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27日,甌海電影院里人聲鼎沸,座無虛席。來自11個地市的800多位教學專家及骨干教師的學習熱情將會場點燃。對于溫州老師來說,誰都不想錯過這家門口的這場饕餮盛宴,我也不例外。在這兩天里,我們聆聽了三個主題報告和六節教改實驗課及八位專家評課點評,豐盛精致,美輪美奐。其中我對王建春老師的《與山為鄰》的復習課有很大的感觸。原來復習課可以這么有魔力,讓人百讀不厭。
第一,導課-----激發動機
學生學習的關鍵要素是動機.任何一種教學改革,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能夠讓學生產生對自身水平的挑戰性期望,它所帶來的學習效果一定是最好的。基于此,王老師設計的導入,他做到了。材料出示:瑞士將公投全民發錢:每位瑞士居民每月2500瑞士法郎(約合17000元人民幣)的工資,無論此人工作與否。問:從這則材料中你可以獲得什么信息?王老師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從公投、發工資這兩個詞中反映出瑞士很民主很富有,那么這個國家在哪?由此切入今天的復習課題—--阿爾卑斯山區。這則新聞既富時政性又有趣味性,能很大程度上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稱得上精導妙引。材料的選擇鮮活新穎。雖然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一時難以理解“公投”二字,但也無傷大雅,因為最終學生都能回到課題上來,這也真正說明課的真實性,是常態課,不是精雕細琢的打磨課。我們真正希望呈現的是優質的常態課例,是我們一線教師能效仿的,簡約的,不作秀的生本課堂,帶著求知的狂熱,收獲著意外與不意外的精彩。
第二,“巡導團”-----鮮活課堂
據了解王老師的授課模式是“121”課堂模式,這是甌海一所薄弱農村中學積極響應課改的一種創新。所謂“121”,就是預習10分鐘,大展示20分鐘,檢測10分鐘。其中,還創建了“巡導團”。所謂“巡導團”是班級中善表達,能輔導的優秀成員組成一個小組,它是導學課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個人認為“巡導團”能很好的解決小組合作的無效或低效的問題。比如王老師在這堂課中兩次用到“巡導團”。第一次是剛開始復習階段,要求先獨立完成環節一的表格然后讓“訓導團”成員下去檢查同學的完成情況,并督促訂正。在這一環節王老師發現某一組在激烈的討論著什么,原來是幾個同學對于阿爾卑斯山區的緯度帶和溫度帶的區分概念混淆,所以“巡導團”在幫助分析,而王老師能迅速地捕捉并及時地評價這位學生。使他得到老師與同學們的認可,收獲了喜悅。在這一細節中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生生之間的互動和輔導是有效的,積極的,而且也恰恰體現王老師的教學機智,因為老師對學生的及時評價也許是學生愛學樂學善學的動力源。我們很多老師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在平常的教學中總是很吝嗇。第二次,動員“巡導團”是在第二個合作探究的環節,老師要求閱讀P65圖3-20圖示,設計“生計”的簡易圖。但幾分鐘后,發現大部分學生都不會畫簡易圖,無所事事又不敢張揚,而那幾位“巡導團”差不多完成了,這時刻如果老師直接講解,顯得很突兀,所以王老師就再一次發揮“訓導團”的作用。讓他們下去指導。之后的學生大展示環節就特別出彩。學生在板演時,居然畫得非常規范,還出現雪線這一詞。如果在往常的課堂,一般的分組情況下,會時常發現小組合作沒有真正的開展,或是沒有合作的必要,但為了不落伍,還是形式著合作,我們都稱之為偽合作,此類種種,歸根到底,許多教師認為小組合作是低效的,因此才沒有持續下去的動力。王老師所采取的“巡導團”這種對接輔導的模式,我認為目前為止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因為這種“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方式更加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因為同齡人的溝通總是最省力的,也是最有共同語言的,如果假以時日對其進行規范的培訓的話,既能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分析能力,又能鍛煉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生命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但“巡導團”也不是完美的,如總是這幾個學生歸類為“巡導團”,是否會打擊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另外,有些問題“巡導團”也理解錯誤時,又如何去指導他人等等,我們都需要加以完善。
第三,導學案----科學實效
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我們教師處理好學與教的關系。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提出了“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論。以語言學習為例,在初次學習兩個星期后
所以在今后的課堂要讓學生多說多做多學多體驗,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而王老師課充分實現了“少教多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學合一—教學相長”的要求。特別是導學案的設計體現這一理念。除了常規的學習目標、重難點外,第一環節設置的是知識回顧,羅列是阿爾卑斯山區和安第斯山區的概況,這些基礎知識通過填充表格的形式解決,由“巡導團”介入校對;第二個環節是結合圖有梯度的設置三個問題,相對而言是需要討論解決,所以這個環節是合作探究區,注重的是方法的把握。第三個環節是知識遷移,設置一個問題:瑞士成為旅游熱區的原因。其實是在第二個環節掌握了學習區域的方法,就能回答瑞士成為旅游熱區的緣由了。自然環境決定人們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決定生活方式。一直以為導學課堂、導學案只適合上新課,原來復習課也可以這么精彩,薄弱學校的學生也能在千人的會場展現勃勃生機、精彩連連。真正驗證了生本課堂、生機課堂、幸福課堂!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讀書、讀人生,當然讀你千遍也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