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化、機械化、標準化、流水線、大規模,這樣的課堂表現出工業時代的特征:課堂管理方式、學習方式、師生合作方式都是垂直線性的特點,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缺失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師生和生生互動.
信息化時代的課堂教學更強調網狀協同、生態化、個性化、彈性、去中心化.更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互動合作的開展以及民主的學習生態的建設等.讓學生動起來,參與學習過程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效.
自2013年2月份以來,邗江中學在高中部全面開展了“轉變教育方式,適應學生自主發展”教育教學改革活動.一個學期以來,教師們轉變了教學理念、初步構建了各學科“自主—導學”的教學模式、初步建立了以“合作學習小組”形式的班級管理機制、濃厚了課堂學習氛圍.
近期我們數學教研組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對”自主-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研究.組織了高中數學蘇教版必修一《冪函數》(1)、蘇教版高中數學二輪復習函數的綜合應用(2)公開教學,通過使用錄播教室系統將課堂實錄生成了三分屏課件,并開展了網絡投票、網上評課活動. 1 高中數學“自主—導學”課堂教學的模式初探1.1 研究的目的
通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討,在教學設計中真正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移,無論是教學目的的制定、教學手段的設置、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構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1.2 研究的內容
什么樣的課堂模式才能真正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與原則,才能實現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移.
要實現學生真正自主地去學,我們在教學設計中應該做到哪一些,怎樣才能做到學生能學的內容教師不包辦代替,都能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去講、讓學生去通過合作學習來完成.
教師的導學如何開展,怎樣開展才能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的每一個教學行為是否都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有沒有“灌“學生知識的行為、是否只是起到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1.3 研究的過程
第一輪研討:首先在數學教研室選定一名教師、選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由課題組的核心組成員幫助這位教師根據要求備好這節課,先在一個班上一節先行課.第二步在高中數學教研室全體教師層面上展示兩次,每一次課后,由全體成員談對這節課的認識與評價,并針對新的教學理念提出改進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