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市區東約5公里,三面環山,一條溝蜿蜒向前,這條溝名叫狼尾巴溝。
3月28日,當記者走進溝里的呂梁市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映入眼簾的卻是呂梁云計算中心、無人機展示廳、飛控手培訓中心……隱藏在山溝里的高科技與四周連綿的大山形成著鮮明的對比。
轉型渴求與“老區情結”
近幾年,依靠煤焦優勢,呂梁市迅速崛起,卻沒有倚著煤炭享清福,而是放眼長遠,立足轉型,與國防科大建起了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力圖將云計算、微納衛星、無人機、能源互聯網等高科技項目引進呂梁,依靠經濟優勢創造科技優勢,為呂梁的長遠發展筑基礎、打江山。
國防科大堪稱部隊的“清華”,一所國內的一流大學搞軍民融合、項目轉化落地,為什么不選擇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選在中部山西又緣何不落地在省會太原,卻選擇在山區呂梁呢?
“這樣世界前沿的高科技項目在呂梁落地,緣于國防科大與呂梁市委、政府的思想火花的對撞。”呂梁軍分區政委、研究院黨委書記陸崇相介紹說:“過去國防工業與地方經濟是脫節的,黨的十八大從國家層面提出了軍民融合戰略思想,國防科大一大批科研項目亟待轉化,開始尋找合適的地方。呂梁是革命老區,抗戰時期曾經是陜甘寧邊區物資供應的大后方,戰爭年代就與部隊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再加上呂梁市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經濟基礎比較雄厚,轉型愿望強烈,雙方意愿不謀而合。”
在呂梁市委書記高衛東的積極爭取下,國防科技大學校長楊學軍院士積極響應,雙方反復磋商,最終決定展開軍民合作。2012年10月24日,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
創業環境“拉直青春的問號”
“高新技術能否在呂梁落地?高科技人才能到呂梁工作?高層次專家能來呂梁指導?”有了研究院,呂梁同樣面臨著這些“能否拉直的問號”。
研究院的選址是原來的呂梁民兵訓練基地,院內所有的墻體都是“迷彩”色。在這里,核心區辦公樓、云計算中心、展示廳、宿舍、餐廳一應俱全,無人機研發、生產、培訓基地也正在緊張建設。
在這里,記者見到了研究院的辦公室主任,28歲的夏韓卿。
這個曾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學士、碩士,在國防科大攻讀博士的年輕人,去年1月份來到了狼尾巴溝。
“你這樣的高材生怎么會來到山西工作,而且還是在呂梁的山溝里?”一年多來,曾在香港工作過兩年的小夏主任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話。但他卻不以為然:“是,與我在香港每月收入15000港幣相比,這個工資太低。但你不能看這個,我們研究院的發展空間很大。”
院長彭頃砡告訴記者,在呂梁市主要領導親自策劃和全力支持下,研究院的軟件硬件正在齊頭并進。正在興建的軍體訓練中心和待建的水上訓練中心,以及各種辦公、生活、文體活動設施的配套,都為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環境條件支持。如今,呂梁市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在編的70人中一半以上擁有博士、碩士學位。依托國防科大四個學院的專家教授和科研人員,研究院成立了由5位院士和7位著名專家教授組成的學術委員會。
科技產業與未來發展
兩排黑色金屬柜整齊排列,柜子里面是層層疊疊的小抽屜,它們就是“天河二號”的計算核心。“天河二號”的計算速度可達到1100萬億次/秒,是目前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在“天河二號”高性能云計算機房重地里,解說員的言語間滿是自豪:“這些全部都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產品。”
“‘天河二號’高性能云計算項目8臺機柜在今年4月底前將全部調試完畢,5月份即可正式投入運行。”呂梁市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郭寶對記者說。
偵查式、農用式、自毀式,無人機展示大廳內,一大排大小不一的無人機令記者嘖嘖驚嘆;
20多公分見方、重量不到20公斤的像太陽能板的物體,竟然是一臺衛星,叫做“微納衛星”;
能源互聯網可將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裝置、分布式能量儲存裝置和各種負載構成的新型電力網絡節點互聯起來,實現隨時調配、儲存和使用……
在研究院各展廳內,一項項高科技項目讓人眼花繚亂。據介紹,結合呂梁市和國防科大的優勢特色,研究院首批確立了高性能云計算、微納衛星、無人系統和能源互聯網4個項目作為重點研發方向。
“我們的目標是將軍民融合院打造成山西的‘數谷’,甚至中國的‘數谷’。”郭寶介紹說,“天河二號”可以在公共服務、基礎研究、支持產業創新、智慧城市和電子政務等各個領域推廣應用,今年5月份投入運行后,首先將為呂梁市統計、住建衛生等十個政府部門提供數據服務,現在正在與山西3大電信運營商推進合作。未來的呂梁云計算中心,將成為中西部具備重要戰略意義的高科技基礎設施,可充分滿足呂梁、山西甚至整個華北地區日益增長的高性能計算需求。
如今,微納衛星“呂梁一號、二號”目前已經完成組裝,正在擇機發射。衛星地面接收站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設計并開工建設,在衛星發射前完成設備安裝,保證與衛星同步運行使用。微納衛星將為海運、導航、船舶管理提供數據支持。該項目一期、二期分別發射4顆衛星,遠期再發射8顆,形成16星組網星座方案。微納衛星及各類終端、配套件的研制與生產,可以帶動眾多高科技產業發展,形成從研制生產到應用服務的巨大產業鏈。未來呂梁將建成微納衛星研發基地、數據接收中心、全球船舶動態監視中心。
在無人機方面,目前國防科大已經成功研制了無人機自主起降引導控制系統的原理樣機,具備晝夜起降能力。可以通過不同配置提供系列化產品,為大中小型無人機以及艦載無人機提供精確引導。
能源互聯網是以互聯網理念構建的新型信息能源融合的“廣域網”,它以大電網為主干網,以微網為局域網,在對可再生能源“就地收集、就地儲存、就地使用”的基礎上實現能源的交換與共享,把一個集中式的、單向的電網,轉變成眾多消費者互動的能源互聯網。
此外,根據“一院帶三區”建設方案,依托軍民融合研究院,柳林縣的李家灣光電產業園、離石市無人系統產業園、嵐縣江川國威新材料產業園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在這些園區里,呂梁將吸引上百家高新技術企業和上千人的高級人才和團隊。
(摘自《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