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模擴張時期、以追求市場份額最大化為目的的營銷模式,已不再適應目前電信市場的競爭態勢:營銷重疊、基礎管理薄弱等問題逐漸凸顯;對區域整體發展形勢缺乏關注,無法適應多變的競爭格局。這些弊端都促使營銷模式轉型。
以地理位置為界限,統籌區域內營銷資源,為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全新營銷管理模式——微區域營銷,彌補了目前營銷模式的漏洞。通過細化市場、將市場劃分為若干個網格,建立若干個微區域團隊,整合微區域內的資源,既能發揮微區域內的協作效應,又能根據每個網格的不同屬性,因地制宜地進行差異化營銷。
中國移動N公司是一家地市級的移動通信運營商,擁有2500多名員工、600萬客戶。2013年開始,N公司對微區域營銷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年來,新入網客戶增長率較實施前提升了10%,客戶流失率下降了5%,終端銷售額增加了25%,客戶滿意度提升了10%,集團客戶服務單位增加了7%,員工流失率降低了6%。
設計思路
首先,對市區市場進行網格化劃分。
開展客戶分布、網絡資源、渠道資源等信息搜集梳理,是繪制網格地圖、開展精細化運營的基礎。N公司首先通過實地調研進行現狀摸底,明確區域所包含的客戶類型。根據調研結果,將客戶群體劃分為八大類,分別為:AB類集團客戶、CD類集團客戶、社區家庭市場、專業市場、商務樓宇、工業園、個人客戶、校園客戶。可將區域劃分為三大網格,分別為:主城網格、區縣網格、鄉鎮網格。同時,判斷每一類客戶群體分別歸屬于哪一種網格區域,繪制成表格。
然后,根據區域內資源,遵循“網格內資源均衡”的原則,進行網格劃分。在行政區域劃分的基礎上,根據客戶的特征因素,如客戶價值、客戶類型、屬地等劃分出的若干客戶群集合,以客戶聚類的方式實現渠道對區域市場客戶的無縫覆蓋。結合公司內部渠道設置情況,具體劃分步驟大致分三步。
第一步,片區劃分。按行政區域和基站覆蓋特性,將原區域劃分成若干片區。
第二步,微格劃分。根據行政區域圖在片區內以街道、主干路線或者河流及標志性建筑為邊界,結合直屬營業廳數量、輻射半徑和區域內預計的客戶密度等因素,進一步將片區細分為若干個微格單元。
第三步,客戶歸屬。再根據客戶的入網地歸屬、話務量集中地歸屬和業務辦理地集中地歸屬等,將客戶細分到各個歸屬片區,將城市劃分為幾個各方面資源較為均衡的區域市場。
同時,需要考慮某個區域的特殊情況,在某類客戶群集中的區域設置專門類型的客戶區域,發揮網格中主要客戶類型的區域性特性。
按照上述劃分標準來制定網格,就能最終實現無縫覆蓋。聚類客戶網格類型包括商業樓宇網格、工業園區網格、住宅小區網格、行業客戶網格、散戶網格和待建工地網格。
其次,按照網格內客戶的特點組建專業團隊。
微網格區域內組織和團隊的配備,需要分析劃定網格的市場潛力和競爭情況,進而決定網格化運營人員的結構。網格區域人員的配備需要考慮以下六大方面問題:第一,預測和規劃,包括市場規模、市場份額等;第二,商機管理,包括商機在哪里、機會價值等問題;第三,威脅管理,關注威脅的來源、威脅的性質、威脅的大小等;第四,標準方案支撐,包括營銷方案庫、個性化方案等支撐;第五,網絡資源規劃與配置,例如資源類型、資源數量、資源優化配置等;第六,人力資源管理,如人員配備、渠道協同、前后臺聯動等。
根據網格市場資源情況,N公司構建了“1+N”的團隊運作模式。“1+N”團隊運作就是要保證營銷的無障礙進入,保證信息情報及時獲取。根據網格規模(客戶數量、收入)、客戶類型以及競爭程度來配備相應的人員。
在無法改變現有渠道管理模式的條件下,“1+N”團隊運作模式通過將實體渠道、直銷渠道的人員集合在駐點上,以相應的捆綁考核措施將不同渠道的人員捏合在一起,為了責任區域內的業務收入與客戶發展的同一目標,激發各方的工作熱情與工作創新能力,良好溝通,有效協作,完成業務發展指標,實現公司收入和個人收入的增長。
