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身心素質;下降;原因;應對
人的體質狀況所包含的因素有很多,而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則是衡量一個人健康狀況的重要標準之一,它的發展程度、達標水平,基本上可以判定一個人的體質的好與差。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十分關鍵,一定要抓緊抓好。大家都知道,身體素質主要是指:速度、力量、耐力、彈跳、靈敏、柔韌等。測試主要通過快速跑、耐久跑、立定跳遠、投擲,體操、球類等,方法簡單、有效,切實、可靠。而心理素質包括的范圍很廣,這里只談和體育有關的東西,也就是為增強學生體質而務必要搞好中學體育教學與活動有關的優良品質。例如:吃苦耐勞精神、互幫互助精神、團結協作、敢于拼搏、積極進取精神等等。它的體現主要是通過體育教學和運動來進行與培養的。試想一下,一場籃球比賽或排球比賽如果沒有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能夠獲勝嗎?所以說體育運動非常生動、自然、有效地讓這些精神得到培養和發揚。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教育方面,可以說體育課的教學比其他學科在這些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其他學科所望塵莫及的,因此我們應該大力發展體育運動,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得身體素質上的鍛煉和加強以及心理上的升華和提高。
然而,中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專家有定論,教師有數據,在一次有關體育的研討會上,有專家就擔心提出,這樣發展下去,以后扛槍打仗的人都沒有了。是的,沒有好的身體素質,怕苦怕累的人能扛槍打仗嗎?甚至連過去畢業的一些學生自己都有了感受。例如一個畢業多年的學生回到學校,在談到這個問題時,看到現在學生的身體素質,再想到當年他們的身體素質狀況,感慨萬分,都躍躍欲試就想當場再比試一下呢!就是在校的一些學生都感言,今年的身體素質比去年差了!
身體素質的下降,自然看出了心理素質,主要是思想品質方面的下降,例如在長跑中,過去常用鼓勵的口號“加油!”、“堅持!”、“快!”很少聽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行不行?”、“下來吧”、“慢走一下吧”,的關懷勸導語言,看來是人性化了,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為什么?擔心會跑出問題。然而中學生男子1000米,女子 800米是必測的一個重要項目,所以它成了一個最令人頭疼的問題,由于它運動負荷較大,時間長,學生身理反應很大,真是又苦又累,又枯燥無味,所以大多數學生都不想跑,這是非常自然的。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正是由于有這些特點,他最能鍛煉一個人的運動能力,心理素質水平,可以看出和培養一個人的吃苦耐勞精神,積極拼搏的能力和堅定地意志,其鍛煉的價值比其他項目更大更好,它的地位是無法取代的,但在這倆方面的對撞中,退卻者卻越來越多。一個老師講了這樣一個真實的經歷,學校領導一再強調安全,千萬不出事,并且特別指出長跑這方面的問題,所以這位老師在上課時,傳達領導意圖,在學生跑步之前一再詢問學生有無身體不適,說如有不適可以不跑,可以走路、可以中退。結果全班無一人跑,老師進而又講了一陣跑步的意義和作用,以及生理的正常反應,并動員了一番后,不知是覺得厭煩還是覺得老師可憐,等了一小會兒,一個學生說了一句,給老師點面子,我們跑一下吧!這位老師愣了一會,說,不要給我面子,大家的安全第一!再也講不出什么了,很多同行聽后也很無語,感到非常的迷茫。尤其是在聽到有流感的時候,更是談虎色變,說不上再做什么體育活動了。
在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測試中,不少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由于有些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不足,怕苦怕累,缺少積極上進,努力拼搏精神,不愿發揮自己的最高運動能力,應付了事,好一些的學生及格為最高終點,差一些的參加測試就已經不錯了,用一些教師的話來說,是老師來求學生來“辦事”一樣,困難重重,使成績的準確性大打折扣,根本無法準確的評定身體素質情況。