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50%以上程序員相對集中在北上廣深,年齡大多在25~35歲之間,6成未婚且多為男性,他們最大的需求是結婚、買車、裝修、旅游,以及很多其他大額的需求。”宜信宜人貸總經理方以涵表示。基于數據分析,宜人貸針對程序員人群推出了“碼上貸”,后期,宜人貸還會針對更多不同的細分市場推出個性化服務,讓都市白領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質。
探索轉型以來,宜信的總體戰略是花5年的時間成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行業標桿,而宜人貸是宜信為稅后月收入4000元以上、擁有良好信用的都市白領提供信用借款的重要品牌。
“從細分客戶群來看,宜人貸整體來講是面對收入比較高的年輕客戶群體。”方以涵進一步解釋道。

2012年上線至今,宜人貸累計放款金額已經超過10億元。而宜人貸又在嘗試把目標用戶群進行更精細的劃分,于是“碼上貸”應運而生。
快速迭帶的互聯網氛圍催生“碼上貸”
“碼上貸”的誕生很偶然。有一次,宜人貸的一個產品經理,被宜信安排到清華參加市場營銷高級研修班。其中,這位產品經理需要通過做項目,研究其客戶的畫像。在這個過程中,他通過分析客戶的數據,發現其工薪階層的用戶中竟有8%都是IT人士。
隨后,宜人貸進一步對這些客戶進行分析,發現在這些IT人士中,月收入超過5000元的占 65%以上,其中76%的程序員學歷在本科以上,而且也都是在大城市。工作穩定、收入較高,有購房、裝修等需求,這顯然就是P2P平臺需要的安全的客戶人群。方以涵表示:“從過去的數據來看,我們的客戶里面IT人士表現的風險數據是非常好的。我們公司里的員工也是,這些IT從業者的工資都是越來越高,市場供不應求。”
嗅到這個商機之后,宜人貸很快就推出了針對程序員的產品——“碼上貸”。 “宜人貸是典型的互聯網公司,鼓勵創新、試錯、快速迭代,用數據來測試。現在實行項目制,每一個同事都可以出來立項去嘗試。”方以涵進一步解釋,宜人貸鼓勵員工去試錯,提供預算支持員工去嘗試一些短期項目。
宜人貸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不斷深挖細分人群。“碼上貸”是專門為從事IT互聯網產品、技術等相關工作的群體,開辟借款綠色通道,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借款門檻和資金成本都非常低。“這是我們個性化服務中間的一個產品,以后我們可能還會推出面向其他的人群解決其他的需求,比如裝修,甚至更小的一個需求。”方以涵暢想著。
不過,方以涵也指出,“碼上貸”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應該在各個環節,包括申請的過程,可以少提供資料;包括審批的過程可以簡便。可以多利用移動端,手機上點兩下就能完成借款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靜心做好風控
2011年, 在美國發展的方以涵有了回國創業的想法,與宜信公司CEO兼天使投資人的唐寧溝通后,唐寧成功勸說方以涵加入宜信先了解中國市場再創業。
方以涵在美國,有豐富的搜索引擎、互聯網產品和營銷方面的經驗。方以涵到宜信后不久,就迎來了了2012年、2013年互聯網金融熱潮。
“互聯網金融尤其是貸款,人的衣食住行、金融需求是非常大的需求。首先市場是非常大的,美國也是萬億級市場,我認為中國也是有萬億級這么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方以涵看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前景。
2014年互聯網金融爆發,互聯網巨頭、銀行、券商等企業蜂擁進互聯網金融。方以涵也感受到了壓力:“從整個行業來講,玩家很多,良莠不齊,如何在風險能控制的程度之下,把業務做大是關鍵。金融的核心還是風控,需要一些時間的驗證。”
這3年來,宜信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方以涵感嘆,“我來宜信的時候只有8000人,現在是30000多人。很多產品是宜信當年的“小矮人”,現在成為“白雪公主”,宜人貸也正在成長為“白雪公主”的過程中。”
方以涵的目標,是要做線上P2P平臺的第一,不管是從量還是用戶數目來講,他們有非常細致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