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下藏文教學的理念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藏文”。運用情境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教材內容,感悟內涵,激發學習的潛能與想象力。在高中藏文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僅能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豐富精神,而且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審美價值觀。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藏文教學;情境教學法
一、情境教學法的定義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音樂欣賞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此外,情景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不是現在才有的。在西方古希臘時期,就有獨特的教學法“蘇格拉底方法”,他認為教學應該是由內而外,而不是由外而內地將知識或固定學說注入的過程,他通過提出問題.并在反復的詰問中,一步步地引導學生自己得出正確結論。這種教學模式就是一種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主動思考,并最終解決問題和獲得知識的情景教學。現代教學論正式出現的標志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在這里面就有情景教學的思想。美國教育家杜威又進一步發展了創設和運用情景教學法。他說,“我們主張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他批判了傳統的教育方法,并提出了他的基本觀點: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他認 為教學過程應分成五個步驟。這種教學過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稱為“教學五步”。
二、情境教學法的展現方式
1、在生活中展現情境
即把學生帶入社會、大自然中,從生活中選取某一典型場景,作為學生觀察的客體,并以教師語言的描繪,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
2、在實物中演示情境
即以實物為中心,略設必要背景.構成一個整體,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時,應考慮到相應的背景,要通過背景,激起學生廣遠的聯想。
3、在圖畫再現情境
圖畫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實際上就是把課文內容形象化。
4、在音樂中渲染情境
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給人以豐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馳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節奏,塑造出音樂形象,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關鍵是在選取的樂曲與教材的基調上、意境上及情境的發展 要對應、協調。
5、在表演中體會情境
情境教學中的表演有兩種:一是進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進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課文中的××”;扮演角色,則是擔當課文中的某一角色進行表演,學生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內心體驗。
上面所述創設情境的五種途徑都運用了直觀手段,情境教學十分講究直觀手段與語言描繪的結合。在情境出現時,教師伴以語言描繪,語言描繪可提高感知的效應,使情境更加鮮明,而且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幾種方法綜合運用。
三、現代多媒體技術運用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的廣泛運用,不少教師都開始運用情境教學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畫.輔之以生動的文學語言,并借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教材提供的情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合理運用多媒體對文字、圖象、聲音及動畫、影視等的綜合處理,達到聲、圖、文并茂的情景教學效果,使抽象深奧的問題直觀形象化.不但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藏文課堂教學效率,使教師寓教于樂。
新課改后的藏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形式活潑、思想健康的文章,也有許多意境深遠、蘊含哲理的詩詞,以及知識豐富,邏輯性強的說明文、議論文,這些特點都決定了藏文教學不應是枯燥死板的,而應是輕松活潑、情趣盎然的。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歡快愉悅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多參與、多實踐。情境教學法與多媒體教學如果能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就能利用播音范讀使學生領悟語言情感;用圖片演示及動畫效果,再現情景,用多媒體展示平臺、展示教學思路與再現生活形象等。它可以融視、聽、感、悟、思于一體,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訓練,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藏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
四、在情境創設中易出現的誤區
在許多的課堂中,情境創設僅僅達到引入新課的目的,之后與課堂再無關聯,課堂主體部分仍然以常規的教學方法進行,并未完全發揮情境教學的真正優勢。有些教師為使課堂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興趣,盡可能地創設各種情境。由于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創設大量的情境,叉與課堂教學關系并不緊密,會浪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進而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在情境創設時,教師把握控制不緊密,過于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過于肯定學生的意見,任由學生發揮而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導致整個課堂流于形式.教學目標很難實現。
五、在情境創設中注意點
高中藏文教學所運用的情境多是教師根據教材提供的信息創設的間接情境,因此教師對教學情境的理解至關重要。一要注意情境要與教學內容相符。因為情境畢竟是一種教學手段,是一種表現形式,而形式則是為內容服務的,手段要服從目的。所以,情境創設要為學生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服務:二要切忌簡單化地理解情境.不能將“情境”簡單地理解為某種非常具體化的實物或場景。我認為情境教學法中的“情境”應當是一種意境,是實中有虛、虛實相生的。如藏文課文中傳統文章是善于寫意的,雖然經常運用諸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法,但景物描寫往往并非完全的實景,而是虛實融合,是作者為了達到抒情的目的而創設的。因此.在進行這類古詩詞的教學時,創設情境不能把作品中的物象看得過實,即不能講花就用花、講草就用草,而是要結合作品的思想內涵.創設出一種與整部作品的情、景、理都相和諧的教學意境。
總之,在教學中需要強調的重點問題刨設情境,能給學生留下的深刻的印象,這種理想的教學效果可以通過運用相似性情境提供的信息暗示作用來實現。此外。教學中將一些不夠直觀、晦澀難解難以理解的問題情境化.可以將不宜言傳的意緒進行形象化、直觀化的處理,輔助學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