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學校體育運動的設施大大改善,主要表現在:場地多了,條件好了,學生體育運動的人卻少了,沒了。記得在十多二十年前,場地是水泥的或是黃泥地,跑道是煤渣的,但跑步的人、打球的人很多。例如各種球場,都是早早就有人了。有時學生們甚至為了搶占場地打球而產生打架的事情,沒有科學合理的安排根本不行,學校經常為場地不夠而費心,可現在場地多了,并且跑道和場地都是塑膠的,無塵的,標準的。無論從視覺上講,正規化講,還是安全系數等方面來講,都很能吸引人來參加運動鍛煉,享受體育鍛煉帶來的無窮樂趣,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令人失望,感嘆的情況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原因。
社會對學校安全問題的要求太高(正常和非正常的),使得主管部門對學校壓力加大,因此不得不過分地強調安全。體育這一塊在教學中可以說是容易受傷的,自然是首當其沖,這使得體育老師和學生縮手縮腳,練習和訓練中放不開,對運動損傷產生了巨大的恐懼,甚至連身體對運動后的一些正常反應或者說是鍛煉效果都認為是運動損傷,尤其是有的學校體育運動,教學或比賽中出了意外事故,對其它學校的影響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完全忘記了運動損傷是體育的一個部分,忘記了體育教師一定會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的,只是一味地采取最消極的預防方式:“少運動,小運動,不運動”,要到達百分之百的安全。大家想一想,這樣做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嗎?有人將體育鍛煉和汽車交通做比較:在全國范圍內,汽車天天出事,傷亡慘重,卻還要生產,那為什么體育運動中出一點小事就大驚小怪的呢?當然,出了事總是不好的,關鍵是怎樣教育學生避免,減少和減輕運動傷害,做好預防工作。不能認為體育就是危險,運動就是損傷,忘記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
三十年前就聽前輩體育老師“笑”談過體育在學校的地位是:“講起來是重要,安排起來是次要,做起來是不要”的。其意解釋如下:身體最重要,沒有好的身體能干啥?自然也不能勝任文化學習了,很重要,所以它放第一;安排時,認為現在學生獨生子女多,營養好,身體不會有問題,何況體育成績對升學毫無影響,安排上課就行了。要讓文化課先行,安排第二就不錯了,在做的時候認為學生的文化課緊張了,時間不夠安排,體育就少運動些吧,一是怕學生玩得心野了,影響學生成績,另一是體育課出了汗會影響后面上文化課,三是 受傷了怎么辦?更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等等。關鍵是不論中考還是高考,體育成績是沒有地位,這已在很多的老師和家長的心里就是這樣認為的,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素質的發展,生動的表現在了這方面,所以搞體育運動是浪費時間。
學生學習文化課實在是太緊張,沒有時間進行有效的體育運動也是一個主要的原因。有些學校一周才放半天假,晚上有自習,早上加上一節課,下課課外活動基本被占用,而畢業班,那就更緊張了,已容不了別的東西了,只能是學習再學習,補課再補課了。哪還有什么時間來進行體育運動?總之,高考、中考是唯一目標,這是家長、學校乃至社會的一致觀點,與此無關的都是多余的,只有在健康出了問題以后才會重視起來。
綜上所述:我認為要改變以上狀況,起碼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A、提高認識,體育運動要落實到行動上而不是口頭上,要在學生、教師、學校乃至社會上都明確體育運動的重要意義。學校領導重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關鍵。B、體育成績在中考和高考中應有一席之地。素質教育,體育應該是一個突破口,但很多人認為,體育也考試更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豈不是又把體育變成了應試教育了嗎?但是不要忘記了身體活動與腦力活動是有很大區別的,是要有一定活動比例的,以及要符合其他的科學規律,不可否認,這是教改中的一個難點,要有能力者做出正確抉擇,要有個方面的專家學者以及在一線教師們的參與。C、加強醫療衛生方面的監督,將一些不能進行體育運動的、有病的學生(如心臟病等)區分開來,合理安排以免由于體育活動誘發重大病變而造成意外。因為出了這種情況,總是和體育運動脫不了關系,影響體育教學的“形象”,讓正常健康的人參加正常的體育活動受阻,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