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總結分析以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狀況的研究成果時得出,目前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認同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有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掌握的不系統,不扎實;部分大學生在道德誠信方面有所下降以及部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在多元化的同時出現了偏差等等問題。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增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認同,需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即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性、生活性、全面性以及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即重視教育過程中師生的互動與樹立良好的教師榜樣并且充分利用當前信息時代的各種媒介方式,以達到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思想政治教育認同
大學生是我國重要的人力資源,他們的素質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質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發展方向。當前全球化不斷擴大,網絡不斷普及,使得世界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在這種背景下,國外的一些腐朽消極的思想乘機而入,對我國的大學生形成負面的影響,并且現實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大學生目前的思想政治狀況確實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幫助大學生能更好的抵制腐朽消極的思想,就需要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在生活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現狀
1.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的涵義
認同最初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在心理學中,認同概念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認為跟自己有共同之處而感到親切,承認、認可和贊同;另一方面是指以所認可對象規范要求自己,按認可對象的規范行事”[1]。如弗洛伊德把認同看作是“一個心理過程,是個人向另一個人或團體的價值、規范去模仿、內化并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的過程,認同是個體與他人有情感聯系的原初形式”[1]。認同更多的是一種心理過程,是一種心理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對他人的思想、態度等主動的認識,并伴有積極的情緒體驗,愿意接受他人帶來的影響,使自己的行為和態度與他人相接近。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是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包含內容及與講授內容的人的自愿接受,并有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轉化為現實行為的傾向。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的必要性
2.1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具有的特殊性與重要性
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考察,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國家領導者及黨中央、國務院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都進行了特別的強調。
鄧小平緊緊圍繞黨的最終目的,確立了我們黨在新時期“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總路線。思想政治工作要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來進行,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經濟建設服務。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矛盾,解放思想,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經濟建設的完成[2]。
江澤民在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黨的建設面臨一系列新情況下,提出把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全黨的一件大事,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為經濟建設服務,要為改革開放服務[3]。
胡錦濤從大學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大學生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作用,強調把大學生培養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重視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重視培養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只有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了,才能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代代相傳、長治久安[4]。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一直起著生命線的作用,它不僅關系到我國經濟建設,還會影響到我國的持久發展以及長治久安。而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承擔著建設社會主義的重任。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培養他們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使他們成為忠誠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國家的性質保持不變,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2.2思想政治教育認同的作用
認同在大學生思想形成的過程中具有關鍵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首先是價值認同,大學生認同什么樣的價值,就會形成什么樣的價值觀。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對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認同作為態度轉變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認同階段,個體開始對他人的思想、觀點、意見在思想上、情感上和態度上采取主動的接受,它不受外部的壓力。主動性是它與服從的重要區別,這種主動性就會使大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并會自覺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主動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使自己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產生更深刻的理解;第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有利于大學生在生活中真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需要他們真正能踐行社會主義的價值觀,而認同是個體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自身行為準則的一個重要過程,只有達到認同的狀態,個體才會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觀念進一步深入地與自己原有的思想觀點進行融合,構成一套完整的價值體系,并用這套價值體系指導自己的行為。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有利于大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內化,并進一步外化為行為,指導實踐活動。
因此只有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才可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的途徑
鑒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的重要性,以及當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認同中存在的一些消極現象,應該注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
3.1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創新
3.1.1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現時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豐富和拓展、與時俱進的發展體系。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比較陳舊,不能與時代發展要求同步。這就會降低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興趣,并且影響受教育者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或道德信念,造成“知而不信”或者“信而不行”的局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不斷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理論成果充實到課程教學之中,使大學生能真正應用這些成果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且可以使大學生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進步,從而激發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進而促進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
3.1.2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現生活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主要的兩個方面就是大學生的愛國教育與道德教育,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這兩個方面的教育內容雖然來自于現實,但絕大部分大學生從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條件與環境,身邊更沒有發生那些大善大愛的榜樣。由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因此他們對于那些自己并無親自所見和所體驗的事實的宣傳很多時候或者置之不理或者帶著強烈的反感心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進行榜樣宣傳的時候應使內容盡量的生活化與平民化,尋找那些發生在大學生身邊的感人事跡,這樣可以給大學生帶來更大的心理觸動,從而使他們能親身體會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從而提高認同的程度。繼而深入地宣傳更多的大善大愛的事跡,從而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更高程度的認同。
3.1.3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全面性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教師一般會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進行篩選,剔除一些負面的信息,給受教育者呈現一個“純凈”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進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傳授。但是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思維的獨立性與批判性,他們會對知識進行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這種講授會讓大學生覺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不真實,造成他們的抵觸心理。因為在社會心理學中,人在態度轉變的過程中需要接受新的信息,信息的不同表達方式可以影響信息的接受程度。大學生具備了較好的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他們會對信息進行全面的分析,因此教師在講授時應盡量做到信息表達的全面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可以對社會中出現的現象尤其是“負面”現象都能給予合理的解釋與解答,這樣可以減少大學生的疑惑,從而促進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好認同。
3.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
3.2.1強調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與學的互動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大學生是雙向互動的。教師需要將大學生當做與自己一樣都是有思想、有主見、有實踐能力的人,他們也具有主觀能動性。因此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會有效的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教與學的互動。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基本以“灌輸式”和“填鴨式”為主,這種方式只是把大學生作為一種被動的接受者,忽視了大學生自身的需要狀況。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互動的效果就需要及時的關注大學生的需求,以人為本,從大學生出發,把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當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其實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能全面的發展,尊重.、研究、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從而使學生的主體需要更好地發揮對行為的驅動作用,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
3.2.2教師將重言傳轉變為重身教
教師被人們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發展的情況下,社會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負面消極的現象,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大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教師本身是一本無言的教科書,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因而,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全面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培養自己的人格魅力,帶著對教育工作的神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尊重、關心學生。并且,教師要處處以身作則,真正做到為人師表,以德服人,在生活中要嚴于律己,身體力行,真正做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一定不做,身體力行地實踐自己所倡導的道德準則、規范和價值觀念,努力將自己塑造成大學生樂于學習的榜樣,從而達到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自覺認同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蕊.心理認同視角下的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碩士論文2012
[2]《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4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江澤民:《對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批示》,北京,光明日報,2000-01-05(l)
[4]胡錦濤.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會議講話[N].中國教育報,2005年l月17日第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