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師的根本就是“聽”、“說”、“讀”、“寫”的訓練,其中“說”最為基本。在教學實踐中,我有意識地強化了學生的說話能的訓練,注意發(fā)揮“聽”、“說”對思維、讀書諸方面的促進作用,極大地帶動了學生各項綜合素質的整體協(xié)調發(fā)展。
【關鍵詞】聽;說;讀;寫
小學語文教師的根本就是“聽”、“說”、“讀”、“寫”的訓練,其中“說”最為基本。在教學實踐中,我有意識地強化了學生的說話能的訓練,注意發(fā)揮“聽”、“說”對思維、讀書諸方面的促進作用,極大地帶動了學生各項綜合素質的整體協(xié)調發(fā)展,就此我談一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的一點嘗試。
一、充分利用可前三分鐘
說話訓練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的綜合訓練,針對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利用語文課前三分鐘時間,把看到的、想到的、整理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持之以恒,扎扎實實。
1、良好的說話習慣不僅指的運用語調,適當停頓,還包括體態(tài)、眼神、表情、手勢、動作等。因此在他們說話時,教師要求姿勢正確。站:自然挺胸,微收下巴,不顫腿,不搖晃;坐:自然端莊,全身放松,不絞衣角,不掰手指;說話時,表情適中,眼神不游,吐字清晰,聲音洪亮。良好的說話習慣還要求先想后說,邊想邊說。教師要創(chuàng)造和諧的說話氛圍,鼓勵學生多說多想,一吐為快。
2、激發(fā)學生的說話興趣
興趣是個好老師,它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在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過程,應注意教學方法必須適應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顧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要用短小、新奇、有趣的內(nèi)容和新鮮、靈活、多變的形式,加之不斷地表揚和鼓勵的方法,學生就會在興奮狀態(tài)中,又“叫說”產(chǎn)生:“要說”的情緒。如讓一年級的小學生復述《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可先讓幾個小朋友分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演這個節(jié)目,然后再學者說說,學生會在有趣的表演中加深故事的理解和記憶,說起來就容易多了。
另外,要為學生提供美麗的圖畫,讓學生看著說,想著說。聽錄音,看電視,讓學生即席說,當時當場教師鼓勵學生,評價他們,比著說……用靈活多變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各種器官活動,使學生在興奮中說話。久而久之,說話的興趣就有了。
3、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觀察是兒童智力發(fā)展的基礎,也是說話訓練的基礎。學生通過仔細的、有順序的觀察,才能把事務的表面現(xiàn)象初步印在腦海里。但由于年齡和心理因素,小學生的觀察往往是表面化、片面化、籠統(tǒng)化、粗略化,即使這樣去觀察了,也存在說不出來,或說得很不理想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時,應逐步教給學生觀察方法:既有順序,又比較有想象、有提綱,看懂內(nèi)容,進而發(fā)揮想象,達到完整表述的目的。在觀察實際生活時,要注意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利用各種感官(看、聽、摸、嗅、嘗、想)去感知事物的形象,通過比較抓十五特點,通過分析理解事物本質。
觀察能力和培養(yǎng)一定要遵循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做到由易到難,又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諄諄善誘。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遵循心理學的規(guī)律,一個思維能力強的人,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好,所以進行說話訓練,必須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條理性,培養(yǎng)學生敢想、多想、會想的習慣。敢想才有話可說,想得多,表達內(nèi)容才豐富、具體;想象的合理,才能把話說的有條理。在此基礎上進而讓學生知道人物對話要想,人物心理活動要想,畫面前后情節(jié)要想。對學生合乎情理的想象要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給予適當點撥。切忌嘲笑、諷刺。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正道。
二、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
語文課是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主陣地,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說話訓練。
1、訓練于拼音教學中
剛入學的兒童,說話常常不完整,不規(guī)范。為此,在實施拼音教學時就要滲透說話訓練。例如:在學習“ba”的四聲時,bā八個。媽媽買回八個蘋果。bá拔河,操場上同學們在進行拔河比賽。bǎ一把,我有一把新小刀。bà爸爸,爸爸關心我。學生可以根據(jù)四聲組不同的詞,造不同的句子。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匯,掌握了四聲,又進行了語言訓練。
2、訓練于識字教學中
識字教學中訓練語言,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組詞、擴詞、造句、擴句。此外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怎樣記住某個字的字形。或者說一說某個字的構字規(guī)律,也可以訓練說話。如:眾字,讓學生說出眾字與人有關系,三認為眾。又如學習“村”、“材”時,讓學生說出她們的相同點,他們都是木字旁。再找他們的不同點,那就是“村”字的右邊是“寸”字。“材”字的右邊是“才”字。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記憶生字,把新知識掌握得更扎實,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3、訓練于閱讀教學中
閱讀教學的訓練,是語言訓練的一個重要渠道,主要通過描述,回答,朗讀與背誦,續(xù)編故事,復述、表演、討論,暢談理想等形式。如我教《窮人》一課時,在講課結束前,我提了這么兩個問題:“一是總結漁夫和桑娜的優(yōu)秀品質;二是想一想西蒙的兩個孩子后來怎么樣了?”這時,先分組討論,然后指明說,學生們情緒高漲,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熱情,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又激發(fā)了想象力和關心窮人的優(yōu)秀品質。
三、在課外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
說話訓練既然是一項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工作,那么單憑課內(nèi)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和課外的一切活動緊緊結合起來,做到課內(nèi)提要求,學方法,嚴格訓練,課外多積累,多練習,鞏固發(fā)展成果,學生的生活內(nèi)容豐富,天地廣闊,場地多變,校內(nèi)、家庭、社會;聽的、想的、做的……教師充分的,不失時機地利用這豐富多彩的生活和廣闊無邊的社會背景,自然訓練說話,他們就有說不完的話。如:利用節(jié)假日開展活動,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求探索,到社會上去參觀訪問,回到家澆花、做飯、看電視等等。然后把這些內(nèi)容說一說,哪怕每人說三言兩語,也要長期堅持,這樣有利于學生積累材料,留心觀察,樂于說話。這樣日積月累,孩子們說話能力就慢慢提高了。
總之,教師要在課內(nèi)外,經(jīng)營地盡量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說話的機會。多方面,搜集訓練說話的好素材,及時訓練,及時評價,肯定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意愿,并在方法技巧上給予適當點撥和指導,把自己在課內(nèi)學到的說話技巧,恰到好處地用語言實踐,從而形成較強的說話能力,全面服務于高年級作文教學。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