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商業時代》:英特爾在智慧城市的發展中顯現出了怎樣的優勢?
柏安娜:在云計算方面,越來越多的公有云服務商參與進來,比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他們的加入更好地幫助了智慧城市項目的落地,這塊業務讓他們每年都收獲了超過2位數的增長。回到你的問題,我們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云端交付的服務很強。
另一個優勢體現在高性能計算方面,去年這方面業務的增長達到了21%,因為高性能計算可以通過一種模擬的方式,而不一定非得要通過物態的建模來實現,所以節約了智慧城市落地的成本。
《數字商業時代》:關于智慧城市,英特爾在哪些領域尋找到了突破口?
柏安娜:很多領域,我就舉一個醫療這方面的案例。醫療市場是可以從大數據解決方案方面獲益的一塊業務,在這方面基于物聯網的發展,基于終端設備方面的發展,我們可以更好地來應用于特別像中國這樣人口老齡化正在加快的社會。
比方說,在中國有很多老年人,我們針對這個新的社會發展趨勢提出了一個叫做“無所不在的照護”,對老年人的照護不一定只是局限在醫院,也可以在家里更大方便性地實現對老年人的照顧,在這方面可以更好地管理老年人照護的成本。使用個人設備、終端設備更好地進行數據的分析、收集和應用,來打造對老年人更加友好型的社會。我們和中國政府進行這方面的合作,同時也和中國的一些OEM,和集成服務提供商共同進行這方面的開發。
《數字商業時代》:對于“無所不在的照護”有具體的案例嗎?
柏安娜:比如說在美國,最大的醫療服務提供商就是通過和我們的合作,我們每年幫它節省10億美元。如何能夠節省10億美元呢?就是應用大數據的技術更好的追蹤系統,這個追蹤系統可以關注這些高危的患者,然后到平時他們的家庭生活中間去更好地預防,來減少他們去醫院或者診所接受醫療服務的幾率。通過這些大數據的使用,我們可以把這“無所不在的照護”發揮得更加充分,讓人們可以生活得更加健康,同時健康的成本也可以更低。
《數字商業時代》:英特爾在中國關于智慧城市的推進計劃是怎樣的?
柏安娜:我所負責的業務有一支專門的團隊,是一支中國本地化的團隊,他們就是在研究和推進智慧城市的部署。我們在中國進行了很多智能交通方面的解決方案設計,比如說在控制交通流量、在減少事故發生方面。我們和中國好幾個省進行了合作。
英特爾和中國合作的方式是這樣的,我們通常會和一個省來合作,幫他們制定一個藍圖計劃,然后從邊緣到數據中心,一系列的技術與應用進行統一整合,然后和我們中國的OEM進行合作,去開發技術和應用。在技術上能夠推出端到端更加適合在英特爾的技術平臺上使用的應用,來更好地適應我們在中國這方面的一些需要。
我們在北京建立了“中國云創新中心”(CCIC),這個中心就是讓我們的合作伙伴到這個中心來建構和測試他們基于云端和大數據的服務平臺,打造大數據架構和云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