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便是各個高校工作的重心,其對大學生在校學習及以后的就業生活都起著至關重要的核心作用。在新的改革開放階段,心理健康教育被逐步地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這一舉措對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知識技能、人際交流以及成功就業等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起了重要作用。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取向,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將有效的提高大學生在思想政治上認知能力,建立健全人格,為以后的就業生活道路打下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高等教育不斷地深入改革,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各種文化競相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然而面對這些發展與競爭,很多大學生因難以平衡與把握自身的各方面能力,認清自身的發展方向及其與社會的關系,以至于產生很多的心理問題。當前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可謂是錯綜復雜,且情況多變,如何正確定位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讓兩者有效的契合,取長補短,實驗出最有效的方式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將對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有很大的幫助。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正如我們所了解到的一樣,每年在各大高校發生大學生自殺或破壞校園和諧等事件層出不窮,正所謂怪事年年有,現今特別多,而現如今高校所面臨的“怪”便是大學生心理上的各種“怪病”。治病,如若只是治標而不治本,那病之根源將永難除,如若先就找到病之根本,再對癥下藥,那終將藥到病除。心態決定成敗,如果心理就不健康,就難談進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為無論什么樣形式的教育,對這一部分大學生來說,他們都是將其推拒在門外,而不會放在心上的,可想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互為補充,才能有效的解決大學生過分偏激、知識結構片面、能力欠缺、情商不足、對前途迷茫等現象,避免一些人生悲劇的發生,這對于事故者家人來說可謂是晴天霹靂,對于國家來說更是大大的人才浪費。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當今社會,各色人才的培養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必須加以思考的重要課題,國家對不同領域人才的需求在這個激烈的市場體制下日趨彰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相應的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被校園保護著的大學生們心理也因這些改變受到了很大的波動和影響,心理問題及心理障礙也因多重壓力而日益凸顯。諸如大學生的自我認識問題及學習疲弊、知識欠缺、人際交往中的障礙、人格漏洞等等。因此,高校要實驗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性,就必須圍繞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相關課題。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知識技能、人際網絡、求職就業等方面能力的提高。以下分別針對上面四點做相關論述。
1、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由于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大學生并沒有正確的認識到大學于其自身的真正意義所在,以至于一直處于一種自我放縱、自我松懈的狀態,認為高中三年的辛苦過去了,現在到了大學就應該好好的吃喝玩樂,殊不知,大學的學習生活才是一個學生真正步入社會的門檻,現在面臨的學習、生活方面等的問題正孕育著以后生活的雛形,而要解決這些不良的現狀,就得不斷地提升大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不良心理問題一旦得到積累,便很難消除。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矛盾將在不同層面上將會得到顯現。一些學生家庭條件的不健康比較,學業成績的盲目攀比,以及慢慢浮出水面的就業生活難題等等。這些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如若不能得到及時的排解,其結果便會讓很多的大學生感到難以承受,而產生厭學、厭世的心理,同時由于一些高校心理教育的不到位,更進一步促成了一部分大學生心理不健康的發展,日積月累,一些小問題漸漸地郁結于心,而變為棘手的心理疾病。而這些心理上的疾病患者往往會成為一個個孤立的群體,他們很少與人交流,甚至很難找到人交流,更無從去規劃他們的未來。所以,在此,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教育體系,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只有做好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的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
2、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知識技能
現如今的時代正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知識信息的來源以及多樣性讓很多大學生感到自我能力的欠缺,而喪失信心。此時,就應該學會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辯證的看待這些紛繁的知識,找準方向,認真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而不是一味的盲從。此外,一些高校教育體制的不完善,管理松懈,大學生中出現嚴重的厭學現象、低出勤率以及學風低靡等現象,這些方面的欠缺并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導大學生心理問題日漸嚴重,而這些因素又直接影響著大學生以后身心的發展及信心的確立。追本溯源,應從心理健康教育出發,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不論在什么環境中都要有足夠的辨別是非能力及自我認知能力,才能使大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中,增強自我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自我,樹立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力。
3、擴大大學生的人際網絡
大學是一個百川納海的地方,涌入著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乃至不同民族的各色人才,剛入大學很多人難免會因為自己家境不好或是性格孤僻等等原因而產生一些自卑心理,而不能正確的認識周邊的人和事,因而畏懼與新環境的融合,導致人際交往關系層面薄弱,而產生被孤立的感覺,一些不良的心理疾病也會慢慢的滋生,使這些大學生自身的發展嚴重的受到限制,才能得不到充分的展示,而與很多機遇失之交臂,甚至可能為以后步入社會帶來嚴重的心理陰影。對于這些現象應當及早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防止一些過激的心理疾病的產生,如抑郁癥或厭學癥等,讓大學生勇敢的走出去,健康的學習與生活。
4、完善大學生的求職就業藍圖
面對萬人過獨木橋的求職現狀,很多中國大學生往往難以承受這些壓力,而產生心情焦慮,煩躁不安以及前途渺茫等現象,還有一部分就是并未順利畢業,心理上的憂慮更甚,也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此外,就是一些順利就業,但于工資或是就業環境方面與自己所期待的出入太多,而感到不滿足,同樣也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所以,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開展,矯正一些尚未發育完全成型的病態根源。盡管當前中國就業行情嚴峻,但正所謂“是金子,無論在哪里都是會發光的”,有了以上良好的心理素質,扎實的知識技能以及優越的人際交往能力,大學生求職就業難的問題自然會得到改善。
心理健康教育應當引起各大高校的重視并認真對待,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便才能得到順利的開展,這樣,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各大高校才能為我國培育出更多新型的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科.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互補[J].教育探索.2011(10)
[2]范美香.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探究[J].教育探索.2007(01)
[3]高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07)
[4]杜丹 車雪梅.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校園心理.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