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英語課堂效率低是目前英語教學,尤其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許多教師教學發展的瓶頸。在英語課堂上,一方面學生還是在“認真”地聽講,另一方面教師也是在認真地講授,可是效果卻不盡人意,學生的英語水平沒有多大的提高。以至于有些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或看到英語就頭痛。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如何把握好45分鐘時間,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快樂“舞臺”,如何創建高效的英語課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八個方面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一、改變教學理念,營造課堂新模式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要實現三方面的改變: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要改變課程內容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英語教師唯有更新觀念,建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有效地實施高中英語新課程。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牢記“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的教學思想,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構建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公平、合理、客觀并全面地評價學生。
二、做好詞匯教學和學生記憶訓練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由于高中英語教材各單元詞匯量很大,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是使用和記憶單詞。因此,筆者在開始新單元教學時,都會拿出一節課的時間對本單元所出現的生詞進行整體教學。對于每個單詞和詞組,從讀音到中文意思、詞性再到用法實施推進式傳授。重點講解動詞、名詞、形容詞等一些常用詞的用法,對于人名、地名及專有名詞則要求學生會讀、會寫。在講解生詞過程中,先教讀音,等同學們都能讀準、讀熟后,接著在黑板上寫出單詞,并舉例講解單詞的不同詞性、中文意思和用法,在舉例講解時筆者力求自編例子,更好地體現單詞用法,更便于學生在優美例句中牢記單詞。另外,筆者極力要求每個學生做課堂筆記。在第一節講完單詞后,嚴格要求學生會默寫單詞和短語,在第二節上課前拿出3-5分鐘,設計幾個單詞默寫題目,進行復習,有時叫幾位學生到黑板上默寫。還要教給學生一些記憶方法,如發音和詞形相結合法、詞根記憶法、瞬間記記法、構詞記憶法、重現記憶法等。
三、建立溫馨和諧的師生關系
盧梭曾經說過:“教師只有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好教師”。是的,教育不應該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有愛心的、溫暖的、有責任心的教育者。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師生之間才能夠交流溝通,才能理解,才能使學生真正“親其師,信其道。”一旦師生間建立了良好的情感,教學過程就變成了師生愉快合作的、共同求知的過程。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小事做起,遇到學生生病或是有問題,主動去關心幫助。在課前和課后,教師要善于和學生溝通,主動關心學生英語學習的近況,并向他們征求建議。教師在給學生講題的時候,應耐心一點,不要因為成績的好壞去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同時,對學生的成功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幫助他們找回自信,找回學習的動力。
四、合理創設英語交際情景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為學生創設英語環境。良好的英語環境是我們學好英語的重要條件。眾所周知,一個幼兒,如果讓他在一個說英語的國度成長,不用專門培養他說英語的能力,他也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而我們的中國學生,從小學英語,大學畢業后,卻很少能用英語進行正常交流。這就說明,良好的語言環境對于掌握一種語言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果規定只允許說英語,比如,每堂課前,讓值日生用英語匯報天氣、學生出勤情況,并運用所學知識和詞匯匯報一下發生在班級或校園的重要事件。每隔一段時間,便拿出一天作為“英語日”,規定只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另外,與其他英語教師一起組織英語角,每周進行活動,模擬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場景進行英語交際活動,比如購物、問路、就餐、出游、聚會等。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英語主題演講,英語歌曲演唱比賽,舉辦英語晚會等活動。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動,創造良好的英語環境,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能使學生的英語水平逐步提高。
五、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要讓學生所學的英語知識“活”起來,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可以通過慶祝外國節、英文電影欣賞、英文名著原著閱讀、英文報刊閱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每年的圣誕節、復活節、萬圣節、母親節、愚人節等節日,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快樂中了解熟悉西方的文化習俗,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達到形成跨文化意識的目的,并用這種意識來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六、利用多媒體,創設繽紛課堂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直觀教具,形象地、有層次地將所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將傳統教學手段(如語言、教材、板書、實物、掛圖、模型等)與現代教學媒體(如電視、錄音、電腦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強化學生的視聽感覺,盡量做到能聽的讓他們聽,能看的讓他們看,能摸的讓他們摸,充分發揮多種器官協同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引發興趣,激發求知欲,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滿懷激情地學習。
七、整體把握,優化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所要求培養的四項基本技能之一,教師們都知道閱讀是學習外語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因此,究竟如何把常規的教學方法與新課程標準的指導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能力,就成了目前高中英語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重視背景知識,擴大學生知識面。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人們對語言意義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們對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的理解。在閱讀英語文章時,中外文化的差異往往給學生帶來許多困難。學生缺乏相關背景知識,這嚴重影響了他們對文章的正確理解,他們有時甚至歪曲原意,自然也就不能對閱讀理解的問題做出正確的推理、判斷和預測。因此,在涉及到英國文化背景的文章時教師應首先向學生介紹其文化背景知識,并指出其文化意義。
2.培養學生的預測和聯想能力。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對儲存在大腦中原有的知識進行選擇,整理和加工,培養他們的分析、預測、推理和判斷能力。培養學生的猜詞能力是外語教學中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一個環節。
3.合理講解知識點和著重分析文中復雜難懂的句子。
八、深思熟慮,創造性地給學生布置作業
根據新課程的改革要求,高中英語教學要鼓勵學生學會積極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主動實踐等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后,應依據當節課教學的內容,適當地、創造性地布置一些學生愿做、樂做、主動做的作業。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延伸,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與完成作業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總之,新課程標準向廣大教師提出了挑戰,但也提供了機遇。挑戰與機遇共存,教師只要善于抓住機遇,知難而上,按照《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新觀念,加強自我修養,以學生為本,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就必然能夠跟上時代的腳步,創設民主、和諧、高效的高中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