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西安。
在經歷幾天陰雨和霧霾后,西安也是天朗氣清,一點也沒有讓剛剛在北京享受了“APEC藍”的《國企》記者感到不適應。記者抵達大唐陜西發電公司時,思想政治工作部政工處長張昌不無欣喜地說:“你們來得真是時候,難得今天晴空萬里啊!”
和倫敦人一樣,天氣似乎已經成為張昌每日關注的重點內容。這種關注,不只是一句寒暄。對發電企業而言,昨日的嚴格管控大氣污染物排放,可能就是造就今日藍天白云之因。
最近幾年,霧霾頻仍,中國多個大中城市頻頻上演“寂靜嶺”。有觀點稱,霧霾元兇就是火電,蓋因火力發電燒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連年累積終成爆發之勢。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火電企業無不戰戰兢兢。
大唐陜西發電公司此時卻相對沉著。因為大唐陜西發電公司高度重視環保投入。截至目前,公司在環保改造方面已投入資金25.15億元。2013年7月,史上最嚴格環保檢查開始,被稱為“鐵面包公”的國家環保部總量司司長劉炳江率組來陜西。在幾個廠區關鍵點精準核查有關指標后,不茍言笑的劉炳江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沒想到大唐做得這么好!”
和其他發電企業一樣,大唐陜西發電公司也經歷了2008年以來的持續虧損,直到2012年借著煤價下跌的東風轉為盈利。十年來的事實證明,環保和發展不是對立關系,而是共生關系。總經理肖啟標告訴《國企》記者:“2014年上半年,大唐陜西發電公司盈利勢頭強勁,營利能力位列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前列,盈利同比大幅增加,創同比盈利新紀錄,資產負債率比年初下降了3.4個百分點,生產經營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遠見卓識
大唐陜西發電公司是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在陜西設立的全資子公司,2004年6月10日在陜西省西安市掛牌成立,至今恰好十年。
成立伊始,相比同在陜西的發電企業華電、華能、國電而言,大唐陜西發電公司背負了更為沉重的包袱,8848名電力職工的吃飯問題成了頭等大事。思想政治工作部主任毛一嵐告訴《國企》記者:“公司剛成立時,我們的處境可以用‘三多’、‘三少’來概括,即‘人員多、小機組多、虧損企業多,容量少、大機組少、盈利企業少’。”
當時,公司的總裝機容量只有112.9萬千瓦(其中火電機組91.6萬千瓦),平均單機容量僅5.7萬千瓦,且多是5萬千瓦到12.5萬千瓦的小機組。現在回想起來,財務與產權管理部主任薛耀堂仍不無感慨:“剛開始成立那幾年很艱難,老電廠、底子薄,壓力大。面臨著連續虧損的境況,我們真的是咬著牙在堅持。”
此時,大唐陜西發電公司的第一要務是發展。但是,怎么發展?公司面臨著發展方式和道路的抉擇。
毋庸置疑,大唐陜西發電公司至少擁有區位優勢—公司身處中國第三產煤大省。當時正處于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十五”期間,全國電力需求旺盛,缺口較大,環境污染等指標并未排在環保日程前列。因此,以煤炭作為能源的火電廠比比皆是,而且許多火電企業開建之初并未加裝脫硫脫硝設備,因為當時國家也沒有這方面的具體要求。這時的形勢,如果大唐陜西發電公司選擇粗放式的發展道路實屬合情合法。
但是,大唐陜西發電公司從“十五”期間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中意識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不可避免地伴隨環境污染。不久的將來,火電行業勢必成為國家環保治理的重點領域。其他發電企業由于種種原因,大多重視工期進度、前期投入、運產時間等與經濟利益關系密切的指標,而大唐陜西發電公司認為,必須把環保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因為環保事關長遠。
