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易,結婚難,聯姻后的整合更是困難重重。實際操作問題不解決,配套措施不完善,國企與民企的“混合”或將遭遇一系列暗礁
前不久,“大炮”任志強放言,“混合制是執行不下去的”,“混合下去只有兩個結果,要不就是國有的侵吞民有資產,要不就是民有的侵吞國有資產”。這種激烈言辭,引發眾多討伐之聲。但是,在一如既往地敢言之后,“任大炮”恰恰道出了很多迷茫者的擔憂。
“說到底方案好寫,關鍵是實施細則,能不能實施好,做到位,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能否提前布局好?”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資委官員對《國企》記者表示。
而繼諸多國企老總曾直言對“混合”的種種顧慮之后,某民企老總也對《國企》稱,對混合經濟很感興趣,但目前還看不清混合所有制未來的方向,“不是不想參與,是不敢參與”。
不同利益群體的種種擔憂,道破了當下推行混合所有制的尷尬境地。作為國企改革的重頭戲,在理論狂歡和各派別各取所需式的解釋過后,混合所有制改革直接面臨著實際操作上的難題,讓國企和民企都有點“恐婚”。
民企多在觀望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民營企業進入壟斷行業的有效途徑。通過參與國資改造、參股國資項目、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民營經濟將在資本金、投資領域、競爭力等方面獲得極大提升,小企業做大,大企業做強,向產業鏈高端發展──按說,民資對這樣的“邀請”應歡欣鼓舞才是,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多數民企處于觀望狀態。
前不久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一項關于“民營企業進入壟斷行業最擔心的是”的匿名投票中,來自各行業的幾十位企業家代表將66.67%的票投給“開放股權比例過低,民營企業難有話語權”;25%的票投給了“開放領域行業利潤不高”;8.33%的票投給了“資金投入需求大,民營企業難以承擔巨額資金壓力”。
顯然,民企普遍擔心在合資企業中缺乏話語權,被國企控制?!叭绻麤]有話語權,相當于融資給央企,分紅也難以通過制度得以保障。”這已經成為很多想參與國企改革的民企的普遍感受。
缺乏話語權的表現之一就是國企一股獨大。
2014年“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向全國政協提交了一份提案,顯示在現有股份制企業中,存在國有資本一股獨大的現象,民間資本沒有控制權和發言權,難以發揮民間資本反應快、決策靈活等優勢,民間資本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允許民營、老百姓投資人參股,但始終保持國有控股的地位。這種做法很難激活企業活力。”柳傳志在博鰲論壇上表示,如果能夠讓民企完全按照市場的方式,國企不占大股,對激活國民經濟是有重大好處的。
“具體到混合所有制的領域、比例和結構,非常復雜。當下依然沒有細則表明哪些具體行業需要控股、控股程度如何等等。明確的細則會讓民資更一目了然。希望國資委盡快推出實施細則方案。”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體改所研究員高梁表示。
參與了20多個國企改制的民企復星集團,早在2003年1月便與國藥集團合作成立國藥控股,并于2009年9月23日在香港上市,是介入混合所有制的先行者。十年來,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國藥控股在董事會建設、管理層選拔激勵、公司戰略、并購整合等方面,已展現出一定的優勢。
然而,前不久,在“啟程2014:變革與遠見——清華經管學院企業家論壇”上,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反思失敗案例時直言:“作為小股東進去,根本沒有管理權,跟原來的國有體制一模一樣。”
郭廣昌建議,要防止國有企業資產流失,應通過過程正義去解決結果正義的問題。民企入股國企時,如擔心以小股東進去后錢被消化,可以考慮三種方式。第一,如果資金足夠,應該主導企業,實現控股。第二,借助優先股:國有企業可能股份多一點,但部分是優先股,拿固定的利息、固定的回報,讓民營企業發揮更好的作用。第三,即使民營企業是小股東,但可以通過股東之間的協議來獲得更多的管理權、話語權。
多年改制留下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資產動輒上萬億元,少的也有幾百億元,而民營企業多數規模小。面對體量差異巨大的國企,“門不當戶不對”成為民企擔憂的重點之一。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莊聰生建議,大型國企發展混合所有制要分層次、類型,通過子公司或分公司與民企合作,尋找結合點和切入點,這樣才能“門當戶對”,實現真正融合,讓混合所有制經濟煥發出旺盛的活力。
當下,央企母公司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展緩慢。在2014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華泰保險王梓木表示:“混合所有制在二級企業先下手,三級企業進入,然后逐漸把母公司改造過來。這樣更容易些。”
國企中存在的特色“黨管干部”原則和黨組織機制也讓很多民企望而生畏?!耙∠麌髢赛h管干部這一原則?!钡乱庵俱y行亞太區投資銀行執行主席蔡紅平在亞布力論壇上直言,不取消很難調動民企積極性。
而在北京師范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看來,這不大可能。當下唯有董事會和黨委身份重合,交叉任職。據悉,按照黨章的要求,國有控股企業黨委要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參與決策,帶頭執行,有效監督。國有企業堅持“黨管干部”原則是實現黨對國有企業政治領導的重要組織保證,是加強國有企業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一條重要原則,是堅持黨對國有企業領導的一條基本原則。
