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乘專業學生需要具備高度的服務意識、服務技能和嚴格的工作紀律性,本文從空乘專業的現狀及特點、空乘專業學生職業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和空乘專業學生職業行為習慣養成的方法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行為習慣;職業;養成方法;空乘專業;學生
行為習慣是指因不斷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行為方式,職業行為養成教育,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需要。探索空乘專業學生行為養成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為提高學生在社會中的就業能力、職業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自我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空乘專業的現狀及特點
(一)學生數量激增、生源素質不高。
由于招生競爭激烈,一些學校放低了對學生文化成績的要求,使得一些并不具備相關條件的學生進入此專業。加上目前空乘人員的收入較高,使得許多外形英俊靚麗的高考低分者對報考空乘專業熱情高漲。這些因素造成了空乘專業學生入學分數低,生源質量不高,數量短期內激增。
(二)師資力量缺乏,畢業生與市場需求不符。
由于空乘專業的核心技能需要實際演練,而學校難有物力財力提供諸如空中模擬艙、客艙禮儀模擬等實訓設備,以致于有些學生到畢業還沒有見過真正的飛機和候機樓,沒有參觀過機場。更嚴重的是,學校辦學條件的不足,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又反過來影響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三)學校配套管理欠缺,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強。
空乘專業的特殊性,要求學生形象氣質佳、身材苗條,但不能降低了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而在實際工作當中,企業對空乘人員的管理非常嚴格,工作紀律性很強。目前許多學校限于人力、財力的制約,無法對空乘專業實行單獨的半軍事化管理,本應受到嚴格行為訓練的學生沒有得到相應的培養。
二、空乘專業學生職業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適應性。
空乘專業一部分學生文化基礎差,自身存在一些不良行為習慣。要想改變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必須從最基本的行為習慣訓練開始。加強行為訓練、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及時矯正學生日常行為中的偏差,加強學生建立良好行為習慣和自我管理的信心;可以讓學生快速調適自我、適應環境的變化;可以幫助學生完成規定學業,適應日后空乘工作的要求。
(二)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素養。
行為習慣的養成對職業素養的培養有很強的促進作用。一方面,行為習慣是職業素養的外顯和外化,這一點決定了學校在日常管理中必須注重對學生的行為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行為習慣的培養又反過來促進學生對職業行為規范的認同和內化。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對于空乘專業這樣一個對紀律性和服務意識有高度要求的專業。
(三)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學生成功成才的基礎。
高校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懂得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調查顯示,一個人一天中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有助一個人合理安排時間,高效完成工作,強化良好的行為弱化消極行為。經過日積月累,良好習慣的作用將逐漸顯現,從而將奠定學生成功成才的基礎。
三、空乘專業學生職業行為習慣養成的方法探討
空乘專業學生職業行為習慣的培養,需要老師的關愛和管理、學校相關的配套制度以及符合市場需要的課程設置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一)以德育為先導,在管理和活動中滲透
學生行為養成教育研究就是要讓學生具備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應有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明行為習慣等基本素質,做好敬業、勤勉、遵紀守法、互助友愛、樂于奉獻等責任意識的思想準備。為此,我們要把空乘專業學生的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當作學校德育工作的先導工程。在管理中育人,在活動中滲透,以抓常規教育為重點,以建立健全德育運行機制為保障,重參與、重過程、求實效。發揮輔導員、團支部和班委會的職能,以班級建設入手,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和主題教育活動強化行為習慣培養,建立良好的班風學風,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在學習中養成
教學具有的教育性是教育的客觀規律,是發揮教育的德育功能的理論依據。周敦頤以“文以載道”的科學論斷,科學的揭示了“文”與“道”的辯證關系。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行良好職業行為的養成教育,使德育滲透于課堂教學活動中,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基本途徑。育人是教育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接受教育。如果德育脫離教學另搞一套,就會喪失教學這塊陣地。通過教學實施德育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和有效的。
(三)改革課程體系,在實踐實訓課程中強化
優秀的空乘專業學生的培養,是教學與管理共同作用、交互作用的結果。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僅僅是訓練學生外在的行為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有內在的素質支撐。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從課程體系入手,加強學生內在素質的培養。目前高職空乘專業課程偏重理論性,缺少空中模擬艙等實踐教學設備。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校必須增加實踐實訓課程,注重形體、美容化妝、禮節禮貌、服務技能的教學和職業養成教育;在實踐教學方面注重職業技能訓練。輔助學生職業行為習慣的培養,同時提高其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四)以社會實踐為依托,在切身體驗中感悟
豐富的社會實踐是指導學生發展、成才的基礎,是實現學生知、行統一的主要場所。職業行為的養成離不開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根本途徑。在社會實踐中讓學生了解職業,了解自我,熟悉職業,體驗職業。通過深入企業體驗對人才的需求,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從而提高對本專業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
(五)針對空中乘務專業的特殊性,實施半軍事化管理。
民航企業對空中乘務員的管理非常嚴格,絕不允許自由散漫,在招聘院校畢業生時特別注意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高職院校在學生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前提下,必須對本專業學生進行半軍事化管理,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能很快適應就業后的艱苦工作和嚴格管理。
(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視教師專業技能培訓。
引進有空乘工作經歷又有教師資格的“雙師型”人才。目前制約空中乘務專業學歷教育發展的瓶頸就是師資問題。大部分院校缺乏有職業背景的教師,而學歷高的教師沒有空中乘務工作經歷,有空中乘務工作經歷而又具備高校教師資格的人員少之又少。因此,派專業教師到航空公司學習以獲得資格證書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如果能引進有空中乘務職業背景的教師當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