談及當年的這個戰略選擇,公司安全生產部環境綜合處處長劉明輝給《國企》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環保事業是利國利民之千秋大計,如今幾十億元的投入,可能眼前效益并不明顯,但功在后代。很早以前,我們國家就在倡導‘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碧水青山’。正是這個道理,環保這個事情,不能單純用金錢來衡量。國家出臺相關政策,企業亦要履行社會責任,尤其是央企國企。”
就在公司做出發展道路選擇的隨后幾年,隨著國家“上大壓小”、“節能減排”和熱電聯產等政策的陸續出臺,大唐陜西發電公司把握發展機遇,在“上大壓小”時即開始了脫硫脫硝進程,各種環保投資都是不遺余力。近幾年,迫于環保壓力,國家正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電企業尤其火電,加強脫硫脫硝、引進高效節能發電機組等一些環保措施幾乎成了標配。在諸多火電企業還在為趕工期而焦頭爛額之時,大唐陜西發電公司早已提高了環保標準和管理要求,在環保投資改造上先行一步,從而在發展上搶得了先機。
目前大唐陜西發電公司在關中所有火電企業全部實現盈利,成為公司盈利的中堅。規劃發展部主任白公寶表示,這主要是得益于公司的電源建設布局合理。“特別是今年以來,為了治污減霾,陜西省政府出臺火電企業‘關中限建’相關政策。這充分證明了大唐陜西發電公司當初的遠見卓識。”
止虧之路
走生態發展道路,最重要的是優化項目布局和調整產業結構。大唐陜西發電公司在這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通過全面考量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陜西省“十一五”電力工業發展規劃,按照省政府“南水北火、關中擴建”的電源發展總體思路,大唐陜西發電公司制定了“優化發展火電、大力推動熱電、積極開發水電、適度延伸產業鏈”的發展戰略,充分利用戶縣、灞橋、韓城、渭河等老廠所在的區位優勢進行擴建,既盤活了資源,又解決了職工出路,最重要是為關中電源點建設占得了先機。
十年來,大唐陜西發電公司一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設備改造,按時完成脫硫、脫硝等減排項目計劃任務,環保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另一方面,進一步強化環保設施管理和設備整治,加強封堵后脫硫設備檢修管理和運行調整,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脫硫系統的運行效率,加強監控,提高脫硝投運率,加強脫硫、脫硝在線監測數據日常管理。

大唐陜西發電公司安全生產部副主任呂生龍告訴《國企》記者:“按照集團公司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通過技術創新和強化管理,我們公司所屬17臺火電機組脫硫煙氣旁路全部實施了封堵,脫硫裝置投運率實現了100%,構建起了公司層面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實時監控管理、發電企業環保設施安全可靠運行的長效機制,完成了陜西省環保廳和集團公司下達的減排目標,把環保優勢轉化為電量搶發優勢。”
白公寶告訴《國企》記者,目前公司在關中地區先后建成了韓城第二發電公司、彬長發電公司、戶縣第二熱電廠、寶雞熱電廠,擴建了灞橋熱電廠和渭河熱電廠,裝機總容量達到637萬千瓦,占該地區總容量的40%左右,在這一重要經濟區域占據較大優勢,成為重要的電源集群,在陜西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迎峰度夏、迎峰過冬等關鍵階段和重要時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為了環保,大唐陜西發電公司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公司先后投巨資在陜南漢江流域建成裝機容量18萬千瓦的喜河水電廠和27萬千瓦的蜀河水電廠。2011年,總裝機容量為9.9萬千瓦的定邊風電廠張家山風場一、二期工程投產,公司風電裝機實現了“零”的突破并實現盈利。至此,大唐陜西發電公司“南水北風、關中火電”的良好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熱電聯產也是大唐陜西發電公司發展的一個亮點。公司堅持發展與民生工程相結合,先后建成灞橋、渭河、戶二、寶雞共計271萬千瓦的大型環保高效熱電聯產機組,不僅提高了能源綜合利用率,而且為節能減排做出了貢獻。特別是“以電定熱”政策的實施,機組的綜合利用小時每年可平均提高300小時左右,為爭發電量、提升效益奠定了基礎。
