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了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和意義,分析了土木工程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定位和特征,并提出了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法,主要包括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模式改革,產學結合實習等方法,以培養服務于整個土木工程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為社會的現代化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術保障。
【關鍵詞】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法
0.引言
應用型人才是指既具有大學層次的知識與智能水平,又具有從事某一專業的動手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地方經濟和行業經濟快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社會經濟發展迫切需要高等學校培養出在素質、能力、知識等諸多方面都適應工作需要的不同層次的應用型人才,然而,我國高等教育在這類人才培養上,還存在結構性短缺。因此,發展應用型教育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是適應社會現代化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本文就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進行探討。
1.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
1.1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定義。應用型人才是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變為實踐或接近實踐,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主要承擔著轉化應用、實際生產和創造實際價值的任務。綜合應用知識、復合能力、開拓創業精神是應用型人才所應具備的最基本質素。應用型人才強調綜合應用性知識,更強調復合能力(包括應用技能、實踐能力、應用領域的革新能力等),更強調自信心及開拓創業精神的訓練。土木工程應用型專門人才應在大學學習期間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土木工程項目的基本訓練,德智體全面發展,并具有創新精神。一個優秀的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應該具備以下特征:(1)豐富的現場工作經驗。只有長期積累起來的豐富的現場工作經驗,才具有與在現場發現問題的敏感力,能敏感地在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發現潛在的問題,并熟練地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解決現場實際問題;(2)熟練的實踐操作能力,只有熟練的工程實踐動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才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再創造;(3)發散思維與創新能力。面對基層或一線工作中的設計、規劃、決策及應用和運作,富有發散思維與創新精神是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與必備的品質;(4)全面素質發展與專長相結合??茖W技術的迅猛發展使社會職業崗位的內涵和外延處于不斷變動之中。因而,應用型人才應具備對崗位變動的良好適應性,需要全面素發展與專長結合。
1.2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意義。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發展,形成了許多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一種強大動力,推動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所以,能夠將科學理論或新發現的知識應用于社會生產等社會實踐領域,從事與具體的社會生產勞動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工作,為社會創造直接的經濟利益和物質財富的應用型人才現階段需求量很大。知識型、專家型的技術工程師成為各大企業高薪聘請的搶手人才,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是我國對工程應用型人才急需的突出表現。所以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又一個機遇與挑戰,也為工業生產現代化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術保障。應用型人才培養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是工程現代化的需要,有利于更好的整合利用社會資源,有利于提高我國高校大眾化教育的質量,有利于提升教師團隊的教學和研發水平,與時俱進,有利于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性與實戰性綜合技能
2.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法探討
2.1師資隊伍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校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師是應用型人才教育的主導者,也是應用型人才教育的實踐者。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就必須要有具備工程背景和工程意識的教師,具有高水平的實驗教師隊伍。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學校,必須要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把高學位高職稱的教師派到企業單位去鍛煉半年到一年,也可以從企業聘請高級工程師擔任講座教授。這樣以項目帶動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實際操作中得到感悟,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2教學方法改革。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采用各種形式的“啟發式”教學,把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特點相結合,因材施教,進行教學改革,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又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參加實踐創造條件。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以產學研結合為主的教學模式,并在實踐的基礎上改革創新。隨著網絡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種數據視聽資料已普及到在校的每位學生身上,他們的手機的吸引力遠遠超過課堂老師講課的內容,加之理論內容的枯燥性,深度較大,使得課程上課效果遠遠比不上預期。當今課程中的學生,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手機上,關于這點,本文認為首先在教學內容上應多多避免枯燥性的知識的講授,應加強實踐環節的學習,增加實踐課時,適當減少理論的深度,減少理論課時,同時應結合當下時代背景開發手機視頻或者微信功能用于教學學習上,或者,為了保證上課效率,可以在教室內課堂時間內設置屏蔽無線信號等。
2.3實驗室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應圍繞對應用型人才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要求,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一個延續,而且與理論教學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實驗室是高校進行實驗教學和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學生課堂中學習的理論知識可以在實驗室里對相關材料有更近距離的接觸,對其性能有更深入的理解,為今后的實踐工作打好基礎。所以,實驗室的建設水平體現了學校教學水平、科學水平和管理水平。
2.4實習基地建設。實習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必要途徑,實習基地建設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要保證。實習基地為大學生提供了專業實習、崗前培訓的場所,是學生認識企業、了解社會的必要途徑。本文認為實習基地建設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產學結合以及校內實訓中心的模式。產學結合有利于實現學校與建設企業的對接,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主動收集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及時修訂和調整課程設置;學校與企業建立合作實踐基地,讓學生有機會到生產一線實習,接觸工程實際項目,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實踐;學生也可以按照自身學習能力和實踐計劃,在大學期間充分利用假期自主進行實踐實習,撰寫相應的實習報告并對專業老師進行匯報。
3.結語
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式的改變需要從教學體系到教學內容,從教學方式到教學手段,從教學管理制度到運行機制,全方位進行改革,而且需要整個社會思想觀念的轉變。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揮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建立促進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機制,以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和應對來自國際競爭的挑戰,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蔡敬民,魏朱寶.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戰略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8(12).
[2]蔣新華.應用型本科工程類創新人才培養[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8(5).
[3]許德仰,劉國買.臺灣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產生、發展及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二屆個人會員學術年會交流,2008(8).
[4]孔繁敏.建設應用型大學之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