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西安、河南、內蒙……”劉杰的腳步一直沒有停。
身為銳珂醫療大中華區總裁,劉杰時常走到二三四線城市,用腳丈量中國市場。自2007年從柯達剝離、與世界500強的加拿大 Onex集團正式聯姻的銳珂醫療,已經走過了7年之癢。
銳珂醫療中國每年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面對記者,劉杰很是自豪。銳珂醫療全球CEO凱文·赫伯特當時給他的KPI是:剝離柯達后,銳珂的業務不受影響,獨立運作起來,客戶不流失;在單獨業務上,銳珂也不能受影響,在保持原有業務的基礎之上要保證增長。
“都做到了”,劉杰稱,銳珂醫療近年的速度還高于醫療器械行業的平均水平。如今,銳珂在全球 170 多個國家有分支機構,在成像和醫療 IT 方面處于多種技術進步的領先地位。其在中國市場的比重超過美國市場,成為銳珂的重中之重。
業內分析,銳珂及時調整策略、因地制宜,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醫療器械市場“三駕馬車”——GPS(GE、飛利浦、西門子)一統天下的局面之下,銳珂醫療專注精細化運營,先一步搶灘二三四線市場,走出了一條自己的中國路。
先一步搶灘二三四線
赫伯特很是滿意這樣的中國速度,他如今還會一年來兩次中國。可曾經的銳珂卻遭遇坎坷。2006 年,柯達斷臂自救的新聞在業界引起了巨大轟動。柯達醫療被 ONEX 并購后更名為銳珂醫療,當時銳珂的前途未知,劉杰也面臨著是去是留的選擇。
但他沒有猶豫,決定帶著銳珂重生。“銳珂在產品結構等方面,雖比不上GPS,但某些領域還是很強”,劉杰稱,在策略、管理等方面,銳珂獨立后并沒有走彎路。
首先,策略一定要對,不然怎么努力都錯;其次,需要具備很多有不同技能的人去實施戰略,要有研發、市場、銷售等;此外,速度也一定要跟得上,不能慢得三五年還在執行老舊的策略。
銳珂要精細化到每一步,堅定跟隨市場、大形勢走,并不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隨意而行。劉杰介紹,前幾年,中國加入WTO后,國門打開,市場亟需好的技術,所以銳珂立足高端,把最好的技術從美國、歐洲帶進來。最近這些年,相關方面認為,要使老百姓看得起病,不一定追求高精尖,要老百姓消費得起、用得好。所以銳珂立足基礎醫療,投入大量的研發資源,保持優勢,把功能簡化,開始服務于地方醫院。

即時調整,有好的策略,好的團隊,快速的執行效力,三者有機整合。這也是銳珂醫療這幾年長足進步的基礎。
因此,重啟后的銳珂,早早就決定“立足中國,服務中國”,開拓并深耕三四線市場。只做自己擅長的、精細的點,不在大的方面與GPS硬碰硬。他們很快去精細把握中國地方的脈搏,讀懂二三四線市場。
地方上的人們不用再乘車去很遠的省城或市區做CT之類的檢查了,走著就能就近在縣城或鎮上的醫院完成檢查。不少地方醫院的配備越來越先進,人才越來越多了。地方醫院“鳥槍換炮”,這是醫療設備廠商的增長藍海。這是劉杰不斷用腳丈量下沉渠道市場的結果。
相關數據顯示,自2001年到2013年間,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銷售總規模從179億元增長到超過2000億元,翻了近10倍。但這仍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需求,各國產、跨國企業都要源源不斷地給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注入新血液。當時下GPS(GE、飛利浦、西門子)等巨頭也預見到基層醫療市場的價值,紛紛實行了藍海戰略、蒲公英計劃等,將渠道下沉之時,銳珂已經先行一步。
如今,“會看病的機器人,自助打印終端銳影系統……”接二連三的,銳珂總能拿出自己的拳頭產品。在二三四線市場,無論是信息化,還是移動醫療等前沿技術,醫療器械市場耳熟能詳的都有銳珂。
下沉渠道的煩惱
當然,銳珂醫療也會在一些方面感覺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渠道下沉也有煩惱。
X光機、透視機……在一些地方,人們去照片子,但透視是國際上淘汰10年以上的技術。劉杰發現,西部還有很多這樣的地方,將淘汰產品作為唯一的最值錢的機器在用。“盡管中國的大城市和國外并沒有什么差異,但落實到中西部,中國市場城鄉的差異太大。情況非常不樂觀。”
而且,盡管當下中國的農村醫療市場發展比前幾年好很多,城鄉差異也不斷在縮小。可是,單單在硬件方面修醫院、買設備其實遠遠不夠,三四線市場的軟實力仍然孱弱。劉杰舉例說,很多醫生的診斷水平比較弱,也因為沒有病人看,沒有練手的機會。因此,銳珂希望,未來幾年相關方面能多花點時間培養能真正“看病”的人才。這樣,銳珂醫療才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即便如此,也仍然不夠。劉杰感慨,在一些地區,有設備,也培訓人,試著讓一些醫院先發展起來,比如有大學的教授愿意給醫院提供免費的服務,但這并不持續,合理的補償機制也很重要。真正要下沉到二三四線渠道,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這其中,信息化引導也很重要,他們希望定期和地方交流,能解決一個地方是一個地方。
在一些三四線城市,越下沉的渠道可能往往決策者不太懂醫療,難免會導致一些誤判。劉杰感慨:“資源買了以后不是雪中送炭,很多是沒有效率的投入。”因此,銳珂要做很多的工作,告訴地方,不一定便宜的設備就不好,便宜不一定就是淘汰產品,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當然,在二三線市場,也不一定是最便宜的設備。”劉杰又解釋,廣東一帶的鄉鎮衛生院,銷售就能達到4億,在西部一些地方,卻遠遠達不到該水平。中國市場各地的差異極大,需要精細化因地制宜。渠道下沉是項復雜工程。
此外,要讓軟實力跟得上硬設施,銳珂期望通過競爭促進步。“把公立醫院一家獨大的局面打破,有競爭才有進步”,劉杰說,這樣才能徹底改變。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為,當下的競爭還遠遠不夠。
銳珂醫療任重道遠。與此同時,眾所周知的是,醫療設備是高附加值、高技術的產品,尤其是高端設備附加值更高,如今,銳珂也在向高端醫療設備上往回延伸。銳珂醫療在專注的同時也不忘精細做好發展型的規劃,其策略不斷在因地制宜。
環顧全球,前不久西門子也把醫療集團獨立出來,未來可能單獨上市或是出售;回望國內,相關方面也在加大對國產中高端醫療企業的扶持,這對銳珂來說都意味著更大的機遇與挑戰。在今后,銳珂還會注重拓展產品結構,延伸到其他領域,做并購,做研發,不忘推陳出新,加速信息化、移動醫療、醫療大數據等的建設,“追求長期、持續的增長。”劉杰說。走過7年的銳珂,下一步里程才剛剛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