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課堂是指教師為了提升教學質量,達到既定教學目標而在教學實踐中用有效的教學手段達到最有效地教學效果,這樣的課堂就是有效課堂。那么怎樣才能構建初中物理有效課堂,讓教師輕松教學,學生有效學習呢?筆者針對初中物理教學課堂,探尋構建高效課堂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課堂;現狀;構建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實驗素養要求很高,能夠讓學生在有趣的科學探究中學習知識,掌握更多的學習研究方法,能夠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新意識。對于初中學生來講,他們已經有著較強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師就應該在這一有利優勢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有效學習課堂知識的方法,以便達到科學訓練與有效引導的目的。
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
(一)個體差異嚴重,教與學脫節嚴重
由于學生之間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部分尖子生與后進生在學習時難以做到知識同步,當教師為了給后進生補習功課而將某些知識進行重復講解時,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卻覺得很煩躁,不愿聽課,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倘若教師不考慮成績較差的學生現狀,而只考慮成績優異學生,講課進度較快,也不復習舊知識,那么后進生也會覺得跟不上節奏,越聽越糊涂,在課堂上昏昏欲睡,這種教與學脫節的現象根本就不利于有效課堂的構建。
(二)新課程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匹配程度不高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還沒有尋找到與新課程相匹配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為了適應新課程的理念,每一節課都是探究、合作、都要創新,反而使得學生的基礎不扎實,表面熱鬧,其實效果并不好。所以很多教師在物理教學上很困惑,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一是教師在課前沒充分備課,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二是教師的理念不到位,總認為探究、合作式教學方法會耽誤時間,不如講授式來的過癮,只顧自己講的痛快,不管學生是否理解;三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太單一,無法全方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這些都可能會讓最后的教學質量不升反降。
(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差、對知識理解不到位
在初中物理課堂上,部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較差,主要表現為:部分學生的性格內向,在實驗課堂上他們從來不主動參與到實驗討論中,也從來不主動進行實驗操作。教師點名要求這位學生講述實驗的原理等,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聲音非常小,教師要求學生上來演示某項實驗,部分學生也是扭扭捏捏,教師為了節省課堂的45分鐘,往往就自己操作實驗,將實驗結果公布出來,最后導致學生對實驗中的知識理解不到位。還有一些學生是思想懶惰,不愿意自己思考,總希望老師講的清清楚楚,自己認為聽的明明白白,其實是思想懶惰的具體表現,長期以往就喪失了自己獨立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
二、構建初中物理有效課堂的幾點思考
(一)學生成為課堂主體,鼓勵學生合作學習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了整個課堂,學生在課堂上發揮的效應很小,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在枯燥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殊不知初中學生各方面都已經發育成熟,他們有著自己的獨立思想意識,倘若管的越緊,他們的叛逆心理就越強,最終不但無法構建有效課堂,還不利于學生良好性格的培養。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還能夠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
(二)讓學生動手實踐、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學習物理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實驗教學,我們總是能發現只要涉及到實驗考核的內容,學生的正確率就相當低,甚至部分學生根本就不知道實驗目的是什么,所答非所問的情況時有發生。那么教師就應該針對學生的這一特征,多為學生創設實驗教學條件,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驗來獲取知識,提出假設,并且自己來進行驗證。例如說我們在教學凸透鏡的過程中,有一名學生曾經大膽的提出了下面這樣一個問題:假設我們使用一塊不透明的薄木板把凸透鏡的上半部分遮擋住,那么在光屏上還可以看到完整的影響嗎?影像和沒有遮擋的情況時會不會出現差異?學生提出了這一問題讓我非常高興,我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實驗來驗證這一假設,經過同學們齊心協力的驗證最后得到了正確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僅僅是一個引導者,學生通過提出問題、驗證問題的過程,不但培養了他們的物理動手能力,同時也保護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三)創設合理的物理教學情境
興趣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是學生創新意識形成的先導。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的創設教學情境,提出能夠吸引學生眼球的問題,進而激發出學生強烈的探知欲望。只有學生對物理問題產生了興趣,才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用心,進而能夠積極的思考,主動的學習。比如說我們在教學物質的密度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們創設出這樣的問題情境:A:有三只瓶子,其中分別裝了水、白醋與酒精,我們該如何區分不同的瓶子里裝的哪種液體?B:表面顏色相同的鐵塊與塑料塊我們應怎樣進行區分?這些問題可以很快的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學生給出的回答有很多種,而我們應該盡可能的肯定他們的回答,鼓勵他們樂于思考的態度,最后再引出本節課的內容。這樣巧妙的提問不僅可以吸引學生,同時還能夠讓他們主動的思考,進而啟迪創新思維。
(四)落實課前、課中、課后各階段教學
1、課前學、教后練。要構建有效課堂,學生就需要在課前對當天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將知識進行歸納,在預習過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標記,待教師在講課時,就重點學習這部分知識。在課后,要針對當堂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習題鞏固,在做習題前,現將這些知識復習一遍,加深印象,在做題時才得心應手,學生只有長期養成課前學、課后練的習慣,才能夠達到“集小流而成江海”的效果。
2、有效的課堂例題講解也不可少。在整個物理課堂上,不是只有課件、故事、活動實踐、學習興趣、實驗探究等就是完美的課堂。學生雖然需要通過這些手段來提升其學習知識的能力,但是也需要通過練題來將課堂知識進行消化,習題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謹慎性和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教師還應該在初中物理課堂上為學生講述一些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廣泛,內容較全面的課堂習題。學生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道習題在這篇練習中出現了,解正確了,在另外一篇練習中卻解錯了,這都是沒有真正理解題目的考察目的,沒有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不能將知識靈活運用。為了培養學生嚴謹的、慎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還需要教師在進行習題講解的過程中多做示范,正確引導,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3.在課堂中教學中,教學手段有很多,導學式教學法是真正能體現孩子是學習的主體,教會孩子如何去獲取新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教師要可以精心設計導學案,讓學生自己學,讓孩子自己去探尋獲取新知識的快感,而老師則一定要設計好教學環節,做好總結工作,這樣一節有效的物理課堂就能真正的落實。
三、小結
學校的主體是學生,課堂的主體也是學生,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掌握到較多的科學知識,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學校與課堂上的主體性,在新課程背景下,各方面都與過去陳舊的教學模式放生了變化,那么教師就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摸索,尋找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已達到構建新型有效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志清.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江蘇教育.2013(38).
[2]殷有山.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J].學周刊.2014(07).
[3].淺析初中物理有效課堂教學--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實踐與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18)
[4]馮振.“情”“理”結合共建高效物理課堂——淺談建立初中物理有效課堂的條件[J].新課程.中學,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