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貸過款的一個大學教授發現自己到銀行無法繼續借貸了,即使他資信等級高也無濟于事。但他的問題在91金融超市很快得到了解決。
91金融超市里的金融產品應有盡有,對接個人和金融機構雙方的需求是這個網上超市在做的事情。C端免費,B端收費,將傳統的線下金融中介服務搬到線上,通過這一導購平臺,標準化、透明化、高效率、免費的互聯網模式解決了傳統服務模式存在的收費高、不透明、服務參差不齊等弊端。
如今,91金融超市這個“紅娘”目前每天的貸款交易額超過3億元人民幣,累計服務金融產品消費者數十萬人次,與他們合作的金融機構,包括工商銀行、渣打銀行、陽光保險、大地保險等300余家。

2014年將是互聯網金融的爆發年。已在這個領域默默耕耘3年的91金融超市在創始人兼CEO許澤瑋的帶領下,跑在了風口上,就要飛起來。“2015年還會繼續爆發,2016年將開始見真招。”許澤瑋告訴記者。
革金融中介的命
貸款200萬元人民幣需要兩萬的手續費?這種情況其實層出不窮。2011年,本來條件很好的一個朋友,但去一家銀行沒有貸到款,于是只好去找擔保公司。擔保公司幫他找了一家銀行,最后收取了1%的手續費。
而實際上,只要找到熟悉銀行的人,那人是可以免費貸款的。許澤瑋聽到后感慨萬分。金融信息如此不對稱,加之他從小在家庭餐桌上的“耳熏目染”——爺爺爸爸媽媽都在銀行工作,家里人沒事就談銀行的事,他開始思考,能不能利用網絡的力量改變這一現狀?
不同金融機構對風險的定義千差萬別,但普通消費者對這些信息并不知曉。即便略有所知,一家家去跑也很頭痛。許澤瑋介紹,在讀的大學生如果想買一部5000元的手機,大銀行是不愿意貸款的。因為銀行認為這應該靠信用卡解決。但對于某些信貸機構來說,只要是正規大學的在讀生就可以放貸。
于是,他開始搭班子、建隊伍。2011年9月1日,許澤瑋的團隊正式成立,他將網站命名為91金融超市,開始革金融中介的命。一方面他們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便于購買;另一方面,站在金融機構的角度,便于他們推銷保險、貸款等產品。很快,張穎、田溯寧相繼投資。
那些每天接到擔保公司打電話的人,也可能收到91金融超市貸款的信息。自90年代遲遲才開始緩慢發展的中國擔保行業直到今天仍然良莠不齊,許澤瑋說,91金融超市要把中介里邊不好的清洗掉,留下能給用戶提供增值服務的價值企業,最終促使金融信息服務行業的升級。
先發一步練內功
300多家金融機構的積累并非一蹴而就。許澤瑋回憶,最初他們合作經驗尚淺,再加上一開始就去找總行,并沒有想到去找業務部門,碰了不少壁。還好他們堅持了下來,有了幾個大行的攻堅,然后開始突破。
2013年,許澤瑋和他的團隊突然發覺,他們已經站到了風口上。過去找金融機構挨個去談的狀況已經徹底發生了改觀,現在已經是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找他們,許澤瑋的時間要挨著排了。從金融電商到金融大數據,再到互聯網金融,他們做的就是時下互聯網圈最流行的事。
這一年,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額寶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掀起了巨浪,接著,百度、騰訊等大佬的理財產品也相繼跟進,更有不少的P2P企業攪動得這個行業風生水起。
悄無聲息中,先行的91金融走在了前列。盡管互聯網金融大火,但目前和他們模式近似的企業并不多。
這完全是許澤瑋自創的模式。在海外,一般銀行多,服務好,用戶并沒有這些需求。這是中國特色化的生意。
在悄然的積累中,91金融超市樹立起了門檻。許澤瑋介紹:首先是用戶數據的獲取;其次是機構的引入,其他同類企業再要做同類的事情也需要一步步去談,去積累;而且,他們已經構建起一整套自己的系統和模型。去年11月,91金融超市獲得國內首張金融信息服務牌照,成為全國首家獲得金融信息服務牌照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緊接著,12月,他們又面向國內初創企業,聯合多家國資銀行推出了“91金融增值寶”理財產品服務,幫助企業進行高附加值財富管理,盤活資金。這也是中國國內首個針對創業企業的高收益理財產品。
站在風口上就是拼內功的時候了。除了外來產品的銷量節節高以外,91金融超市的自有品牌增值寶以每周一兩億元人民幣交易額的速度在增長。接下來,他們還將推出增值寶二號、增值寶三號。
2014年,91金融超市的業務將會從北京擴展到全國80個重點城市,超市品類更為豐富多樣。在許澤瑋的規劃里,2016年他們將沖擊A股主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