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是快樂,教育的本質是一種精神的培養。事實上,在信息技術完全改變并且影響世界的情況下,幼教的培養和教育不能獨善其身,必須要站在互聯網思維的高度下,賦予幼教新的內涵和理念。
王岳森的媽媽看著兒子為自己趕制的“三八”婦女節手工禮物,難掩興奮和激動,目光始終追隨正在和小朋友做游戲的王岳森身上,盡顯母愛。
“三八”婦女節這天,北京大興區第十幼兒園的每個小朋友都制作了一份手工禮物,同時他們送給媽媽、姥姥、奶奶的還有一份祝福,這讓家長們都多了一份感慨、多了一份感謝。
實際上,這只是幼兒園常態的活動之一,以互動、分享、感恩為主題的活動已經成為北京大興區第十幼兒園的一張名片。在北京大興轄區幼兒園,北京大興區第十幼兒園盡管屬于新園,卻以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贏得家長的高度認同和贊譽。
2014年3月6日,北京大興區第十幼兒園舉辦了開學之后的第一次家長會。在第十幼兒園小一班,白老師正在和30位家長一起分享孩子們的成長,一起探討孩子們在不同場合的各種表現。“我很感謝十幼的老師們,他們這種教學方式有充分的互動性、參與感。尤其是讓孩子們學會分享,學會包容,每一天他們都非常快樂。”北京大興區第十幼兒園中班學生家長陳令星如是說。發現孩子的互聯網思維,順勢而為
幼教,是一種基礎而又繁瑣的工作。幼兒園期間的孩子正是他們人生的第一個成長階段,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還沒有形成,但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渴望。認知世界的過程,本身對他們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他們如何了解世界,如何讓世界為他們帶來良好的記憶和形象認知,非常重要,這是幼兒園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從事幼教工作30年,身為北京大興區第十幼兒園的“掌門人”李鴻娟園長,有著獨到的教育心得和理念。“外部環境的多元化,促使我們的幼教工作必須要與時俱進。現在的孩子們都會玩手機、互聯網、iPad,他們從一出生就對電腦、手機、高科技類玩具充滿好奇,而我們的幼教工作也需要具有時代的張力和更高的視野,要將互聯網思維方式滲透到幼教工作當中。互聯網思維從抽象到具象,強調的是借助外部的力量進行整合,對于新建的十幼來說,也必須具備互聯網思維,重要的是,我們要發現孩子們的互聯網思維,讓他們在這種模式下有更好的素質教育。”李鴻娟說。
事實上,30年的幼教工作,不僅僅是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30年,亦是中國教育理念發生根本變化的一個發展時期。如今的幼教工作和過去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互聯網思維,原本是企業之間的一種商業行為,而讓孩子們擁有互聯網思維,顯然這種教育理念更具有時代感和接受度。 北京大興區第十幼兒園園長李鴻娟說,啟發孩子們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幼教老師必須具有新的高度和認識,教師群體首先要具有這種明確的認知。幼教領域的互聯網思維,包括對孩子們的精神培養、交際方法、世界認知、正確價值觀的培養等,希望孩子們在互聯網生活的影響下,對他們的視野、對世界的認知、對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積極的幫助和提升。 在這一前提下,寓教于樂成為北京大興區第十幼兒園的特色教學之一。“雖然上幼兒園才幾個月,但我們發現王岳森的變化非常明顯。比如在思考問題時更具獨立性,遇到問題時會想辦法解決。幼兒園平時很注意啟發孩子,讓孩子們在做游戲時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并且提高孩子們更多的動手能力。在很多細節上,老師會讓孩子們自己拿主意,讓他們有團隊意識,這對于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價值觀非常有幫助。”小一班王岳森的媽媽說。
這種模式的優點不僅僅在于啟發孩子、引導孩子們的自律性和自理能力,同時也讓更多的家長有積極的關注、廣泛的參與和互動性。也就是說,幼兒園一方面給孩子們營造良好的空間,另一方面借助互聯網工具與家長進行動態溝通,通過家長們的參與意愿,其同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比如圣誕節期間學校組織活動,每個孩子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圣誕服裝,在選擇服裝的過程中,要讓孩子們說出選擇服裝的理由,以及他們為此的許愿。在許愿樹下,要讓他們明白一個人許愿之后,應該做什么等。大興區第十幼兒園中班學生家長陳令星說:“我的印象很深,當時老師問,今天圣誕節如果拍照片需要什么時,很多孩子說用手機、照相機、攝像機的,然后可以放在電腦里和別人視頻,讓別人分享他們的決樂,這種培養孩子們的分享意識對于獨生子女們來說非常重要。