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俗唱法最初被認為是業余的、非主流的,甚至被“嚴肅音樂學派”或“正統音樂學派”在很長一段時間認為是“不入流”的歌唱方式。我國通俗唱法起源于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六七十年代扎根于港臺,內地真正意義的通俗歌曲與通俗唱法基本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出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劉歡、毛阿敏等,近現代的優秀作品與優秀歌手更是數不勝數,并非民族與美聲唱法可比,然而,從學術方面入手研究通俗唱法的則少之又少,相比民族與美聲唱法來說理論層面上的支持就少的可憐,不抵前者的九牛一毛。本文就普通高等院校轉型發展中,關于通俗唱法專業設置的思考進行一些探討,談談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通俗唱法;高等教育;專業建設
由于最初的通俗唱法在很大意義上不需要系統的學習就可掌握,不注重演唱技術只注重情感的宣泄,所以這種唱法很快就流傳于大眾之中,堪稱“全民唱法”。隨著“青歌賽”在1986年的第二屆比賽中設置通俗唱法以來,通俗唱法的“專業化發展”在我國走過了幾乎三十年的時光,時至今日,通俗歌曲已經成為全國各大衛視選秀比賽的主題;各種聯歡晚會的主要節目類型,因此,通俗唱法的演唱也由“大眾型”開始向“專業型”進行蛻化,但是我國的普通高等院校普遍沒有開設通俗唱法專業,即使有開設的,很多都以“異類”類分,使得通俗唱法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上。就高等教育而言,藝術類考生的人數連年下降,各高校都在尋找出路,相繼進行專業轉型,我認為通俗唱法的設置與發展是高校音樂發展的莫大機遇。
一、通俗唱法在我國三大唱法中的地位
我國的三大唱法可以概括為美聲唱法、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三種。這三種唱法中,美聲與通俗唱法基本上都在穩步發展,近幾年來關于民族唱法的爭議頗多,有人認為我國的民族唱法是被美聲化的民族唱法,或被通俗化的民族唱法等等,對此眾說紛紜沒有統一的看法,現在一般認為“民族唱法是由中國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愛好,創造和發展起來的歌唱藝術的一種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國的戲曲唱法、說唱唱法、民間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種唱法,”爭議的就是所謂的“民族新唱法”。在我國民族與美聲唱法的演唱沒有普及,并且欣賞的群體比較的小,然而通俗唱法剛好與之相反,幾乎不需要什么發聲方法;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訓練就可以進行演唱,其普及度非常之廣,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進行簡單的演唱,因此,通俗唱法在我國的三大唱法中是最有群眾基礎的,也是最受人民大眾歡迎的,其地位不言而喻。
二、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發展的機遇
隨著網絡與影視媒體行業的突起,通俗音樂的發展也隨之水漲船高,進入了一種高速發展的狀態。在通俗音樂發展的過程中通俗歌曲的唱法也在悄然的發生變化,人們已經不滿足“沒有技術含量”歌手演唱的流行歌曲,在物質生活相對滿足的今天,人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數量而更多的則是質量,通俗歌曲的新作品每天都在以驚人的數量產出,其中不乏出類拔萃的作品,網絡與電視等媒體為這些作品提供了展示的平臺,我認為這也是為什么音樂類選秀節目如日中天的原因。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發展主要依托于美聲與民族兩個專業,當然除此之外還有相關的表演專業與理論專業,但是目前能將通俗歌曲演唱設立成專業的院校并不多,能開設的基本都是專業音樂院校與一些實力較強的綜合性大學,例如以中央音樂學院為首的九大音樂學院等。普通高等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中流砥柱,人才輸出占高校總人才輸出的95%左右,如此高比重的教育資源中卻缺失了通俗唱法這一專業,因此來說,通俗唱法的設置是我國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發展的機遇,能否認識并抓住這一機遇是發展的關鍵。
如上文所言,通俗唱法的地位是其他唱法所不能比擬的,但是就通俗唱法的教育來看,目前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首先,普通高等院校的聲樂教師幾乎都來自美聲與民族兩個專業,真正的通俗專業教師很少,因此,通俗唱法的師資極度匱乏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原因;其次,受多年來人們對通俗專業的“歧視”心態影響,很多院校沒有將通俗專業列入到其專業發展的規劃中去,由此失去了通俗專業發展的先機;通俗唱法在我國的發展雖不算晚,但由上可以看出,通俗唱法的教學在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其發展還有很大空間。
三、普通高校通俗唱法專業建設
1、轉變觀念。我國已經進入社會現代化發展的高速時期,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精神與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有了顯著的提高,能提供的精神生活空間更大、范圍更廣,與此同時,人們對精神生活的品質要求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大眾對通俗歌曲的審美也發生著變化,隨著媒體的“推波助瀾”使其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傳統的民族與美聲唱法,從市場角度來看,社會對通俗唱法工作者的需求數量遠遠的要大于民族與美聲唱法的需求,因此,首先們應該在心理上要正視通俗唱法,將通俗唱法與其他兩種唱法放到同一高度,觀念的轉變是通俗唱法專業建設與發展的關鍵。
2、師資建設。高校教師多數為科班出身,具有良好的專業功底。在通俗唱法的師資建設中這些在校教師可謂是最好的選擇,他們的基礎好、經驗足、接受快,短時間就可以完成一些培訓,可以基本勝任通俗唱法的教學工作;“請進來”與“走出去”是近幾年高校職業教育轉型的熱詞,通俗唱法專業的發展也可對此進行借鑒;除此之外,還可以聘請有經驗有資質的專家、演員等相關工作者進行教學工作。教師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師資隊伍的素質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師資建設是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也是通俗專業建設的另一關鍵。
3、全面發展,增加就業率。就目前的流行音樂發展現狀來看,電腦音樂制作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發展促進了通俗歌曲的發展,為通俗唱法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在通俗唱法建與發展的過程中同時建設電腦音樂的相關課程,既有利于通俗唱法的發展,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學生不但會唱、會演還會對音樂進行編輯,這直接提高了學生的就業面,同時也為通俗唱法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力量。
綜上所述,同時唱法在我國有著十幾億的群眾基礎,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普通高校的教育轉型為其發展提供了機遇,因此普通高等院校的音樂專業建設中可以將通俗唱法納入其中,既擴大了專業建設的覆蓋面,也為辦學增加了一定的特色,這樣,既符合市場發展要求,同時也順應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