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在發動一場錢包里的革命,讓用戶習慣用移動終端去支付、理財,同時更關鍵的是要把自己的終端品當做唯一的入口。
草長鶯飛、乍暖還寒的3月,紅包已經不再飛,打車市場也偃旗息鼓,但一場關于移動支付的博弈與糾葛卻愈發針鋒相對、經久不息。
這邊廂,阿里巴巴與騰訊兩家互聯網巨頭相繼推出手機淘寶生活節、上線QQ錢包,甚至一度雙雙打算發放虛擬信用卡。那邊廂,各大銀行繼網銀之后在不斷地推出手機銀行、手機錢包等應用的同時,不約而同地下發了“限額令”。
他們在發動一場錢包里的革命,讓用戶習慣用各種移動支付終端去支付、理財,可他們也都想爭奪關于自己的支付入口,“巷戰”洶涌。
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發布的《2013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指出,2013年中國移動支付業務16.74億筆,金額9.6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2.86%、317.56%。
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在以支付撬動的萬億市場大盤子之下,誰能成為移動支付的霸主,構建移動互聯網的生態,誰才能在下一階段屹立不倒并可能成就新的藍海。對于傳統銀行而言,倘若這次移動支付大潮的命脈最終由互聯網公司“把握”,他們或將淪為單純的支付后臺,利益直接受損。
但無論如何,移動支付已勢不可當,中國的支付體系正迎來第三次飛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從銀行使用ATM機、POS機等自助操作大規模替代之前的人工服務開始,到互聯網支付徹底放開時空的約束,這次移動支付將會引導未來支付的新潮流,未來移動支付將會引導整個支付產業。”這場熱鬧的革命將重構新的支付格局。
第三次支付革命“艱難行走”
無緣無故“被限額”,作家“六六”最近很不滿。她才從銀行卡里往余額寶轉了兩萬元人民幣,再轉就被告知不能再消費,每月上限一萬元。她當下發微博表“抗議”。
和“六六”一樣的一些支付寶用戶們不滿、不便的背景是,近期四大銀行悉數降低了第三方支付的額度。這一專門對支付寶快捷支付的制裁直接令支付寶這個第三方支付的老大“膝蓋中箭”。
基于此,3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來往上憤而發聲:“四大天王封殺,支付寶雖敗猶榮,雖死猶生,但決定市場勝負的不應該是壟斷和權力,而是用戶!”
一天之后,工行結算與現金管理部處長王鋐接受媒體采訪時稱:2011年開始長達3年,快捷支付一直處于“違法”狀態,而銀行為此承擔了相當法律風險。短期內,限額政策可能招致部分支付機構反彈,王鉉說:“但工行會一直堅持我們的意見,因為這事關客戶安全。”
當天下午,來自支付寶清算部的唐儉忍不住向支付寶公關部投了一篇長稿就他的理解做出了詳細回應。
前前后后,你來我往,傳統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的交鋒令整個事件一度陷入了“羅生門”式的撲朔迷離。而這也成為最近整個業內關注焦點的進發。3月以來,所有的行業熱點都集中在一場由央行開始的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監管”“制裁”上。
央行下發的《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手機支付業務發展指導意見》草案指出,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個人支付賬戶單筆消費不得超過5000元,月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
而且,當支付寶、微信幾乎同時與中信銀行攜手,宣布要下發虛擬信用卡時,很快,他們就收到了相關方面的一紙“暫停令”。
與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叫停虛擬信用卡一同通知下來的,還有對支付寶、騰訊財付通等二維碼支付的暫時叫停。
3月8日,手機淘寶生活節前后,阿里巴巴、騰訊都在下大力氣大規模布局“店商”資源,正掀起移動支付的新一輪戰役。可走向便利店、商場等更多實體店的他們得通過二維碼掃碼來進行下一輪“跑馬圈地”。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蔡洪波評論說:“當前二維碼的技術安全標準缺失,在支付流程中如何保證二維碼的唯一性和交易的不可抵賴性都不完善;而銀行發卡是需要面簽的,虛擬信用卡從合規性和風險要求上,存在一些問題。”他認為,在社會公眾眼里創新被大家需要,但帶有缺陷的創新最終損害的還是行業和消費者權益。
與之相反的觀點則認為,以上種種不過是第三方支付動了傳統銀行的奶酪,一時間各方的輿論打成一團。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掀起的這場移動支付革命行得艱難。
郭田勇認為:“對新興支付的監管、監管的實施,不能以遏制創新、降低金融效率為代價,更不能成為保護既得利益者的工具。”
支付寶錢包構筑移動圍墻
這場移動支付革命正是由互聯網公司所主導的。去年11月5日,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CEO彭蕾在媒體溝通會上首度披露,未來會重點推廣支付寶錢包,將其作為獨立品牌來發展。自此,也代表著已經在國內發展逾10年卻幾近停滯的移動支付正式宣告重啟蓬勃發展之路。
伴隨著支付寶的風生水起,支付寶錢包的用戶突破了1億大關。在PC端,支付寶的注冊賬戶已經超過8億,這些用戶正源源不斷地被導入過來。3月20日,支付寶方面更是透露,自今年3月份以來,支付寶每天的手機支付筆數已經達到2500萬筆以上。而另根據艾瑞、易觀等第三方數據顯示,淘寶系在移動購物中占據了50%左右的市場份額,支付寶錢包在移動支付領域斬獲了80%的市場。
