,需要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在我國職業教育中,農業職業教育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農業職業教育可以進一步實現農業現代化。”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不斷好轉,在用工環境、用工政策上有所改善。對于農業職業:校畢業的學生來說,去城市工作,從事非農產業逐漸成為主流,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制約了農業職業教育的持續發展。面對這種形勢,農業職業:校作為農業技術人才,服務“三農”的重要基地,需要進行改革,在穩中求變,一方面滿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另一方面滿足本行業及全社會對農業教育與培訓的要求。在當前社會環境下,不僅農業職業:校的事,更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的事。
在新的歷史形勢下,我國農業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
①非農專業結構強,農業專業結構弱。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影響在高校蔓延,在具有行業特殊性的農業職業:校中,同樣面臨著唯就業率論。②學生少專業萎縮,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狀況低迷。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農業逐漸向現代農業轉變,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進而需要對農業職業教育加大扶持力度。在國民經濟中,農業職業教育已經到了關鍵時期,受生源不足、教學質量、出路不好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職業教育的發展。“三農”逐漸成為當前的熱點,關注農業職業教育,就是關注“三農”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給予農業職業教育更大的發展空間。③基層農技人才出現斷層。在當前社會環境下,農業職業教育規模與農業技術人才之間出現倒掛現象。老齡化、非專業化和商業化現象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隊伍中普遍存在。在技術人員中,45歲以下只占20%,在專業人員方面,農業專業的只占1/3,另外退伍軍人和職工家屬占2/3,名存實亡的現象在絕大部分農業技術推廣站已經非常普遍。基層農業技術人員隊伍中,人員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給農民們帶來好技術?如果技術跟不上那么農業如何發展。
2職業學:面臨生存與發展困境
為了實現增產和增收,農民盼技術,為了實現自身的發展,更好服務于農業,農業技術學校更急。農業職業:校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困境,其中招生就是一道坎。由于農技人才待遇不高,并且工作辛苦,許多家長不愿送孩子學農技,學生也不愿讀。農業職業:校在發展過程中,農村是主要的生源地,因此貧困生相對比較多,城市里的學生不愿學農,而農村的家長更希望孩子脫離農業。如果讓孩子學農,辛辛苦苦供了幾年,最后還要回到農村,還是那么辛苦,他們覺得不值得。即使學生選擇了農學專業,學校教育同樣面臨很多問題。最新科技成果難以通過教學內容得以體現,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先進性、示范性,培養學生難以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農業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受建設資金不足的影響和制約。由于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在融資能力、償債能力等方面,職業:校較為薄弱,并且生源少,教育成本相對比較大,無力購進一些新型、先進的教學設備,無法應用一些先進、科學的教學設施,導致農業類:校辦學條件簡陋,實習實訓設備嚴重匱乏,直接影響了農業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3專家建議積極實施涉農職業教育免費
農技人才缺乏、農業職業:校辦學困難,建議對農業職業技術人才實行免費培養、加大對農業職業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積極整合農業職業教育資源等。從當前和今后的很長一段時期來看,在普通崗位上能夠做出較大貢獻的仍然是中等技術人才。
如何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目前,全國有農業職業:校280所,其中高職139所,中專141所。江西省普通本科:校22所,只有一所農業類本科:校,那就是江西農業大學,但農林類專業只占總專業的20%多點。高職(專科):校,江西省150所,涉農的有三所: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和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針對基層農技人員后繼乏人的問題,促進我省現代農業發展,江西省農業廳決定從2014年起,根據全省鄉鎮農技推廣機構人員編制、年齡結構等狀況,逐年推進基層農技人員定向培養工作,計劃用5年時間培養3000人左右,每年招錄培養600人左右。依托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和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在全省開展定向培養基層農技人員工作,充實全省邊遠鄉鎮農技推廣機構。但從第一年的招生宣傳情況來看,有的縣、市(區)較重視,有的卻并不重視,且有的縣農業部門違背政策初衷,只想著趁此機會怎么解決單位內部子女安置。今年二所學校錄取300多人,我:只錄取了137人,這離計劃的600人,相去甚遠。
4涉農職教:承載國家夢想的基礎力量
4.1肩負重責: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4.2服務三農,涉農職教不可替代。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育一批種養業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等新型農民。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提出,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辦人的教育培訓力度。無疑,中央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涉農職業教育發展,并給予厚望。因為,涉農職教,可以說是承載著國家夢想的基礎力量。
農業、農村需要有技能的勞動者。涉農職教的目的首先就是培養有現代技能的農業勞動者、農業后繼者,是提高農業勞動者的各項現代技能,而不是培養跳出“農”門的人。我國現有農業高職:校和涉農高職:校343所,占全國高職:校總數的27%,農業類專業點達1042個,在校生近70萬人,每年有20多萬高職畢業生直接投身于農村改革發展之中,在服務“三農”、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絕不能放棄農業職業教育。
我國涉農職教擔負著培養農業專門人才、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責任。近些年,涉農職業:校得到了一定發展:一是辦學基本條件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二是農業職業:校中涉農類專業畢業生就業一直具有較好的對口率、穩定率;三是服務“三農”貢獻率高。
5與高校聯合辦學,依托品牌效應
我校地處縣級市,校名帶農字,以及社會上對農業的歧視,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學校的招生,近幾年招生人數逐年下降,招生越來越困難,要想走出困境,只有依托品牌效應,和本省高校聯合辦學,比如江西農業大學或宜春學:,第一年或第二年到樟樹校區,也可將樟樹校區作為實訓基地,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決不能等到不久的將來,學校的命運將是:關、停、并、轉。江西唯一一所帶農字的高職:校將不復存在!
參考文獻:
[1]本報記者唐湘岳,通訊員江靜.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狀況不容樂觀[N].光明日報,2009-04-16.
[2]高文.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高職:校人才培養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09(09).
[3]劉源,申慧琳,張景書.新形勢下農業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