“做到實現黨管干部和現代企業制度中選人用人制度相統一,是現代企業制度特別需要突破的地方。”恒天董事長張杰表示。
國企難題一堆
民企顧慮重重,擺在國企面前的難題也是一籮筐。
“國有企業憂慮的是與民營企業混合后,擔心民營企業的‘移山大法’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痹谥袊髽I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召開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說出了很多國企的顧慮。
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也曾坦陳,國家也擔心國有資產流失,擔心能不能起到國企的作用?!斑@些擔心也非常有道理,這就要平衡?!睂幐邔幷J為,要把握好度,既能達到企業的目的,也能達到國家的目的,最終考驗的是經理人的能力。
在國企改革專家周放生看來,目前相關法律法規已比較健全,只要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執行,就可防止國有資產可能出現的大的流失。小的流失可能難以避免,但我們畢竟要為改制付出一定成本?!安桓闹茣斐筛蟮膰匈Y產流失。中石化腐敗案足以說明問題,它是體制性流失的典型案例?!?/p>
從多年推行股份制的經驗來看,有些企業在混合中會出現互不適應的情況?;旌纤兄撇皇遣煌再|企業的簡單物理相加,而是產權改革層面股權的相互融合、優勢的相互融合?!斑@歸根結底是制度問題?!备呙魅A對記者表示,很多國企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只是擁有混合所有制形式。表現之一就是董事會沒有起到作用,比如董事會選聘經理層的權利至今沒有。
“從理論上說,國有企業100%國有,國家安排或者選拔經營者,邏輯上黨應該管干部。”張杰表示,問題是管到哪一層面,如何管。
張杰認為,可以在一些方面進行新的嘗試和創新,要按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市場化原則,由上級組織選聘董事及批復任命黨組織成員,由董事會選聘及考核經理層,目前至少可以在建立規范董事會的全資企業以及持股比例低于51%的非控股國有企業試行。
中國建材集團是一個成功的混合所有制案例。中國建材重組了幾百家企業,其中大多數為民營企業。重組過程中,很多民營企業老板繼續在中國建材不同層級企業持股,還有很多民營企業老板成為中國建材不同層級的管理人員。
親身實踐混合所有制的宋志平,對混合所有制有著特殊的感受。“混合所有制企業不應再視同為傳統意義上的國有企業。要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給予充分的市場化政策,不再把一些對政府部門的管理規定再在混合所有制企業‘參照執行’。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要大力推進管理層中長期激勵、員工持股和職業經理人制度,充分發揮混合所有的制度優勢,進而提高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從員工‘身份’認定上,國有企業員工是公職人員,但混合所有制員工不應再被視作國家公職人員?!?/p>
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曹江林告訴《國企》記者,中國建材在探索中遇到很多現實問題?!耙皇侵袊ú膶①Y金引進來了,可是目前的監管體系、法規和資本市場很難解決資本的流動和退出問題。二是管理層持股問題,其中‘上持下’的問題比較突出。中國建材在重組整合過程中會選拔一些優秀的被重組企業經理人員充實到上一層級的管理團隊。他們可能在被重組時,持有一些本企業的股份,但是現在有關規定不允許這樣的‘上持下’。目前我們的做法是‘表外高管’,但非長久之計。三是企業屬性問題。原來的民營企業進入中國建材后是什么性質的企業,這是一大困擾。”
在國機集團董事長任洪斌看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不會一帆風順。從當下企業的實踐看,一方面引入外部投資人有兩難。盈利情況好、回報高的企業,民營企業就會很踴躍,但這些企業并不需要民資?;貓蟛桓叩钠髽I對民營企業的吸引力就差了。傳統機械行業的國機集團,平均利潤率處于行業上游水平,也僅有4%。與其他行業相比較,吸引民營資本存在一定難度。另一方面,在引入外部投資人的操作中,也存在思想上的顧慮和配套措施的缺失。
“相同條件下的民資,我該選擇哪個?選擇后會不會被誤解利益輸送?”在反腐力度加大的當下,很多央企領導難免會有此擔心。任洪斌希望在政策和制度上推出配套措施,比如有一個類似招投標的公平競爭機制。
事實上,配套改革也是混合所有制推行中的難點。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副書記黃淑和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國企改革的配套改革非常遲緩。比如,三項制度(勞動、人事、分配)改革是最基礎的改革,但現在國有企業好多都面臨改不下去的局面?!叭椫贫雀母锒甲霾坏?,其他改革怎么深化?而且,國有企業歷史包袱太重,有大量歷史遺留問題尚未解決。比如,‘新三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與‘老三會’(黨委會、職代會、工會)的關系怎么處理?西方國家國企不存在這些問題,中國國企就存在?!?/p>
在配套改革沒跟上的情況下,當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繼續“摸著石頭過河”。黃淑和說過:“對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關方案還要上報,現在總的原則就是,有一些明確要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往前推,容易干的先干?!睋?,集央企出資人和監管者于一身的國資委正在仔細研究實施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指導意見。屆時,或為推進混合所有制的發展指明具體操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