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念感屬于表演藝術的范疇,它的產生使得演員相信舞臺的真實、故事情節的真實、與各種角色之間的關系的真實,信念感對于角色的塑造的真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動畫片而言,雖然進行表演的并非是真人,在給人的視覺效果上往往會有先入為主的“假”形象、“被繪制”、“被創造”的形象。本文將“信念感”延伸到動畫片的角色塑造中,以求使動畫片的角色能夠真實的被理解、體驗和表現。
【關鍵詞】信念感;角色塑造;真實性
一、信念感的內涵和外延
1、內涵
信念感這一概念曾在斯坦尼斯拉夫體系中出現,是演員進行表演創作的技術因素之一。所以信念感最初所屬的領域是戲劇表演體系,是針對演員來表演過程中在舞臺上達到表演的真實所提出的。信念感中關鍵點是指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雖然演員明知道藝術是源于現實但又高于現實的虛構,劇本的故事情節、人物、環境、人物關系、動作、情感、沖突及矛盾都是虛構的“真實”。但是對于演員而言,一旦登上舞臺就必須要進行“信念感”的樹立,只有樹立的信念感才能為觀眾營造一個看上去和聽上去都真實的世界。
2、外延
信念感本屬于戲劇表演體系,后來擴展到其他表演的范疇,不論是在舞臺表演還是電視、電影的表演中,信念感對于整個表演的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于角色的塑造,信念感可以使角色變得鮮活和真實,并能將最真摯的情感和情緒傳達給受眾引起共鳴。動畫片雖然不是真人表演,但是角色的設定和創造都離不開人。從走進人們的視野,并留下深刻印象的動畫角色來看,信念感的建立以及運用對動畫角色的塑造產生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信念感在進行動畫角色的前理解與剖析、動畫角色的情感體驗、動畫角色的動作表現中都使得創作者對動畫角色進行設定和表現時能夠更貼近故事情節、更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二、角色塑造
角色理解是進行角色塑造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對角色進行了正確和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人物。一般分為對角色性格的理解、角色內心情感的理解。性格理解就要抓住角色性格的特色和大致的方向,性格能夠呈現出角色的思想和行動,正如性格具有決定命運的作用,性格有時能夠導致不同角色的行為、語言、命運等。對角色性格的理解并不是單一的就某個角色進行理解,而是通過故事情節以及矛盾沖突中所體現的角色之間的互動中產生。理解角色性格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閱讀劇本,在對劇本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整體的把握人物的性格走向和特征,從每一個細節入手,抓住其最鮮明的性格進行表現。對角色內心情感的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其中角色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滲透著角色的內心情感,理解角色的情感時不能夾雜進自身的情感色彩,偏離了劇本要呈現的角色情感。雖然對于角色的塑造而言,可以通過藝術作品中對它的要求進行塑造,但是藝術作品的最終的來源是現實,對于角色的塑造還應該結合現實,在現實生活中增加對現實生活的感受與觀察并將這些運用到對藝術作品中人物的理解上,并不斷增加自身的藝術和思想修養對藝術產生較為深刻的理解,在表現時才能不失真實。
三、“信念感”對動畫角色塑造的重要性
1、“信念感”有助于表現角色動作
“信念感”對于動畫角色的塑造的重要性首先體現在表現角色的動作上。動畫角色塑造中的信念感是通過創作者實現的,動畫區別于其他表演藝術的地方是動畫中的角色是不同于現實世界中的人的表演,所以如果達到真實的境界則更需要信念感。動畫片不論是手繪動畫、剪紙動畫、電腦動畫這些樣式,呈現出的故事情節是角色進行的表演,而角色的表演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運動,動作是由創作者對其進行設計,加之一定的技術手段,賦予其不同的動作。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對其動作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先樹立信念感,才有利于對角色的動作的呈現能夠滿足受眾的審美習慣。比如在《功夫熊貓》中,創作者應該想象熊貓的一些特征,并加之以故事情節的要求和其身上帶有的“功夫”的特征將其推到一整部動畫片中聯系前后對其動作進行設定,根據情節和場景的需要對其肢體動作、語言表達進行分解和組合,把握動作的快慢以及力度。這些動作的變換需要創作者反復的將角色置于假想的藝術真實中,實現角色動作呈現的真實。
2、“信念感”有助于呈現角色情感
信念感除了能夠表現角色動作之外還能夠呈現角色的情感。動畫片中角色中比起電影和電視更加豐富,不論是人或者動植物或者設計出的一種形象都可以作為角色進行表演,正因為如此它們本身并不存在感情。然而,走進觀眾視野的動畫片能夠呈現出具有豐富性和獨特性的情感是因為創作者在角色中賦予了情感,將它們設定為帶有情感的主體,并且讓多個角色之間發生情感互動,角色是有情感和故事的角色。在對角色賦予情感的時候,創作者都運用想象力、創造力、情感記憶等對角色的情感進行賦予,并在特定的故事情節中來呈現被賦予的情感。
3、“信念感”有助于角色真實性的體現
不論是角色動作的呈現還是角色情感的賦予都要求創作者樹立信念感,這些都是為藝術的真實服務的,對于動畫的角色而言,“信念感”的樹立有助于角色真實性的體現。信念感的樹立要求假定角色和角色之間關系的真實,并且在塑造角色時力求角色動作、情感的真實。首先信念感的樹立要求不斷的對角色進行前理解和刻畫,動畫角色的創作者,對角色進行塑造以讓角色在屏幕上體現真實的信念支撐下的真實的角色。信念感的建立過程要對角色進行深入的體驗,就在創作者將追求真實的信念感賦予所創作的角色上也就使角色呈現出符合故事情節引起觀眾共鳴的真實性。
結語
“信念感”的概念雖然最初運用于戲劇表演的體系中,但藝術的不同門類之間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將這一概念運用到動畫角色塑造中旨在通過分析信念感對動畫角色塑造的重要性對動畫的創作者有所啟示。在動畫角色的塑造過程中,信念感的樹立是十分必要的,并且信念感可以使創作者深入的理解動畫角色、剖析動畫角色、塑造動畫角色,以創造出更多富于鮮明性格特色和情感以及大眾喜聞樂見的動畫角色。
參考文獻:
[1]吳斯珩.淺談表演藝術中的信念感[J].大眾文藝,2012,19.
[2]哈俊喆.試論塑造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和體現人物[J].金田,2013,09.
[3]修力舟.淺談表演的真實感與信念感[J].現代交際,2011,05.
[4]馬寧.論演員在“假定空間”中表演的真實感與信念感重要性[J].世紀橋,2012,19.
[5]]姚積汶.學習表演的第一課——真實與信念感的建立[J].大眾文藝,2012,04
[6]李勁濤.運用心理暗示強化演員的信念感[J].劇影月報,2011,03.
[7]孫彩紅.塑造人物的一些體會[J].東方藝術,2008,S1.
[8][前蘇]瑪#8226;阿#8226;弗烈齊阿諾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精華》 第294頁.中國電影出版社199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