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院校的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組織者,對學生的影響最為直接和深刻,對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導向和促進作用,是學生管理工作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隊伍。本文從輔導員的視角出發,對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輔導員;大學生;管理;學生工作
做好學生管理工作,輔導員應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運用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把學生工作落實到實處、細處。輔導員對班級的科學管理主要集中體現在“嚴、細、恒”三個方面。“嚴”指嚴格要求學生;“細” 指細選班干部,細心處理學生問題;“恒” 指工作要持之以恒。同時要注意“三怕”:一怕性子急,沖動發脾氣;二怕工作不仔細,馬馬虎虎;三怕思想疙瘩解不開,心情壓抑。
首先,“嚴”就是要嚴格要求學生。要求學生遵守嚴明的紀律,有嚴密的學習計劃和嚴謹的學習態度。在校大學生年齡一般處于18—23歲之間,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人生觀和價值觀正處于塑造期。針對這個時期的學生特點,一味的用成人的標準去衡量他們,用校規、校紀去約束他們,倘若得不到學生內心的認同,反而不利于輔導員工作的長期開展。如何使學生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使學生自覺做到“嚴于律己”呢?
筆者的做法是:熱愛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在取得學生信任,和學生達成方向性共識的情況下,制定出輔導員和大部分學生都認可的班規、班紀。同時輔導員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積極發揮好榜樣的力量,將“嚴”字貫穿于整個學生管理工作中。
熱愛學生是輔導員師德的基本內容和具體體現。只有心懷對學生的愛,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將學生視為一個生命體,關注組成學生生命體的各種要素,從而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掌握教育的基本功,要做好輔導員工作,就必須具備這樣的基本功。只有了解了學生,才有可能對學生因材施教,有的放失進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輔導員摸清了一個班幾十個學生的學習、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況,做好輔導員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尊重學生是輔導員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前提,也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基礎。輔導員只有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反之,不尊重學生,不僅反映了教育者本身的人格缺失,實際上也是在不自覺地向學生示范不尊重人的行為品德。學生在其影響下,上行下效,會逐漸形成不尊重他人的習慣。
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人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人”,因此無論在學習生活還是在社會生活中,都會受到道德、法律和各種規范的制約。而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是有紀律約束的。正是這些“紀律”保障了教學的順利進行和學習計劃的順利實施。但是,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盲目的執行校規、校紀,反而不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長期穩定。因此輔導員只有在熱愛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通過和學生的不斷溝通,了解學生的訴求,信任學生,并取得學生的信任,再結合各個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得到學生認可的行為準則,才能為長期的學生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輔導員自己要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嚴于律己,言行一致,對已制定的行為準則要注意貫徹執行。當有學生違反了班規時,就嚴格地按照班規處理。通過事實,使學生認識到:輔導員說話算數,講到做到,并且獎罰分明。這樣,班規就會對于個別比較懶散的學生能起到一種警示作用,他們的一些不當行為也會因此有所收斂。然而,班規并不是學生工作管理中的不二神器。尤其是對待個別因違反班規受到處罰的學生。輔導員更應該注重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批評和說理教育,使學生信服。對這樣的學生,爭取做到抓一個,轉化一個,多輔導、多教育、多談心、多關心、多鼓勵。
其次,輔導員工作要“細”。首先要細選班干部。班干部是輔導員的得力助手,培養好班干部,輔導員就不會脫離學生,不會孤軍作戰。對于遴選好的班干部,要及早明確他們的具體職責,教給他們正確的工作方法,指導并幫助他們開展工作。班干部是輔導員和學生之間交流的樞紐,好的班干部可以促使輔導員和學生更好的相互理解。輔導員對于班干部的工作,要以鼓勵、表揚為主,盡量少去批評他們。個別事情放膽和放心讓他們去做,信任他們,支持他們,逐步培養他們的工作能力。對于班干部在工作中的成績,輔導員要充分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對班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誤,輔導員則要及時指正,鼓勵他們克服困難,樹立他們的信心和威信。
輔導員對工作計劃的制定要“細”。計劃是指導行動的依據。有了計劃,做起事來才能井井有條。因此,學生的管理工作要有周全的工作計劃。開學初,輔導員就要根據學校的教學進程,制定詳細的學期工作計劃,這不但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可以避免輔導員,在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失去重心,無所適從。有了計劃之后,輔導員就可以按計劃,從紀律、學習、思想等方面完善對學生的目標管理,實現班級管理的科學化。
輔導員處理學生問題要“細”。尤其是突發事件、群體事件、學生違紀事件需要處理時,輔導員工作要“細”,切記不可主觀武斷、粗暴,要主動了解情況,弄清事情的真相,勤于家訪,勾通學校與家長的聯系。
最后,輔導員工作重在“恒”字。不要緊一段,松一段,貴在持之以恒。堅持日日如是,不放松任何一個時間,任何一個細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就是再頑固的學生,也終有感召轉化的一天。
輔導員在做到“嚴”、“細”、“恒” 的同時還要警惕“三怕”。
一怕性子急,沖動發脾氣。急性子做不好輔導員工作,因為教書育人是細活,需要的是耐心。而且每位學生的家庭環境、教育條件、身心狀況、及本人努力的程度不同,造成了學生之間的差異。輔導員應該看到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要想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就必須發揚民主作風,取得學生的配合和信任,而不能靠使性子、發脾氣。如果遇事不冷靜,事事發脾氣,獨斷專行,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學生甚至會“破罐子破摔”,從此走下坡路。
二怕工作不細心、馬馬虎虎。教師要認識并熟悉學生的個性特點就需要做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如果工作馬馬虎虎,摸不清學生的底,號不準學生的脈,別說因材施教,就是正確的評價學生也是極其困難的。如果只憑輔導員的權威去制約學生,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或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三怕思想疙瘩解不開,心情受壓抑。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輔導員自然也不例外。但在任何情況下,輔導員都應謹記“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道理,在正確分析、判斷教育情境的基礎上,有效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使心理、行為與現實相適應,保持心理平衡,以便更好地完成育人任務。如果不注意心理調適,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到學生管理中,把自己的怒火發泄到工作中,就會敗壞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導致師生關系的疏遠,造成無可挽回的后果。因此輔導員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凈化自己的靈魂,每天以愉悅的心境、微笑的面容、飽滿的熱情面對學生,這樣才能以心換心,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周川.簡明高等教育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張興華,王鐵軍.教師職業道德[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221.
[3]亓志學.加強輔導員師德建設提高班級建設實效性[J].張家口: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48.
[4]顏廷宏.輔導員師德修養與大學生人格教育探析[J].職業教育,243.
[5]劉奕濤.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價值指向和策略路徑論析[J].高校輔導員,20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