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英語的日益普及以及中國國際化步伐的進一步加深,能夠熟練的使用英語交流已逐漸成為一項必備的基本素質。然而中國人在用英語交流時也會時常發現一些障礙,比如詞不達意或者是誤解信息。造成這種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有:詞匯貧乏,口音嚴重,聽力能力弱,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了解甚少,以及語法的非正確使用等。本文將主要分析語法非正確使用的原因及其對使用英語交流的影響,并探究解決語法非正確使用及其消極影響的途徑。
【關鍵詞】英語交流;語法的非正確使用;消極影響
引言
任何一種語言得以產生的現實和根本動機都是交流,而任何一種語言必不可少的部分都是詞匯和語法。詞匯使一種語言得以在同一時空或者是非同一時空的進行單向的或者是雙向交流的兩個人或多個人心中鎖定一個或者是多個特定的對象。詞匯量越大能夠進行交流的范圍越廣。英語基礎詞匯有3000個左右,掌握了這些詞匯便能進行一些日常交流。語法是語言的另一個重要部分,能使人們心中鎖定的對象間發生作用從而產生意義。它起著框架式支撐作用,能夠使龐大的詞匯堆構成許多意群建筑。在實際交流中使用非正確的語法,會使詞匯不能按照說話者想要傳達的意義進行串聯,造成交流障礙。以Chomsky為代表的心理語言學派認為廣義的語法是人類先天具有的一種內在機制。通過后天學習或刺激能喚醒該機制。
一.產生語法非正確使用現象的原因
語法的非正確使用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語法的錯誤使用,即表達過程中使用的語法與標準語法結構不符。比如句子”I want a dog.” 符合標準語法,而句子“I a dog want.” 則不符合。其二是語法使用不符合母語習慣,屬于語用失當,即使用的語法結構本身沒有錯誤,但習慣上卻不那么用。比如句子 “I think you are not right.” 為主語加謂語動詞再加上賓語從句的主謂賓結構,但在英語國家的人并不這樣說。他們會說”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因為英語里否定成分會習慣性地提前來實現句義否定。造成這兩方面現象的原因有以下4個點:
(一)母語語法體系對英語語法體系的干擾
中國超過90%的人使用漢語。漢語和英語語法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基本句子結構都是主謂賓。因此,很多中國人在用英語交流時會誤用漢語語法體系的一些結構。比如句子”I like her very much.”是正確的,然而在交流時有的中國人卻會說成”I very like her.“,因為英語里用于修飾動詞的副詞通常在句末,而漢語中修飾動詞的副詞通常在句中動詞前。由于英語和漢語在句子語法結構上的相似性,中國人便很可能將母語的語法遷移到英語使用中。
(二)英語詞匯富于屈折變化而漢語沒有該特點
英語與漢語的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在于英語詞匯具有屈折變化。英語里有大量的詞匯可以通過添加詞綴來改變詞匯的語法意義即詞性以及詞匯的指代意義及詞義。尤其是動詞更加富于變化,可以通過屈折變化改變其體(aspect),態(voice),時(tense),格(case)等。而漢語是通過詞序變化以及虛詞和助詞的運用來改變句法句義。因此國人在用英語交流時時常會忘記英語詞匯的屈折變化,從而給信息接受者造成時態上的或者語義上的誤會。比如“I love you.”和”I loved you.”兩個句子,前者是“我愛你”后者是“我曾經愛過你”意即”我現在不愛你了”。國人傾向于把兩個句子都理解為我愛你,從而造成交流障礙或是尷尬氣氛。中國人尤其愛犯的一個錯誤是經常忽略人稱和數的一致。
(三)對語法結構的錯誤記憶或者漏記
語法學習對許多人來說是枯燥的,因為語法不僅需要理解,也需要大量記憶工作。很多人沒有科學的記憶方法,僅靠死記硬背來學習語法,記憶的效果并不理想,久而久之便會挫傷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漏記和錯記一部分是記憶缺陷引起,另一部分則由上述(一)引起,在此不贅述。
(四)英語學習程度低和開始學習英語年齡較晚
英語學習程度低使得英語學習者不能完全掌握并熟練運用英語語法于實際交流。這種情況會隨著時間和學習的增加而改善。英語學習開始時間越晚,就越容易增大語法非正確使用的風險,因為母語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日益根深蒂固,對外語的學習造成一定的阻礙。
二.語法非正確使用的影響
語法的非正確使用造成的影響朝兩個極端發展:
(一)影響信息的交流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語法的非正確使用會造成誤解。中國有一些很流行的Chinglish,比如”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中國人幽默地把它理解為“人山人海”的英文翻譯,而英語母語者有可能認為這是一種類似疊羅漢的運動。再例如“Give you some color see see”,中國人將其理解為“給你點顏色看看”,而英語母語者由于沒有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根本理解不到這句話。但隨著華人移民到英語國家以及中國實力的增長,一些Chinglish也開始被認同,比如“long time no see”.
(二)對交流毫無影響
在一些情況下,語法的非正確使用對交流毫無影響。這種情況是極少數的:
1.具體語境之中以及有其他媒介提供額外信息時
在口頭交流之中,比如請求美國人一同合影,有人可能會說”Can I take a picture?” 而正確的說法是“Can I take a picture with you?”。但如果加上拿著相機的要求者一些肢體語言,美國人很快能理解他的意思。同樣的,在書面表達時,非正確的語法使用加上圖片以及上下文的輔助,不會對理解造成太大困擾。
2.語法的非正確使用限于保留了語句的關鍵信息時即;非關鍵部分的省略或丟失及詞匯形式的錯誤
語法和詞匯構成信息傳遞的兩個要鍵。當語法出現問題時,詞匯需獨當一面,承擔傳遞信息的責任。所以只要傳遞關鍵信息的詞匯仍然存在并且以適當的順序出現,對交流是不會有影響的。比如“I want you go”與“I want to go”傳遞的信息都很清晰。
(三)對英語學習有積極影響
一些有非正確使用語法的人在交流中會通過對比發現自己的問題,并進行糾正,從而給其一種英語交流和學習上的成就感,對英語學習有積極影響。
三、解決非正確語法使用及其消極影響的途徑
(一)采取科學的記憶方式
首先正確理解英語語法,其次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然后同時通過練習鞏固和加強語法,最后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遺忘曲線,在學得或者習得新的語法之后短時間內應進行復習,從而使語法固化和內化。
(二)用英語進行交流
將語法付諸于實際應用當中,不僅可以通過對比發現自己對英語語法的非正確使用并且將其加以糾正,還能習得新的語法。
(三)減少母語語法的干擾
英語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較少的使用語法翻譯法進行教學。而學習者用英語交流時該盡量用英語思考,避免用漢語組織語言再翻譯成英語。
結論
英語學習和英語交流要求語言學習者在各個方都有極佳的表現,包括語音,詞匯,語法,修辭,文化背景等各個方面。語法只是其中一部分。但語法是有較高難度的語言組成部分,并且是進行順暢的英語交流的核心關鍵之一。因此英語語法的非正確使用時有發生,并給交流帶來障礙。減少英語語法的非正確使用有法可循,關鍵是語言學習者自身努力以及外部幫助。
參考文獻:
[1]Steinberg,Danny D.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Beijing:World Press,2007.
[2]游江濤,2013,《現代語言表達中的語法錯誤與邏輯錯誤的分析》[J].才智
[3]梁旭紅,2009,《錯誤分析理論對英語語法教學的啟示》[J],赤峰學院學報
[4]王瑛,2010,《“錯誤分析”對英語語法教學的啟發》[J],教學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