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科建設的核心是隊伍建設,隊伍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學科發展,兩者相輔相成。衡陽師范學院以學科建設主線有序配置師資隊伍資源,建立起分層次分重點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創新師資管理模式,全面實施“人才興?!钡陌l展戰略,人居環境學研究基地、船山學研究中心、環境教育研究基地、“鉛鋅冶化與新材料”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光電信息技術”應用基礎研究基地、“傳統聚落數字化保護技術”工程實驗室等省級研究基地和平臺建設在國內外頗具影響。通過近五年的努力建立了有利于優秀人才成長和施展才華的運行機制,改善和優化了師資隊伍結構,努力開創了師資隊伍建設新局面。
【關鍵詞】學科建設;人才興校
一、樹立教書育人的宗旨,加強師德建設
良好的師德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首要內容。古往今來,教師都要以教書育人為宗旨,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準則,要既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又有崇高的職業目標。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更多的是一種事業,一種責任,教師的思想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青年教師不僅人數多而且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通過師德培訓和老教師的言傳身教,他們的師德水平會迅速提高,成為高校師資隊伍的生力軍。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學是高校的基本職能,要不斷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培養出合格的適應新時期發展要求的人才。首先,高度重視新引進年輕教師的成長,探索新教師的培養機制。研究年輕教師的成長規律,共同探究其職業發展生涯,發揮校青年教師導師制、院二級教學督導組的作用,使新教師能夠順利通過“教學關”和“科研關”,盡快進入大學教師角色,盡早融入學科,縮短適應期;要有計劃地對新教師進行追求真理、嚴謹治學、教書育人和敬業愛崗等思想教育,增強新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使他們把個人的成長與學校的發展、學科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自覺地投入到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去。其次,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并定期進行考核。注重對他們進行基本的教學技能的培訓。加強教師的教學訓練,如互相聽課、評課,共同備課等。加強教師的外語和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培訓,使其能夠運用電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能夠閱讀外文資料和采用雙語教學。再次,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知識和熟悉教育方針政策,能夠開發新的課程和進行教學改革。
三、鼓勵思想創新和團隊合作,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
高校教師的另一項重要職能是從事科學研究。建立高效的學術團隊,建設高層次人才隊伍。學院從2010年起實施“英才支持計劃”,一批優秀博士以上領軍人才脫穎而出。領軍人才可以帶起一個學科梯隊,可以形成一個優秀學科。一流的學術大師,對學校而言是實力的象征、聲望的象征。一個好的學校必須匯集一批一流的大師,也能夠培養出一流的大師。同時注重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吸收他們進入學術團隊,以形成一支老、中、青結合的學術梯隊。吸引各類學術有專攻的高層次人才,做到培養、引進、用好三方面的有機結合。積極營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努力構建培養、引進和用好高層次人才的工作體系。建立學術創新團隊,在團隊內部要打破原有的院系界限,注重學科的分布和交叉,發揮團隊的合作精神,集體攻關科研項目。充分發揮團隊的優勢,進行科學研究,緊跟或占領學科前沿并且能夠積極創新,進行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使研究成果能夠順利轉化。
三年來,學院承擔科研項目60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等各類項目32項,部、局級項目28項;立項國家級和省部級教改項目10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462篇;出版專著、譯著和教材133部;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獎勵15項,獲?。ú浚┘壗虒W成果獎9項。
四、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
1.發揮學科建設主線在人才引進資源配置中主導作用。以學科建設為主線,根據學科建設、學位點建設以及專業建設的需要和規劃,明確重點,集中資源,有計劃分層次地做好師資引進工作。根據學科建設迫切程度和引進人員情況,將引進人才分為學科帶頭人、學科建設急需人才、高層次高學歷人才、其他承擔學校教學科研任務的教師等四個層次。
2..建立有利于吸引優秀人才的人才集聚機制。充分利用省級重點學科、協同創新中心平臺等資源,做好國內外一流人才引進工作,促進相關學科發展和重點實驗室建設。
3.采取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智力。學校支持各學院采取聘任兼職教授、招聘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人員、短期聘用等方式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智力,以增強學校的教學科研實力。擴大兼職教授數量,規范兼職教授管理,充分發揮兼職教授隊伍的作用。邀請其他大學或企業的專家來學校訪問講學或進行合作研究,支持學院聘任具有外國國藉的專家學者和已獲得外國永久居留權的海外優秀留學人員簽約來校進行短期或長期工作。學院現有國內外兼職專家、教授80余人。
五、積極構建激勵體系
1.進一步規范編制管理,改革用人制度,提高辦學效益。按照相對穩定、合理流動、專兼結合、資源共享原則,探索和建立相對穩定的骨干層和出入有序的流動層相結合的教師隊伍管理模式。逐步推行教師聘任制,新引進人才與學校簽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實行合同聘任制,一般3-5年為一個聘期,聘期內執行聘約管理。
2.完善崗位聘任制度。加大校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進一步強化激勵和競爭機制,每年拿出績效津貼的5%用于教授、博士津貼,讓崗位聘任充滿生機和活力,真正激發起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樹立既對事也對人的思想,完善崗位設置、崗位責任,加強業績考核與崗位管理。進一步完善崗位津貼制度,調整崗位津貼標準,提高教師待遇。
3.鼓勵冒尖、鼓勵破格,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華的運行機制。每年拿出績效津貼的25%用于教師獎勵,充分利用各種政策,為優秀教師開辟脫穎而出的途徑,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讓真正有才華的年輕教師盡快成長。
本文結合衡陽師范學院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隊伍建設服務學科建設,學科建設促進隊伍建設”的思想,以學科建設主線有序配置師資隊伍建設資源,師資隊伍建設快速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工作永恒的主題,也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點,沒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就不可能產生一流的學科;沒有一流的學科,就不可能建設一流的大學。
參考文獻:
[1]李金波 趙方.教師評價體系的現狀與發展[J].社會縱橫 新理論版 2007 1.
[2]李秀平.高校教師激勵機制探討[J].河北工業大學 2007 12.
[3]王春玲 高益民.美國高校教師發展的興起及組織化[J].比較教育研究 200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