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每天都埋在題目之中,做了許多題,但是遇到新的題目仍然不會做,做了很多無用功.筆者的教育實踐表明,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精選典型的例題進行剖析,做好“解題過程的反思”,整理一下解題思路、在解題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及解決的關鍵,同時檢查解題過程是否嚴密.把解題過程中零散雜亂的、膚淺的經驗和規律及時進行提煉、總結,并以一種開放的、積極的、頓悟的思維去思考,促使自身得到不斷發展.解題反思是根據元認知理論對數學解題過程及解題后的再思,是對解題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的一種創造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的能力,這是提高解題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所謂“回路”就是從一點出發 ,通過一個封閉的圖形又回到原點的那個通路.就是這個直觀和簡單的“回路” ,常常關系到問題解決的成敗 ,抓住“回路”和選好“回路”往往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與契機 ,有時因未從“回路”著手去思考,或由于沒有在眾多的“回路”中選好“回路”,使問題無法解決或使解題過程過于復雜.現就對一道簡單習題的解題過程反思,談談數學解題的回路選擇,從而提高解題速度,優化解題過程.
例 已知ΔABC的三個頂點為A(4, 1),B(7, 5),C(? 4, 7),求∠A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方程.
分析 這是一道簡單的求直線方程的問題,已知點A,只要知道所求直線的斜率或該直線上的另外一點就可求得.題目展示后,大多數同學給出了下面的前兩種解法,也有少數同學給出了解法三,學生A、B、C分別在黑板上展示了他們的解題過程,現呈現如下:
解得4313(3416)xyxy??=±+?,
即730xy?+ =或7290xy+?=,
結合圖形可知:730xy?+ =為A∠的外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方程,舍去.故A∠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方程為7290xy+?=.
此點與(4 1)A,都在A∠的平分線上,
所以直線AE的方程為7290xy+?=.
故A∠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方程為17(4)yx?=??,即7290xy+?=.
點評 一個問題解完之后,回頭看題目本身,常常會有深層的認識.
學生F:由E同學的解法可知:90BAC∠=d,那么45BAF∠=d,由向量的數量積可求,解法如下:
設A∠的平分線交BC于F,
點評 這種解法表明了學生H有很強的數學觀察和探究能力,出乎我的預料.
教學啟示 ①上面幾種解法,主要都是學生自己想到的,這說明學生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解題思維體系.
②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例題講解時,應采取讓學生唱“主角”,在經歷方法的探索和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方法,減少思維回路,提高技能,教師則多從學生的發言中做些點評與總結,當好“配角”.
③很多同學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維規律的學習.復習時或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看一遍,或干脆不看公式的推導就直接做題,試圖通過大量地做題去總結出一些方法,規律.結果卻是多數同學不但“悟”不出方法、規律,而且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其實數學定理、公式的發現、推證的過程本身就蘊含著數學的思維能力及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
參考文獻
[1]羅增儒.中學數學解題的理論與實踐.廣西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