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又至,暖氣當道。
當北京等北方城市正為抗擊霧霾而推行天然氣鍋爐時,河北雄縣的居民們早已享受上經濟環保的地熱取暖。地熱交換站內管道密布,把滾燙的熱水輸送到家家戶戶,實現了“不燒一塊煤,民房暖融融”。這種取暖法是中石化旗下新星石油公司陜西綠源地熱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與冰島國合作的杰作,創造了享譽華北的“雄縣模式”。目前,雄縣已建成供暖能力338萬平方米,成為我國第一個“無煙城”。
不知不覺中,國人心目中的“油老大”中石化,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常規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企業。近年來,在中石化的積極努力下,形成了多井集輸、梯級換熱、綜合利用、尾水凈化和采灌結合等地熱資源開發應用技術體系,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地熱供暖CDM方法學,實現了地熱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中石化地熱開發區域擴展到14個省市,地熱供暖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約占全國常規地熱資源供暖面積的30%,實現可替代標煤10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250萬噸/年。
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只是中石化近年來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推進新能源研發的一個縮影。2013年,國內首家自主研發的中石化生物航煤成功試飛,2014年初中國第一張生物航煤生產許可證落戶中石化,標志著我國生物航煤正式邁入產業化和商業化階段。這都得益于中石化在新能源開發領域的大力投入。
2011年8月,中石化提出“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發展目標以來,將綠色低碳提升到公司發展戰略層面,堅定開啟了綠色發展轉型之路。
能效倍增守護“碧水藍天”
2014年年中,中石化再次拋出一個環保重磅炸彈,引發業內熱議。
6月27日,在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主辦的第二屆“生態文明·美麗家園”關注氣候中國峰會上,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宣布,公司正式啟動一項龐大的綠色低碳計劃——“能效倍增”計劃,將采取六大措施,到2025年能效提高100%,實現能效倍增。
能效,指能源產出效率即每噸標煤產生的萬元產值。隨著我國能源消費量快速增長,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成為一個重要問題。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美國的2.3倍、日本的3.2倍,高于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
據測算,中石化“能效倍增”計劃實現后,將累計節約標煤4200萬噸,相當于植樹9.4億棵;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00萬噸,相當于2292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5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0萬噸。
如此重大的環保舉措,并非沒有先例。去年同一會議上,中石化就宣布3年內投入228.7億元實施“碧水藍天”計劃,實施803個環保綜合整治項目。這是中石化史上規模最大的環保治理行動,也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一次性投入最密集、涉及范圍最大的環保專項治理行動。
按項目類型分,“碧水藍天”環保治理將突出三個重點。
一是在污染物減排與達標排放方面,主要包括與國家環保部所簽訂責任書指定總量減排項目、責任書明確治理要求及四項主要污染物治理減排核算核查相關工作要求等,涉及330個項目,預計投資108億元。
二是在改善作業場所及企業周邊環境質量方面,主要包括油氣回收、異味治理、無組織排放源揮發性有機物檢測與控制、噪聲治理等,涉及234個項目,預計投資70億元。
三是在環保隱患治理方面,主要包括環境風險防控、地下水污染防控、廢渣處理、生態保護及固廢處置中心建設等,涉及239個項目,預計投資51億元。
可以說,通過本次專項治理,中石化將在全面完成國家下達“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治理減排目標責任書要求的基礎上,明顯改善區域環境質量,提升企業環境風險防控能力。目前,這一環保項目正在積極推進。
回顧近幾年的發展,中石化已將綠色環保嵌入企業血液之中。2012年5月,中石化在央企中首家成立董事會社會責任管理委員會,專門監督公司安全環保、綠色低碳等社會責任工作的落實情況。2012年6月,中石化作為聯合國全球契約領跑成員,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關注氣候倡議,成為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典范企業。2012年11月,中石化在中國工業企業中首個發布《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環境保護白皮書》并鄭重承諾:只要是環境保護需要花的錢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環境保護的事一件不做,如果是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效益一分不要,以實際行動落實全球契約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2013年2月,中石化在公司總部專門設立能源管理與環境保護部,統籌管理公司的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工作。
多舉措全面開花
在生產實踐中,中石化特別注重“生產過程清潔、供應產品清潔”,多角度、全方位推行綠色戰略。
在優化傳統能源方面,中石化通過淘汰小型低效落后產能,實現平均規模大幅提升,大幅降低能耗物耗。2007-2012 年間,中石化關停和淘汰落后煉油能力1890 萬噸,逐步退出滌綸長絲和化肥等業務,關停幾十套小化工裝置及小型燃油鍋爐,更新淘汰性能低劣電氣設備25000 多臺套,優化調減油庫500 多座。
在油品升級方面,中石化10年來累計投入了2000多億元提升成品油質量,用10多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30年的油品升級道路。今后,中石化每年還要投入300億元進行升級改造,目的就是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優質資源,減少環境污染。中石化分別于2012年5月向北京、2013年9月向上海和江蘇沿江8市供應國V油品。今年7月起,中石化向廣東14市供應國V汽油,10月1日起供應廣東全省。2015年,天津市車用汽柴油將全面實施國V標準。
為促進環保新興產業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中石化率先有序布局電動汽車充電站。中石化特別成立了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參與電動汽車相關基礎設施標準的制定和市政充電站的建設,并利用中國石化現有加油站改建加油充電綜合服務站。
環境治理,技術先行。中石化不斷加強環保技術攻關,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術國際先進。中石化開發的油庫活性炭吸收油氣回收技術和加油站油氣后端處理技術,油氣回收率達到9 8% 以上;催化裂化煙氣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成套技術實現工業應用;煉廠尾氣綜合治理技術完成攻關,攻克了煉油廠油氣高效回收和尾氣污染綜合治理難題,可提供全廠解決方案,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05-2012 年,中石化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44.2%,COD 排放總量下降34.1%,工業取水量下降18.2%;累計節約標煤1804 萬噸,約相當于植樹4 億棵;減排二氧化碳4438 萬噸,約相當于125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車一年;累計節水 2.23 億立方米,約相當于16個西湖。
據了解,目前中石化已基本形成包括技術開發、工業生產和產品銷售在內的較完整的低碳能源業務產業鏈。到2020 年,中石化低碳能源將形成規模化產業,成為主營業務的有益補充,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