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雙眼皮,眉毛濃而且高,1980年出生的中國建材集團北新房屋項目經理蘇志雄看起來像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可能是因為曬得比較黑的原因吧。”他這樣回應。
其實現在的他已經白多了。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在贊比亞出差的蘇志雄迎來了自己最黑的階段:從照片上看,他的臉色與身旁的黑人工友難分上下,同樣露出兩排閃亮的白牙,不仔細看看不出區別。“剛去的時候很不習慣,要不做防護的話半小時就能曬爆皮。”
根據與贊比亞達成的協議,蘇志雄所在的北新房屋負責為當地建造60萬平方米共4527套新型房屋,涉及資金6億元人民幣。在此之前,絕大多數的贊比亞人在兩棵大樹之間拉起一根繩子,搭一間窩棚,一家人就住進去了。
蘇志雄和他的同事,要先按照當地人的喜好對居住地布局進行規劃設計,然后使用國內運去的石膏板、輕鋼龍骨等標準化材料,頂著烈日手把手教當地工人在現場組裝出一套套房屋,并完成精裝修。
當地工業物資極度匱乏,“一根在國內任意一家五金店都能找到的水管彎頭,在贊比亞要專程到首都才能買到”。盡管如此,一年半的時間,4527套房屋全部完工并陸續入住,被當地人稱為神速。蘇志雄說:“當地人自己蓋房,有時候鋼筋綁上了,買水泥可能要等三五個月,而且水泥很貴。”贊比亞僅有一家水泥生產商,每噸售價折合人民幣2800元,是國內的10倍。“剛開始我以為是因為供需失衡,后來發現不完全如此。”
北新建材股份董事長兼北新房屋董事長王兵介紹說,以贊比亞為代表的非洲國家,雖然經濟發展水平亟待提高,但當地人的環保意識在很大程度上與歐美國家接軌。“當地注重資源和環境保護,像水泥、磚這樣不可再生的產品,會加收很重的資源稅。”這就使得當地的磚混房屋造價非常高,不使用水泥、磚等傳統材質的新型房屋在價格、環保等方面的表現受到了當地人的熱烈歡迎。“當地人說我們使用技術服務他們,而不是來掠奪資源的。”
在國內,同樣類型的產品也得到更多的關注。新農村改造和新型城鎮化,成為此類產品的主戰場。成都青白江、山東棗莊、寧夏銀川、北京平谷、密云等地已建成了一批。基于該產品的環保特點,新型房屋項目所在地往往被稱為“綠色小城”、“綠色小鎮”。
桃花地波折
從贊比亞回國后,蘇志雄被派到北京密云縣石城鎮,成為桃花地項目的現場指揮。跟贊比亞項目一樣,他主要負責現場進度指揮,物料供應計劃。
還有一點是贊比亞時期所沒有的,跟當地村民打交道。
2012年,北新建材與密云縣石城鎮簽訂協議,承建了北京市首個新農村項目示范小區。項目初期,村民看到整個房屋建造沒有磚瓦木料,沒有混凝土,只是一些鋼架子和石膏板,以及大堆輕飄飄不認識的材料。
盡管蘇志雄和其他技術人員不厭其煩地介紹房屋本身的各種優勢,比如房屋內部隔音效果可達到五星級賓館效果,巖棉材料的使用使得房屋的防火時間可以達到2小時,房屋保溫防熱性能更好等一系列優勢,但第一批愿意嘗試的村民只有8家。
蘇志雄只好督促施工人員加快進度,希望成品能夠改變村民的想法。
石城鎮附近旅游景點眾多,當地農民早已把旅游接待當作謀生手段,所以房屋一般設計為上下兩層結構,一樓自住,主要用于接待游客的二樓鋪設了木地板。
《國企》記者參觀時注意到,新型材料的使用,使得房屋自重和墻體厚度大大降低。“外墻是250毫米,內墻是126毫米,只有傳統房屋的一半左右。所以新型房屋的得房率,也就是所謂的地毯面積達到90%,普通房屋一般是82%。”北新房屋總經理尹稷華介紹說,這批房屋為6室3廳3衛1廚1儲,總建筑面積只有197平方米,精裝修后的造價為2500元/平方米,略高于當地農民自建房(無裝修)水平,與裝修后價格基本持平。
在一樓的主臥室,預留了一個吊炕的接入口。“吊炕是密云民居的一大特色。盡管房屋本身已設計有地暖,但還是尊重了村民的這一習慣。”尹稷華又指著廚房單獨向外開的一扇門說:“農村要殺雞宰鴨,要不留這個門會弄臟客廳地板。”
