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呈現出了勃勃生機,以多媒體教學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運用,突破了沿襲多年的“粉筆加黑板、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極大地豐富教學表現手法和表現方式,有利于學生從多渠道,多角度接受信息,擴大知識面,增加感染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實施。然而,由于對多媒體教學手段和語文教學目的的認識不夠,出現了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為多媒體而多媒體”,不講究語文教學實效的不良負面現象。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做更深刻的、理性的思考。
一、輔導性——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角色定位
多媒體在各科教學中的應用強調的是其輔助性。然而,在當前教學中一味強調運用多媒體技術,甚至不顧教學實際地濫用,其結果會適得其反。我們覺得,在教學中至少應考慮“三適”,使多媒體輔助教學恰到好處。
1、適時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抓住認知時機,運用適時、適度。傳統的教法較少顧及學生的認知結構,學生被看成被動的知識灌輸對象,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多媒體輔助教學交互性強,操作界面豐富活潑、圖文并茂,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培養學習情感,形成學習動機。例如教學說明文,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展示事物特點,使復雜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可感,學生必將激情難抑,產生強烈的求知心理,那么,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就更容易了。
2、適當配合。計算機多媒體能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同時也存在局限性。我們可以適當選擇軟件。例如,當教學內容呈靜態的時候,可要做成幻燈片即可;當教學內容需要復雜、抽象、變化及相互聯系的過程時,可選用計算機多媒體。例如,教《聽潮》一文,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制作成“海睡圖”、“海醒圖”、“海怒圖”等三個多媒體演示片段,同時請同學們給每個片段寫一二百字的解說詞,然后一邊演示一邊請有關同學朗誦解說詞,再對照課文內容作出評議。這樣,既調動了朗誦基礎好的同學的積極性,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所有同學的文字概括能力,使同學們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3、適可而止。采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通過聲音、色彩、光線、形狀的和諧運用,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但應用時要把握好度,防止供大于求,產生負作用。運用計算機的聲、形、色雖然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他們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但如果刺激時間過長,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從開始到結束,連新課的導入、練習題的出示、作業的布置等,都采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長時間處于被刺激狀態,造成學習疲勞,降低學習效果,失去了多媒體技術應有的價值。
二、實效性——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本質目標
由于多媒體有著其他教學技術無可比擬的優勢,在常規媒體手段難以實現教學目標時,我們就毫無疑問地選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達到教學的最優化,實現多媒體教學的實效性。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情景又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動力和源泉。運用多媒體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多媒體創設情景可以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尤其是情景導入最為常用。如,我在教《月光曲》這一課時,就采用了課件情景引入的方法,隨著貝多芬的《月光曲》音樂旋律的跳動,屏幕上出現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放完音樂,我趕緊問學生:“這首曲子好聽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好!”“是誰創作的呢?”“貝多芬?!鼻拥男膳c剛才畫面上的內容有什么聯系呢?作者貝多芬先生又是怎樣把它創作出來的呢?同學們想知道嗎?”這樣的情景和設問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并進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來。
2、激發情感,突破難點。教材中有些篇目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學生對其中的重點、難點一下子難以理解透徹,難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狼牙山五壯士》,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可以再現英雄形象,使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得到依托,增強感染力,從而突破教學上的難點,收到了課堂教學預期的效果。
3、調動思維,感悟語言。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學生到底理解得如何,思維是否有條理性,口述表達是檢驗的方法,也是訓練、感悟語言的方法。運用多媒體可以化抽象為具體,重新展現形象,并創設一個人人有話可說,有話敢說的氣氛。如教師在教課文《凡卡》時,課件設計了“凡卡挨打”、“莫斯科見聞”和“爺爺守夜”三個片斷,并分別配上不同氣氛的音樂,要求學生結合畫面,把自己當作凡卡,進行依托(課文)型語言訓練。學生發言踴躍,把三個故事描述得有聲有色。由于課件逐一有序展現,幫助學生整理了思路,使學生口語表達的條理性明顯加強。接著,教師又安排第二次想象型語言訓練,以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口語表達具體化。這時,課件出現了一幅凡卡夜里蜷縮在老板家的冰冷過道里的畫面,同時播出伴有風聲雨聲的表示寒冷的音樂,讓學生增補細節,具體描述凡卡在老板家的非人生活。接著,又出現一幅凡卡讀完信后,懷著甜美的希望進入夢鄉的畫面,同時播出表示幸福、喜悅感的音樂,讓學生進行續結尾的說話訓練。先讓學生各自輕聲說,再指名向全體學生說。這樣,氣氛非?;钴S,學生個個十分投入,且思路各不雷同。這里多媒體的運用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課文理解起到了深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