雖然其移動支付的最大比例仍是來自于手機淘寶,但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的移動商戶,數以萬計的國內小型便利店,幾十萬輛出租車,甚至也包括Uber這樣剛進入中國市場的外來者也都開始選擇支付寶錢包。
以“3·8”手機淘寶生活節呈現出全新的龐大生態也進一步輻射。作為一個開放的支付系統,支付寶移動支付也開發了組件開放給微博、高德等幾十家手機客戶端使用。在阿里的藍圖里,它已經將口碑網、美團網等與大眾點評網業務重合度較高的公司收入麾下,同時推出了淘點點、淘寶本地生活,在入股快的、新浪,收購高德之后,阿里正全面拓展O2O戰略,將團購、打車、社交、地圖、購物等進行有效整合。
如今,支付寶錢包的觸角甚至已經進入了絕味鴨脖那樣的小店。這個O2O領域的巨無霸形成之后,支付寶錢包將成為最為關鍵的出口。人們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皆可以通過移動支付完成。
而且,除了與“店商”合作形成O2O閉環,搶占移動支付高點外,支付寶錢包內的余額寶也將成為關鍵的一環。盡管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也因被監管而放緩,但一位身處在第三方支付領域的業內人士對記者感慨:“在PC時代就占據半壁江山的支付寶進入移動支付時代,早年構建的‘城墻’能很大程度上‘嫁接’成功移動圍墻。”
不過,沒有任何人可以倚靠圍墻安睡,從來也沒有屹立不倒的霸主,更何況是一日千萬里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去年淘寶“雙11”證明了無線支付和無限購物的增速遠遠超過了PC后,馬云本人也公開坦承:“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說高枕無憂12個月。”
去年年底以來,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從打車開始蔓延,阿里和騰訊都在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移動支付場景模式。
“他錢包”兇猛來襲
支付寶最忌憚的挑戰者微信支付已經兇猛襲來。在經歷了打車軟件、理財通、微信紅包熱潮的“全民教育”之后,騰訊原來擁有的財付通披上了微信支付的“外衣”開始“出人頭地”,成為重新爭奪移動支付份額的利器。
3月19日晚,繼微信公眾賬號支付和掃碼支付開放后,讓眾多企業翹首以盼的微信App支付接口也正式對外開放。至此,謹慎開放的微信支付接口的前期開放工作全部完成。
目前微信用戶已突破6億,并且進入了全球240多個國家中的200個。微信已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最活躍入口,這讓騰訊牢牢掌控了移動互聯網端社交方面的主動權。沒有人敢小看騰訊。在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看來,微信支付的真正“威脅”,源于微信支付并不是一個純粹的支付工具,它是為移動支付提供的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IT評論人士洪波指出,支付接口服務向全部服務商開放,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商業生態模式。
按照騰訊的計劃,微信的下一階段將逐漸覆蓋到吃喝玩樂、機票酒店、電子數碼產品、快消品等本地化生活服務商品。微信支付將成為微信實現O2O閉環中的重要一環。一旦完成“二維碼+賬號體系+LBS+支付+關系鏈”的O2O閉環體系的微信,將建立自己新的消費場景城堡。
而且,在微信支付發力的同時,手機QQ的iOS最新版本也正式推出了QQ錢包。
騰訊近日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去年QQ活躍用戶為8.08億,其中手機QQ用戶大幅增長74%。在整合了大眾點評、京東商城等系列伙伴之后——未來這兩者在移動端的入口和推送均會在手機QQ和微信上線,手機QQ錢包要與微信支付左右互搏以“血拼”移動支付市場。
對于手握手機QQ和微信兩大移動端用戶流量入口的騰訊而言,在手機QQ錢包上線擁有移動支付能力后,將結合手機QQ和微信兩者的優勢以及在社交關系鏈的互補,全面布局移動支付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騰訊推出QQ錢包之際,百度也推出了百度錢包。此前,阿里推出手機淘寶生活節之時,百度糯米也推出“隨便退(款)”,攻城三八節。此次,百度錢包將攜百度云生態向移動支付市場全線進攻,并同步向傳統產業進軍。移動支付成為BAT角力的主戰場。巨頭們不僅在用戶數的增長上互相較量,更是構建各自的生態系統輪回博弈。
此外,網銀之后,“指尖上的銀行”已經在為銀行開拓新的疆土。中國銀行江西省分行銀行卡部負責人陳國輝說,“面對變革的最好辦法就是變革”。
如今各大銀行本身都在加強“防守”,關于銀行的各種手機客戶端層出不窮。手機銀行即可直接支付轉賬、購物;輕輕搖晃一下,便可查詢賬戶余額,查看貴金屬、外匯行情以及附近的營業網點;站在印有銀行廣告的櫥窗畫前,用手機銀行的功能掃掃二維碼,便可以輕松進入理財體驗。
北京銀行對移動支付的重視就令前不久去辦理業務的一位用戶非常觸動。當她來到柜臺,業務員非常主動地詢問她是否需要辦理手機銀行業務,從下載App,到激活成功,業務經理全程代勞,并在申請單上標注了業務經理的編號。“看起來,這成為了他們的考核指標”,這位用戶感慨。
毫無疑問,未來移動支付的場景會越來越多,潮流難以逆轉,用戶習慣養成和對模式的追逐也會成為一種創新手段。反觀國外,移動支付市場也激戰正酣,谷歌錢包、電信業的Isis、PayPaI都使出渾身解數。在這場關于錢包的熱鬧革命中,各種較量、博弈才剛剛開始。
國內的移動支付壓力與風險時刻存在。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支付終端會進一步虛擬化和離散化;賬戶規模日益龐大,集中管理能力不斷增強;產業鏈分工將日趨專業化和精細化。”郭田勇如是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