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西方功利思想的滲透,使得人們的文化和思想逐漸開放,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國高校對人學的系統研究和反思較少,大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認識存在偏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免會出現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感恩意識弱化等問題,直接影響著高校及大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把當代人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點,構建出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確保我國高校思政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關鍵詞:高校思政人才隊伍建設當代人學創新
0引言
在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由于受到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導致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較低,直接影響了我國高校的健康發展。基于當代人學,解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高校思政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創新指明了方向。當代人學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起點,不僅僅是片面地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社會價值,而是更注重人們自由、個性的發展。因此高校應結合學校發展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高校思政人才隊伍建設和創新的途徑,從而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回歸,促進我國高校健康發展。
1高校思想政治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挑戰
1.1大學生自我身份感的喪失。隨著全球經濟化和高度商品化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能力,增強了人的主體性意識,其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逐漸呈現多元化方向發展,導致多數大學生自我身份感喪失,價值觀念扭曲,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不僅不利于大學生的發展,對我國高校的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脅。這些認同感的危機是一個具有濃厚現代色彩的課題,容易降低當代大學生的耐心和意志力,使其陷入一種被動性和偶然性的狀態。
1.2大學生創新思維和精神淡化。由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根深蒂固,高校在進行思政教育時過多的強調社會價值,忽視了學生個體價值的存在,難以協調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導致學生的個人行為往往會朝著利于自身利益方向發展。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教學結構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仍然存在,大學生習慣于采用單一的思維和學習方法去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抑制了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同時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點放在了教學內容與目標的一致性上,忽視了人體的差異,導致大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逐漸淡化,限制了學生個體的發展。
2當代人學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人才隊伍建設與路徑的創新
2.1創新教學觀念。為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養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思想的“四有”青年,高校應加大思想政治人才隊伍建設。首先應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基于當代人學視角下,將以人為本作為基本哲學理念,并滲透于社會生活和實踐的方方面面,這必將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高校領導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老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打破過去以服務社會為主的教學觀念的弊端,將人本思想真正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正當需要,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老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培養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
2.2創新教學目標。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具有模式化、理想化、政治化等特點,過分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價值,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更好的落實當代人學視域下高校思政人才培養計劃,提高高校學生整體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就必須優化教學目標,在社會主義多元化的社會思潮下,深入分析大學生個體差異,制定出適合高校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幫助學生科學地規劃世界觀和價值觀,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更加具體化和可操作性,進一步確保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2.3創新教學方法。基于人學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離不開對教學方法的創新,這也是現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經之路。因此學校領導和相關思政老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現代化先進的教學設備,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采用形式多樣的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主體性,為培養德智體美勞的大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2.4創新教學內容。在現代化社會中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和思維,與時俱進,跟上信息化時代前進的腳步,使其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那么在高校思想政治人才隊伍培養中,需要不斷的創新教學內容,更好的體現時代的變化和人類的發展,不斷充實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同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應密切聯系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人文和科學素養,培養更多的思想政治人才。
3總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高校教育教學中重要的內容,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增強學生自信心、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培養出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思想的人才,就必須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當代人學的角度去創新和改善教學觀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從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為社會和國家輸送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歡.試論“三風”建設視“下高校隱性思政教育路徑創新[J].佳木斯教育學:學報,2014,05:58-59.
[2]余波.重慶市普通高校思政輔導員激勵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3]羅小龍.創新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學理論,2013,17:30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