第一期8棟房子完工交付后,觀望的村民態度發生了明顯變化,紛紛找到蘇志雄,愿意住進這樣的房屋。“當地既是山區,又是密云水庫庫區,通過整體規劃節省出來了一片土地的拆遷補償款以及新農村改造補助四部分資金,足夠支付新房子的造價。”
現在,該項目46套新房已經全部完工。一排排的二層小樓和獨立小院,矗立在道旁,頗有點聯排別墅的感覺。
北新房屋的產品有三個系列,桃花地項目是針對新型城鎮化的中檔產品,還有針對旅游度假的高檔產品。更多的則是針對新農村改造的普通產品,即主體房屋不設置衛生間、廚房,一樓預留了谷物、農具堆放空間,不鋪設地板,改用水泥地面,房屋開間也更為寬闊。“這樣每平方米的建造成本下降到1800元左右。”尹稷華說。目前玉樹、雅安均采取了這一方案,“因為房屋抗震性能非常好,可以抵御震源在5公里的8級地震。”
居住革命
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發生后,大部分遇難者死于房屋倒塌造成的二次傷害。地震頻發的日本,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十年前就提出了新型房屋的概念并大力推廣。目前,日本的新型房屋比例超過70%,輕質化、一體化、鋼結構的特點,使得地震傷亡人數大大減少。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新型房屋比例也很高。
反觀國內,汶川地震也好,玉樹地震也好,房屋倒塌帶來的人身傷亡觸目驚心。“麗江發生一次4.6級的中等地震,居然有幾萬間房屋倒塌,中國農村的房屋質量讓外國人目瞪口呆。”王兵認為,中國大部分農村往往是娶媳婦蓋新房,所以房屋使用很少超過一代人,自然也就不注重其質量。頻繁蓋房拆房不僅造成了能源、資源的大量浪費,而且帶來了農村因婚返貧等社會問題。
傳統的磚混建筑要使用大量黏土磚,由于燒制黏土磚會破壞耕地,造成污染,所以北京市禁止開設磚窯。但由于需求量大,河北境內圍繞著北京市有大量磚窯,造成的污染一樣會飄進北京。“住建部提供的數據表明,中國住房平均壽命為27年,建筑材料生產與建筑施工過程中消耗了中國49%的能源。”王兵說,由于保溫、防曬性能較差,所以房屋建成后使用暖氣、空調也會消耗大量能源。“每一個人都是PM2.5的制造者。”
2002年,中國建材核心企業之一的北新建材組建了以新型房屋建造為主業的北新房屋。
“最開始引進的是日本新日鐵的技術,之后又引進了澳大利亞的技術。”尹稷華介紹說,引進技術主要集中在輕鋼結構加工領域。后來北新建材將自身技術與引進技術相結合,產生了目前使用較多的第三代技術。
桃花地項目使用的就是第三代技術,全程沒有使用水泥、磚塊,鋼結構沒有焊點,90%的材質可以循環使用,組裝過程無粉塵、噪聲較小。“比如石膏板,我們的材料來源是電廠的脫硫石膏,基本能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節能環保。”
這種房屋的設計壽命為95年。蘇志雄說:“基本可以實現一房用三代。因為房屋主要依靠四周承重,所以中間的墻體可以移動,格局可以變化,能滿足家庭多樣化需求。”
尹稷華認為,第三代技術中,房屋與地基的一體化特點,使得其防風功能顯著加強—可以抵御12~14級臺風。“國家海洋局前不久在舟山群島召開的會議上,就提出海島房屋建設要以北新房屋為模板。”
現在,北新房屋正在研發第四代技術。新一代技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屋瓦與太陽能板合二為一,基本可以實現脫離電網獨立運行。此外,新技術還可以實現廢水零排放。一旦采用該技術的產品大規模推廣,將對現有社會產業形態乃至生活方式帶來巨大沖擊。
綠遍中國
北新房屋成立后,宋志平非常重視,曾經召集多地縣長給他們上課,推廣這種新型產品。
“因為新型房屋以五層以下為主,所以我們一直致力于在小城鎮和農村進行推廣。最開始我們試圖跟農戶單獨接觸,后來發現這條路是走不通的。中國的城鎮化建設和新農村改造多是整體推進,所以還是應該與地方政府充分溝通,得到他們的支持后再從規劃環節入手,逐步完成整個村落乃至城鎮的設計、施工。”王兵說。