所以,我挺感謝大興區第十幼兒園對孩子們的相互幫助、共同分享這方面的培養。”教育的本質是快樂,是與時俱進 快樂的成長、在快樂中學習,是每一個幼兒園、每一位家長共同的心愿。事實上,孩子的教育工作幼兒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家庭環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除了常規的幼教課程以外,更重視家長的建議和意見,希望共同改善。我們同時要求幼兒園老師多學習心理學、教育學、交際學,因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把社會知識變成兒童的語言和他們交流,這才是一種平等的態度。讓孩子們有一種被認同感,會極大地提升他們的自信。我們會和家長不定期當面溝通,還會通過微信、QQ群隨時和家長對孩子每一天的表現進行動態交流,目的是希望給孩子們營造快樂的氛圍。”北京大興區第十幼兒園副園長鄭少華說。 在第十幼兒園,孩子們每天早上進入幼兒園的第一件事情,是讓他們選擇和自己心情有關的不同顏色的旗子。比如今天心情很好可以選擇一面小紅旗貼在自己的照片旁邊,如果心情不好可以選擇綠色的小旗子,這樣一來,老師們可以根據孩子自己選擇的不同旗子,會更多留意每個孩子的表現及變化。這一細節反映出幼兒園對孩子們的關愛,從而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思想變化。 對于幼教來說,教育理念是一個可感知而不可觸摸的抽象概念,而且需要時間才能讓家長感知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教育的本質是快樂,教育的本質是一種精神的培養。孩子們雖然很小,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認知能力處于初級階段,但這一時期卻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選擇以人為本,與時俱進。說互聯網改變并且影響了每一個家庭,那么我們會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與家長共同教育、引導孩子。”李鴻娟說。比如,老師可以讓家長制作Dv或照片,通過在網上的設計制作,讓孩子們做成自己最喜歡的形式,以及讓他們選擇最愿意分享的伙伴。一方面,讓孩子們對互聯網有了更多了解,另一方面,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有了快樂,有了一種精神。 對于這種教育模式,作為學生的家長陳令星感同身受。“過去我女兒覺得電腦是用來玩游戲的,但現在,她希望在電腦上進行繪畫,然后送給老師和小朋友讓他們一起分享欣賞。”陳令星的女兒去野生動物園觀察到各種動物的習性時,她希望把相機拍攝的照片在電腦里進行改變,讓它們有不同的表情和動作,甚至給它們配音,或進行文字表述。“這是之前我們從沒有想到的變化,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形式。”說到女兒的變化,陳令星對大興十幼的教育理念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
這種變化主要是源自幼兒園里的啟蒙。坦率地說,每一個家長都不太希望孩子們玩電腦,怕對眼睛不好,同時也怕孩子們上癮,但孩子們卻離不開電腦。十幼的做法是引導孩子們對電腦有正確的認識和使用,而且能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興趣。 用互聯網思維模式,為孩子們搭建多元化的世界認知,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大興十幼這種漸進的教育模式變革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同。事實上,今天的幼教工作必須要賦予新的內涵和理念,在信息技術完全改變并且影響世界的情況下,幼教的培養和教育不能獨善其身,必須要站在互聯網思維的高度下,才能讓幼教工作有新的高度。
幼教的創新除了形式以外,更重要的是內涵。“我們強調在幼教過程中,還要讓家長感受到幼教工作與家庭的協同性,這對孩子的培養十分重要。孩子們精神上的培養和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幼兒園與家庭共同完成的。”在幼教工作方面,十幼一直在創新,比如他們會借助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變形記》等節目,去尋找能和自身結合的創新點,經過改良后引用到教育當中。
幼教工作是基礎,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現在一切都在談創新,大興十幼一直在教改模式中摸索前行,“我一直鼓勵老師們大膽創新,通過互聯網思維尋找一條最佳的教育路徑”,李鴻娟說,“這是我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