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車產業是振興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近年來國內汽車行業飛速發展,相應的對汽車維修人才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高校開設的汽車專業為汽修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保障。在汽車專業中汽車發動機構造是其所要學習的一門基礎核心課程,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汽車的基本知識,為以后的深入學習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本文對汽車發動機構造的教學做了分析探討,并提出了相關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發動機構造;教學現狀;改革探討;意義
現代高校中開設的汽車專業所要學習的一門基礎課程既是《汽車發動機構造》,本課程是汽車專業知識的理論基礎,是學生開展專業技術能力培訓的一項入門課程,也是該專業學生日后深入學習汽車營銷、汽車維修和應用等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石。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任務是利用理論傳授相關知識與實踐鍛煉應用能力相結合的教學手法,讓學生詳細明確的熟知汽車發動機構造的原理、特點、應用和檢修維護等知識,并掌握相關技能。
一、汽車發動機構造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本課程的教學手法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仍然較大,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汽車發動機構造課程的理論教育與實踐培訓脫節,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和目標的實現。現階段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課程教學手法比較單一。當前高校在本課程的教學知識傳授中較多的應用了多媒體教學的方法,它能夠使汽車發動機的相關知識圖文并茂,比較直觀的展現在學生眼前,提高學生興趣,便于認知和掌握相關知識,但由于條件限制,多媒體教學中所展現的汽車結構零部件與真實的零部件在大小上存在差異,零部件的特點也沒有完全表現出來,這就造成了學生理論上已經認識實際中見到卻又一頭霧水的現象。
(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傳統的教學手段下該課程的教學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實踐培訓的重要性,兩者沒有被很好的結合,因為汽車發動機的構造本身比較復雜,零部件比較多,單純的理論教學對初涉此課程的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理論知識掌握得好現場應用不一定行,最后使得學生學習吃力教師講課勞累。
(三)教學計劃不合理,課程知識的系統性、理論性太強,實訓課安排較少。目前使用的《汽車發動機構造》教材,對知識內容的編排過于側重了對發動機工作原理上的分析,只從大范圍上系統的講解知識。課程多是理論課,課后實訓安排的不足,專業學習乏味枯燥。
(四)理論考試評定學生成績的方法不科學。汽車發動機構造應該是一門知行合一、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同步進行的課程,在對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評價中,如果僅僅依靠理論考試成績的優劣來評價學生是不合理的,容易造成學生理論理解通透實踐應用卻很陌生,只有理論與實踐互相結合,才能真正培養出能夠適應崗位要求的技能型優秀人才,實現學生的零距離上崗。
(五)優秀教師數量缺乏,教材選取不合理。目前很多高校該課程的授課教師多是年輕教師,其專業理論知識能力比較強,但是相關實踐應用能力和教學規律掌握的不到位,影響教學質量;部分學校選取教材時隨意性強,文體單一選材面窄,對教學不利。
二、汽車發動機構造課程改革探討
(一)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汽車專業是實用型技術專業,其教學應該秉承堅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為依據、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采用先進的一體化教學方式,專業+職業+崗位三者統一一體化;教學內容要體現為整體人才培養服務的特點,應該采用啟發式手段開展教學工作,教師主導、學生互動,理論講解時做到主次分明,泛講和精講結合起來,促進學生養成適應就業需要的職業能力。
(二)加強課程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提供保障。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完善的實訓基地能夠幫助學生獲得零距離上崗的能力,因此高校應該注重汽車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提高實訓基地的設備配置,與社會接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要提高實習實訓教學老師隊伍的素質與技能水平,技能水平高、富有奉獻精神、責任心強的師資隊伍是發揮實訓基地作用的保證;同時要注意完善實訓實習基地的管理制度,責任到人。
(三)合理改革安排教學計劃。高校相關領導必須充分意識到發動機構造課程作為汽車專業入門基礎的重要性,從專業學科發展的角度給予高度重視,可以積極鼓勵師生組織參加與發動機技術有關的學術研討會或交流會,讓師生及時了解行業技術發展動態,保證專業知識學習的先進性和連續性。若教學時間不充足,則可以適當撤銷與之內容存在沖突的課程。
(四)建立合理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汽車發動機構造課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理論知識豐富維修應用能力較強的學生,因此在學生成績考核評價時不能簡單化的只看理論成績,必須全面的綜合理論原理和實踐操作能力開展考核。可以對各個模塊分別進行技能實踐測評,讓學生現場操作,實踐應用技能測評不合格者必須補考,以此提高學生總體能力,又保證了學生成績考核的客觀合理,是職業教育對人才技能水平評價的真實科學反映。
(五)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科學合理選取教材。該課程專業的教師需要同時具備扎實的課程理論知識和較高的實踐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不脫節,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環境氛圍,順利開展教學,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高校教師自身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我實踐應用能力,滿足教學工作的要求;課程所選教材應該依據內容新穎豐富、圖文講解并茂、語言流暢規范的原則,選取難度適合學生理解水平的教材,確保教學知識傳授的簡明易懂。
結語
綜上所述,汽車發動機構造課程是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基本課程,專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動手能力強、適應社會崗位需求的人才,學校必須緊隨教育改革的步伐,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深化創新和改革,采用先進的一體化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理論實踐復合型實用人才。
參考文獻:
[1]黃超群.《汽車發動機構造》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機械管理開發,2010(06)
[2]梁建玲.一體化教學在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中的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3)
[3]彭宇玲.淺談《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教學改革[J].才智,2011(04)
[4]何亞虹.淺談在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教學中培養現代技能人才[J].職業,2013(02)
[5]巫尚榮.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一體化教學研究與實踐[J].廣西輕工業,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