十八大召開之前,北新房屋的產品推廣有進展,但遠未達到理想效果。在王兵看來,十八大上提出的“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概念,使得各級政府對節能環保的重視程度有了飛躍式提升,成為了北新房屋發展的重大轉折點。
2013年以來不足300天中,有超過200個由各地方政府組成的考察團來到密云,參觀桃花地項目,并簽署了多項試點協議。
四川省長魏宏表態稱,要在四川建設一萬套試點,重點是雅安災區。“今年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雅安災區視察時,提出了災區房屋的六字要求,即‘安全、美麗、放心’,四川方面認為北新房屋的產品完全符合這一要求。”
四川廣安市政府考察后,決定在五縣三區開展試點。為尊重村民意見,組織試點村莊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村民代表組成的團隊集體參觀,現在已全面動工。
河北省委下發了十號文件,要求在5個市開展新農村改造試點,提出試點區域1995年之前的房屋要拆遷改造,1995年之后的要進行節能改造,北新房屋總體負責。
在此之前,新農村改造的一大特點是集中安置,住進高樓。由于可以明顯節省土地,地方政府積極性很高。比如天津的明星小區華明鎮,就通過借地搬遷節省了8000畝土地,原有宅基地復墾外,節省出的8000畝地用于商業用途,支付了搬遷成本,得到了多位國家領導人的關注。
然而,農民原有生活習慣與高密度居住模式的沖突,導致了這一模式遭遇諸多矛盾。實際上,這樣的問題隨處可見。《國企》記者在回家探親時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愿意住一樓,被迫住在樓上的通常會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從而引發鄰里糾紛乃至斗毆。
與上述形式相比,北新房屋的解決方案盡管更容易為村民接受,但相對占用面積較大,即每戶兩層樓,獨院占地2分。那么熱衷于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能不能接受呢?
“我們采取的是‘養雞’模式,即示范項目建成后,隨之就近布局綠色建材生產項目,因為建材是短腿產品,運輸半徑不可過長。所以說,我們是把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結合起來做的,能夠為當地解決就業、稅收和工業轉型,比賣土地的‘殺雞取卵’方式更能得到認可。”
王兵說,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這一模式的優勢。“下一步,我們會在更多區域建設桃花地這樣的示范項目,讓當地政府和村民能夠近距離體驗。”
華明鎮就慕名找到了北新房屋,希望在下一步的改造中,能夠找到更適合農民的居住模式。“到時候,可能會有四層樓住兩家,但分別開門,各有獨院。”
隨著更多人對這一趨勢的認可,不少具有同樣業務形態的公司雨后春筍般冒出來。面對即將到來的激烈競爭,王兵認為,一方面北新房屋背后有北新建材乃至中國建材這一堅強后盾,能夠提供所需的80%材料,使其具備了全產業鏈的掌控能力。“現在國內是推廣時期,利潤空間不大,全靠我們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才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新型房屋與智能手機一樣,是一個系統產品,需要不斷更新,而且國家有規范標準,監管相對較為嚴格。
目前,在中國建材集團內部,新型房屋已成為重點布局方向。前不久,宋志平在拜會山西、貴州主要領導時,著力推薦了綠色小鎮模式。“我們認為,未來的趨勢應該是制造商向集成商轉變。”王兵透露,前幾天格力電器找到了北新房屋,商談電器與新型房屋融合問題。“我們要掀起一場居住領域的技術革命。”
編輯/伯倩 chinasoe@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