專業的市場網格經營團隊主要包括四種角色:網格經理、聚類市場客戶經理、營業員直銷經理。他們組建起團隊對網格內的客戶進行走訪和服務,及時發現新增客戶的需求和存量客戶的需求,協同團隊進行客戶競爭和業務拓展,做好服務防止客戶流失。人員數量根據網格的規模和競爭形勢確定。例如,每10個商戶企業客戶配置1名聚類客戶經理,每100名客戶配置1名社區經理。
網格化經營責任制實行團隊考核和個人考核相結合的捆綁考核方式。團隊業績以網格內的業務收入、業務發展、基礎管理、市場占有率等為指標進行考核,考核指標可由公司統籌制定。個人業績由所屬渠道對團隊成員進行個人考核,考核辦法參照現有各個渠道的KPI考核辦法實行。
最次,市場網格經營團隊針對微區域實施差異化營銷。營銷要點有三個方面。
第一,全面了解屬地市場環境。每日統計并向網格內的人員通報客戶構成、常駐客戶數、語音客戶數、流量客戶數、競爭對手過網客戶數、重點營銷案常駐用戶辦理量等大數據的發展量及環比、同比情況,可挖掘客戶需求、客戶習慣等重要信息。
第二,及時掌握競爭對手最新動態。通過下發每日通報,超預警值指標在每日通報中及時預警,便于及時制定屬地應對方案。
第三,利用網格平臺系統的數據支撐,制定屬地區域個性化營銷方案。
數據支撐
網格平臺系統可實現四大功能。第一,超細分。使用基站網格化管理工具對管轄區域進行超細分。第二,大數據。在超細分基礎上,實現對區域大數據的及時通報。第三,精管理。分公司以大數據為依據開展分級管理,合理下達和分解指標,客觀開展績效考評等。第四,微營銷。屬地區域通過實時掌握大數據和競爭對手動態信息,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使用網格平臺系統,N公司建立了實時、閉環的精細營銷模式。構建網格平臺系統,包括平臺視圖(圖1)和信息流程。
N公司通過明確信息收集內容,根據信息制定了網格市場運營流程(圖2)。
進一步規范市公司-縣級分公司-網格的作業流程,明確各流程節點和職責(圖3)。
簡化運作流程,只需要四個節點、六個程序。如圖4所示。
配套措施
微區域營銷管理模式需要企業內部管理各方面的配套措施提供支持。
第一,優化組織架構,實施扁平化架構調整。
N公司成立了“自營渠道運營中心”,屬于N公司的下設三級機構,主要負責市區自營渠道集中運營。自營渠道運營中心下設四級機構,分別是“自營渠道室”、“終端運營室”、“高校運營室”、“運作支撐室”。此外,還設立了營銷中心,是N公司的下設三級機構,負責市區社會渠道(含末梢)的集中運營、家庭寬帶談點和營銷、CD類集團拓展、負責市區網格化運營。營銷中心下設四級機構,分別是“社會渠道一室”、 “社會渠道二室”、“營銷執行一室”、 “營銷執行二室”、 “營銷執行三室”、“綜合支撐室”。
第二,優化流程管理,提高效率。
圍繞集中化運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要求,對渠道相關工作流程進行重新設定,縮減流程損耗,降低人員需求,提高運營及管理效率。
第三,明確指標考核,實行差異化考核。
根據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以標準化產品管理為核心建立統一考核模板,向渠道網點及人員下達量化指標,并根據不同區域市場實施差異考核。
第四,統一營銷管理,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以效益提升為目標,集中營銷管理,實現統一的營銷指標下達、統一的營銷案解讀、統一的資源規劃、統一的促銷活動安排、統一的傳播口徑、統一的執行步調安排,打造新的渠道競爭優勢
第五,統一宣傳管理。
圍繞終端銷售核心,根據《營業廳宣傳展陳指導手冊》、《社會渠道展陳規范》等相關要求,統一負責廳店宣傳展陳的規劃和布置,有效提升渠道網點的終端銷售氛圍,實現渠道“一個聲音”的統一傳播效應。
第六,后臺工作集中化支撐。
通過稽核、投訴、物流等工作集中處理,削減廳店后臺工作量,使得后臺工作模板化、簡單化,實現服務廳“零專職后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