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復習課,是通過反復學習,以使得學生鞏固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的一種教學類型。突出作用就是系統歸納,加深理解并升華數學知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復習;互動“對話”
可是如何上好一節精彩的復習課,并且使得教學的有效性得以突顯,一直都困惑著我,許多教師認為“復習課比新授課更為難上”,這是因為復習課并不僅僅是簡單的羅列,泛泛的回顧這一目的,它深層次的目標是通過加深研究,我在自己的體驗中感受到:復習課中要精彩,要有亮點,決不僅僅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口頭交流和糾正,更多的是讓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書本之間有“對話”這種對話就是思維的碰撞或者是沖突。
一、讓學生與課本對話,學會歸納
現代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對話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可以發現所思之物的邏輯及其存在的意義。”讓學生與書本對話主要體現在復習課前課本理解,知識梳理,體系概括、重點題目歸類等等。學生與課本的對話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感悟來自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沒收了一名學生準備要考試偷看的“小抄”,驚訝的發現,學生總結的考試要點居然有很多與考試類似的題目。我恍然大悟,學生在潛意識中就在進行著知識的歸納和整理,這不正是數學復習課需要的知識提煉嗎?如果這種“小抄”出現在復習課之前形成,該對復習考試有多大的幫助啊。在初三專題復習中,我把寫看書總結作為一個重要的任務,分成四步走:(1)看書歸納,(2)概括知識要點(列知識體系)(3)根據要點找對應的習題、(4)自己拓展改編練習。為了激發學生的自我總結的興趣,在訓練初期我還同意學生可以把自己總結的資料,帶入考試當中。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看書的興趣,把自己記憶中認為重要的東西突出,并且及時的讓學生把遺忘的知識重現。在檢閱學生的總結時,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總結的遺漏,對某些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在上復習課時,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復習不斷擴充知識,反省自身的總結,彌補缺漏,課堂就能在大容量的專題復習中節省時間,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讓學生與學生對話,碰撞出火花
曾經有一位資深的教研員對我說過:“教學,就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這如似詩歌的話語中,我深受啟發。推動,我把它理解為碰撞,是思維的碰撞、思想的交流。數學復習課上,我最期盼的就是學生說:“老師,我不同意他的做法”。“老師,我有更好的解法。”學生能夠互相質疑,就是一種主動學習的表現,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同中求異,疑中生奇,這樣才能使得課堂奇中生趣。讓我看到了驚喜的就有這樣一道改編的中考題:
如圖是一個四邊形ABCD,設計方法證明:四邊形內角和是360°。
學生甲:連結對角線,把四邊形轉化成為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
學生乙:在四邊形外任取一點,與各頂點連接,轉化成四個三角形
學生丙:在四邊形內任取一點與四邊形各點連接,將四邊形轉化成四個三角形。
當前三種方法出現時,學生都領悟的點點頭,可是還有同學舉手爭取。
學生丁:在BC邊任取一點P,連接PA、PD……
學生戊:過點B作線段AD的平行線,交CD與E,……
這幾種方法紛紛呈現的時候,教室里沸騰了,有的同學在忙著解答,有的在討論,還有的在辯論方法的可行性。此起彼伏的交流不斷推動著課堂的發展,學生思維的碰撞是最好的教育,它創設了“認知矛盾”,激發著學生求知欲,同時也修正和完善學生的解題過程。如果說教師的問題是復習課中的明線,那么生生之間的“對話”就是課堂活力的暗線,足以產生美麗的火花,讓課堂精彩紛呈。
三、讓師生對話,修正彌補
在實際教學中,那種貌似落實了“雙基”的低層次的一法則一題,一公式一練的模式,已經日趨被教師們所屏棄,但是在復習課上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學生“會而不對”,“對而不全”。這些都是基礎知識不牢的表現。教師在復習課中的“對話”,不僅有彌補缺漏點,糾正學生錯誤點的作用,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鼓勵學生不放棄,不拋棄,努力進取。
(1)教師要“顯錯正本”,主要應用在在形式相似方法不同的題目時。例如復習分式加減運算時,我會把容易出錯的幾種方式羅列一遍,讓學生指出錯誤原因,指出與分式方程解法的不同,辨析正誤之后明確運算法則,作出正確的過程。
(2)教師要“追究細節”,主要應用在問答題或者簡單證明題。為了節約時間并不需要學生一一解題,但是回答問題時一定要準確、簡練。概率分析題,一定要分析到位,語言表述清楚。“該題一共有×種可能出現的結果,它們出現的可能性相同,而紅球出現的次數是×次,概率是×”。
(3)教師要“誘之自漁”,體現在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上。即口頭鼓勵學生用興趣去嘗試作題,創設情景“誘導”學生攻克難題,用不能一發現學生出錯就包辦代替,再也不提供任何機會的通盤講解。教師在傳授解題方法和技巧的同時,也要給學生傳授教訓。
我采用的“對話”復習法從書本出發,立足于學生解題的訓練,利用教師的激勵和輔助作用,在的教學實踐當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學生復習積極性增強,從懼怕做難題演變成樂于解難題,解題中發散性思維和多樣性漸漸充盈著課堂。但是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的弊端,老師講的“廢話”多了,解題耗時長了,進度慢等等也令我苦惱。但是我認為: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復習方法和策略是靈活而多變的,教師在選擇時力求教學效果的顯著,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學習的特點使用的復習方法,尋找出對學生最適合的復習策略。這樣才能使復習課更富有吸引力,取得更好的復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