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技術為核心的初創型企業長期是市場中堅挺的顛覆力量,其增長速度明顯高于那些規模更大、更加成熟的競爭對手。然而,這種局面即將發生變化。據埃森哲最新的研究發現,大型企業已開始利用自身的技能、規模和影響力優勢,轉型成為真正的數字化組織。而最新的《埃森哲2014年技術展望》也揭示了未來數字化中堅企業目前正在經歷的趨勢轉變,提出企業在未來推進全面數字化建議,助力全球企業推動根本性變革,借助數字技術邁向未來,這將是下一場重頭戲。
以下是《埃森哲2014年技術展望》揭示的六大技術趨勢,這些趨勢和案例可以幫助大型企業通過擴大創新領域以及采用數字技術來構建競爭優勢,從而像初創公司一樣成為市場的顛覆者。
趨勢1,數字與現實邊界模糊:將智能擴展到邊緣
“這對公司來講是一個很好的突破的機會,不僅可以變成全天候的運營。同時,公司還可以運用傳感器來預測虛擬世界、數字世界、現實世界的消費者的情況。”埃森哲亞太地區戰略董事總經理何悠毅(Jouni Hakanen)舉例說:“加利福尼亞的一些葡萄園將傳感器與分析技術和天氣的信息技術結合在一起,改變以往手動分析土壤的情況,實現了自動化的科學培育。這樣的生產方式不僅提高了葡萄產量,而且品質比以前好20倍。”
就像谷歌的無人駕駛的汽車和眼鏡所帶來的驚喜和改變一樣,普通的消費者現在已經能感受到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邊界正在模糊,以往只能出現在電影里的情景正在一步一步的變為現實,而不久的將來企業界也應該會有同樣的感受,而且這樣的變化會讓企業的管理和效益有很大的提升。
趨勢2,數據供應鏈:讓信息流通起來
埃森哲的調研發現,目前80%的公司確實投入和很大成本為企業數據分析購買了工具,搭建了系統,但其中只有40%的公司對自己分析的結果或者對自己的投入產出比感到滿意。所以說,企業需要真正地把數據當成一個資產,讓數據在不同的部門流動起來,產生它們的價值,再把這些價值合起來,最后能夠變成倉庫里的產品,變成自己下家銷售商能夠賣的東西。
“農夫山泉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銷售之所以非常好,就是因為讓數據發揮了價值。”埃森哲北京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東說:”農夫山泉的每一個銷售每一天要訪問不同的銷售地點,對每個銷售地點都進行拍照,內容包括產品擺放、促銷的形式,再將數據傳到后臺做整體的分析。最終結果是這家公司對自己的終端掌握的程度非常實時可靠,從而做到對自己整個的銷售鏈條的智能把控。”
趨勢3,駕馭超大規模:硬件重現舞臺
網上評論對這一條趨勢的認同感很強烈,這跟構建企業本身的生態系統有很大的關系,通用電氣的轉變就例證。在舊時代IT對通用來說是輔助性的東西,所以就把它外包了出去。但通用汽車最近花了大價錢、大成本把外包的東西又拿回來,建立了自己的海量數據中心。原因就是通用認識到汽車已經慢慢地變成了聯網汽車的一個物理附件,將來汽車的價值是其提供的信息服務。
此外,國內也有一個很好例子——華大基因,現在是全世界范圍內基因測序的最大的工作量的承擔者。它不僅是測序的能力強,甚至連美國生物基因測序的主流廠商都買進了。它原有的核心能力是測序的能力,現在把數據放在一個好的計算框架里面以后,形成了一個新的生態系統。因此我們看到,利用超大型的硬件在自己生態系統里建造一個比較競爭有力的位置,是一個很明顯的趨勢。
事實上,各行各業,無論企業規模大小,都存在數據挑戰。因此,有必要充分了解超大規模系統和大數據一體機的優缺點,具體分析使用某一種硬件并優化數字業務的機遇和風險。
趨勢4,應用再定位:軟件是數字世界的核心競爭力
埃森哲認為,企業應在自己原有系統基礎上再建立一個企業針對內部員工的應用商店,員工可以使用這些應用做好自己的工作。由此公司會更加地靈活為員工提供服務。而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54%比較卓越績效IT企業都是已經有自己的移動應用商店,而只有20%的普通公司有自己的移動應用商店。據Gartner之前的調研結果也顯示,將有24%的公司到2020年會建設自己的應用商店。
在消費領域,應用已經有非常豐富的體驗。然而對于企業來說,問題就變復雜了,往往需要多個應用交錯運行,而且會涉及多時區、地點和大量員工。但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一個統一的敏捷型應用系統,形成高效的運作管理體系。以中國東方航空為例,該公司為員工提供了2500個裝有自己應用的iPad,專門用于機艙服務,如果說一個乘客感覺到體驗不是很好,工作人員就可以馬上通過應用來反饋,而不是需要等到事后用紙和筆來記住這些反饋意見。這無疑會大幅替身企業的生產效率和運營效率。
趨勢5,彈性架構:“有故障不宕機”,不間斷運營的秘訣
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無形中會增加因IT系統故障而導致的風險。如果IT部門領導想實現“不間斷”運營,他們必須確保自身系統能夠切實抵御故障,而不僅僅是滿足各種技術規格,還需要能力來切實抵御故障和網絡攻擊。
埃森哲認為,當務之急就是進行彈性架構設計,必須設法尋找投資,為企業提供物超所值的安全系統。同時還必須針對不同經濟環境、業務風險以及不同切入點做到彈性組織。
趨勢6,從員工到眾包:無邊界企業的崛起
何悠毅表示,目前眾包的平臺日趨成熟,而且有Facebook和谷歌這些先行企業積累的成功的經驗,眾包也是一個趨勢。確實,云計算、社交和協作等這些技術可以幫助企業網羅到全球各地的各種人力資源,調動多方人才力量。
我們看到,現在每年大概有300億左右的互聯設施產生,預計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基點有望達到2120億個。之前還在講3G、4G,現在已經開始5G,而且寬帶的速度越來越快。還有機器人的技術更加先進,不光是工廠使用自動化的設施,而且其他的領域也實現了自動化設施,實現實時分析技術。正是基于這樣的變化,以及未來員工體驗要求的增高和IT技術的靈活變化,這六大技術趨勢確實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