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世界經濟國際化及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擴展的背景下,城市得到很大的發展,但同時面臨城市人口急劇膨脹,空間層次結構不合理,自身競爭力下滑。因此,各個大城市想方設法來解決問題,其中開發和建設新城是最主要的舉措和途徑。通過研究發現,我國城市政府協調、主導新城的開發建設。同時引進市場力量共同完成城市空間的擴展。總而言之,開發城市新區基本上采用“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政府是新城建設的引導者、重要主體和新城建設中管理的關鍵。
【關鍵詞】新城開發;政府職能;角色定位
一、現階段新城行政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能及角色定位
政府的功能不是消減,而是轉型和規范。新城管委會作為政府統一領導新建設工作的協調機構,負責研究決定新城開發建設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同時發揮協調各有關部門關系的重要作用。新城管委會作為政府的行政機構,負責新城的開發建設,同時承擔建設的日常工作,行使新城的開發建設和管理職能。
1.成立行政管理機構
政府是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建設開發新城的主導者。因此,政府應充分發揮好自身的作用,有條不紊的協調指導新城建設開發工作,成立相應的行政管理機構,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建設。行政管理機構在新城建設中按不同的部門制定具體的職能,最重要的職能就是制定好政策、營造好環境,積極引導投資者投入到新城開發。在此我們引用系統思考的觀點,強調把一個城市的所有組成部分以及和其鄰近的新城看作一個完整的系統,政府就是這個系統的總調控者。
2.政府是新城建設中的服務者
根據布坎南的公共選擇理論,政府應在市場失靈的方面予以干預,并實施必要的宏觀調控,維持市場的正常秩序,加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政府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小政府,大社會”,退出不應該干預的領域,明確自己權力的使用范圍,要做“有限政府”。發揮政府作為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職能,為新城建設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系統。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基本職能。
3.政府是新城建設中的協調者
新城的開發建設涉及方方面面。在當前新城建設中,征收牽涉到的利益主體主要有以下幾種:政府、失地農民、開發商、農村集體等等。在如此之多的利益主體中,政府都擁有強大的公權,比開發商和農民都擁有一定的優勢。同時,政府與農民和開發商的接觸都比較多,最了解農民和開發商的處境。
二、新城建設的政府偏差表現
政府在新城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新城作為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政府在新城建設中的還有一些偏差:
1.政府角色越位現象:管理過度
我國的新城基本上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即由政府主導的發展,帶有濃厚的計劃和管理控制的色彩,通常由政府運用計劃經濟的思維來考慮。新城建設是一項涉及面較廣,需要管理者、建設者和市民等廣大人員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其主體并不僅僅是地方政府,還應該包括公共部門以外的部門、機構、市民等。在新城建設中政府與社會、企業、公民的角色各不同,分別承擔不同的分工及發揮不同的作用。
2.政府角色缺位現象:管理不作為
新城指揮部的組織架構雖較齊全,人員也是從有關部門抽調骨干來臨平新城承擔開發建設的重任。但須承認,面對臨平新城開發建設中遇到各樣的實際問題,這些新城開發建設的一線管理者的配備以及經驗仍顯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實操作能力亟待加強和提高。同時不同部門抽調來的人員之間,在工作協調、協同方面中也有一定的問題,新機構在日常性開發管理上的操作規程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新城開發問題新、時間緊迫,有時有關部門步子跟不上,而政府決策者發展意識迫切,發展意志較強,由于決策前期支撐不足,領導有時不得不憑經驗和魄力拍板,我國大發展時期地方政府時常出現的這樣問題。
3.政府角色錯位現象:權力腐敗和權力尋租
通常來講,新城是在城市化進程中,由政府有意識的在郊區推動和建立的具有完整的城市功能的新興城區。由于新城是人們有意識規劃建設的城市,這一特點很容易導致“一次性滿規劃,不留余地”的方案,一次性就把新城規劃和建設完了。上海浦東規劃和珠海市金灣區的規劃建設以及鄭州市鄭東新區的規劃建設都是中國現階段新城規劃建設的現象。
三、新城建設中政府角色偏差產生的后果
1.政績工程:低效和浪費
地方政府由于受到自上而下的政績考核制度的約束,各級政府與部門及其領導出于政績考核的需要,具有強烈的投資沖動,而地方政府又擁有許多的公有資源,如廉價的土地、雄厚的資金、市場的門檻等,地方政府可以憑借這些公有資源,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這是推動城市擴展的主要動力。
目前各大城市都在大力發展城市規模,政府官員把城市擴展速度和城市規模作為其重要的功績,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他們只重視“城”而輕視“市”,重視城市的硬件設施和外部形象的建設,忽視了城市化應該與工業化、商業化同步同向,互相支持。
2.政府權威性下降
政府適當并適度地介入,有利社會和經濟發展,但若政府忽視規則和規律,就有很可能導致新城開發建設出現一系列問題。因為政府在集中財力和意志等方面具有特權和無比的優越性,那這樣就很容易產生什么事都難不倒的觀念,通常存在理念犯錯誤,做出不理性的舉動,政策拍腦袋肆意就出,政策常變幻,去搞館舍等“面子”、形象工程,以致新城開發建設畸形發展。
四、新城建設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策略與建議
1.政府要有系統和彈性的規劃管理
建設現代服務型政府,加強政府對臨平新城的規劃與管理結合,規劃科學化,規范化,構建高校合作體系。政府應全面考慮新城與主城區之間內在的關系,從整個杭州都市圈的角度出發,科學、合理制定具有區域指導性的總體規劃。
2.政府要為新城建設做好服務工作
政府作為新城開發建設的主體,思想觀念應該符合現代市場經濟法治的需要,同時自身部門設置、職權行使、提供服務等各方面進行優化,導入經營理念,更好使自身決策行為與新城開發建設戰略實施協調促進。臨平新城管委會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步伐,提高政府的辦公效率,增強政府的服務意識,行政環節快捷順暢。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度,激勵約束決策行為,簡化環節,快捷、順暢、高效地提供服務,保障有條不紊開展工作,依靠規范化與制度化使工作不偏離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