“優化項目布局,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動熱電聯產,十年來我們因為先天不足,一直在積極尋求止虧之路,探索盈利之道。”談到企業開始盈利,薛耀堂如是說。
2014年3月,國務院派駐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監事會主席武保忠來陜調研時感慨:“大唐陜西發電公司經濟效益之所以能在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名列前茅,關鍵是求真務實,不胡亂發展,在發展中沒有形成新的包袱,并且處置了一些不良資產,整體質量得到提高。”
成效初現
對于大唐陜西發電公司而言,生態發展道路在公司宏觀層面上體現為戰略、結構和產業布局,在微觀層面則體現為通過項目投資和技術改造實現環保和效益的雙贏。
近年來,按照國家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大唐陜西發電公司一年一個目標,按計劃、分步驟、多舉措,先后進行了全部機組的脫硫改造、脫硝改造、脫硫增容改造、除塵改造等。2014年,進行了渭河、戶二、寶雞、灞橋共10臺機組脫硫裝置的提效改造和漿液攜帶治理及除塵增效改造。目前,其火電機組均實現二氧化硫每標立方米100毫克、煙塵每標立方米20毫克以內的排放水平。
為確保機組無脫硫旁路運行的可靠性,2014年,公司又相繼完成了渭河1、2號,彬長1、2號,灞橋11、12號,韓二2號和戶二1號機組增壓風機旁路的加裝工作。改造完成后,既大大降低了機組非停(非計劃停機)次數,又降低了廠用電率。
劉明輝向《國企》記者介紹道:“我們公司所屬企業在沒有進行脫硫防堵降阻改造前,脫硫系統有GGH(煙氣換熱器)的機組,最長只能連續運行2個月左右,無GGH的最長連續運行5個月左右。經過技術改造后,經過環保部核查核算,脫硫綜合效率提高了10%。最長連續運行已達1年以上,17臺機組沒有因為堵塞造成非停。”
通過加裝原、凈煙氣風幕、提高液氣比、調整流場布置、加裝匯流環和管式除霧器等綜合措施,大唐陜西發電公司讓脫硫系統成為火電廠名副其實的“第四大主機”,徹底搬掉了脫硫這個影響電量和利潤的“攔路虎”,實現了“安全、可靠、經濟、環保”新的目標。
“十二五”以來,大唐陜西發電公司每年都順利完成計劃減排總量控制任務,得到環保部核查組的好評。在陜西省環境保護廳2013年綜合考評中,大唐陜西發電公司環保設施運行管理水平綜合評分列五大發電公司在陜企業第一。
近年來,隨著一批大容量、高參數、低消耗、少排放的高效節能機組先后投產,大唐陜西發電公司裝機容量達到了759萬千瓦(其中火電670萬千瓦),成為陜西省裝機容量最大、所轄火電企業最多的發電企業。
成績并不是終點。在大唐陜西發電公司看來,這條道路才剛剛開始。
肖啟標對《國企》記者說:“我們的盈利基礎還很薄弱。十年坎坷,曙光乍現,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為目標,進一步加大對節能降耗指標的管理,優化運行,力爭供電煤耗、廠用電率和油耗三大指標達標并進入集團公司上游行列;研究環保新政策和探索環保技術新路線,進一步強化對環保減排指標的管控,確保三大環保指標處于領先水平,規避核查風險,樹立‘中國大唐’品牌。”
為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大唐陜西發電公司提出了“347”愿景:三年消滅累計虧損;四年實現“三個一”目標,即裝機總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風電、水電各達到100萬千瓦;七年再造一個大唐陜西公司,也就是裝機規模翻一番,達到1500萬千瓦。
2015年7月1日起,陜西關中地區將全面執行特別限值排放標準,2020年前實現超低排放。大唐陜西發電公司涉及韓二4臺機組的除塵改造和16臺機組新一輪環保設施超低排放改造已經開始,并在彬長、灞橋、寶雞進行試點。
對于這一切,分管生產的公司副總經理劉睿湘很是欣慰。他自信地說:“雖然我們的環保戰略已初現成效,但這只是積一時之跬步,臻千里之遙程。目前,政府已明確對污染宣戰,未來的環保標準會愈發嚴厲,但我們早就準備好了。對發電企業而言,生態環保事業只有起點。我們只有用忠誠和責任,踏踏實實做事,才能實現綠色兼顧效益的‘生態發展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