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闡釋】
詩歌以升華的激情,凝練的語言,靈動的意境,吸引著每一個熱愛生命的人。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閱讀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現代詩歌賞析題在中考中應運而生。縱觀2013年全國各省市中考語文試卷,我們發現較淺易的、有定評的現當代詩歌開始走進考卷。具體說來,就是以抒情詩、哲理詩或內涵深厚的詩為主,設題多趨向于詩歌的內容和形式,命題范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注意把握現代詩歌朗讀的節奏、語調、重音等。⑵對現代詩歌重點句的理解與品析。⑶詩歌中表現手法的運用,把握詩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義。⑷理解詩歌的主旨,評價作品的思想內涵。⑤體驗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從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中考回放】
例1.(2013年湖南省衡陽市附加題)閱讀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完成后面的題目。
為選擇的路
● 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返回/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結合句子的內容解釋第一節中兩個加點的詞。
① 涉足:_______________ ②萋萋: ____________
2.詩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這首詩的主題?
【解析】 本題考查了考生對現代詩歌閱讀理解能力。1題考查了詞語解釋能力,做好本題考生一定分析該詞語前后語境,選擇恰當意思解釋即可。2題考查了考生對文章題目中的“路”的理解,做好本題需要考生仔細閱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寫作時的思想感情,這里的“路”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不是指自然界的路,而是象征了人生之路。3題考查了對本詩主題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可以從以下著手:⑴從詩歌背景入手。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經歷及作品的時代背景,從而為主題找尋社會生活的依托。⑵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標題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內容,有的標題揭示了作品的線索,有的標題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調。⑶從詩歌的感情色彩入手。體味寫景的詞句的冷暖色調,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歡快欣喜,還是憂愁悲傷等。
參考答案:1.①涉足:指進入某種生活環境或生活范圍②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2.“路”象征著人生的選擇3.提示:詩人通過敘述對森林中兩條路的選擇,說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許多重大的選擇,一旦確定了要走的道路,就會決定一生的命運。(意思相同即可)
例2.(2013年貴州省貴陽市)閱讀上面詩歌,請從文學欣賞的一兩個角度進行賞析。
青春寄語
● 佚 名
孩子,你們的眼眸里
青春在嘩嘩作響
流向那等待開墾的時光
這是你們的早晨
黎明的歌聲多么嘹亮
希望棲息在陽光的肩膀上
你們的夢想
還掛在青青的葡萄架上
風一吹,一粒粒綠色的青春叮叮當當
孩子,從現在起
你們要學會仰視,要學會自強
讓目光永遠飛向靠近太陽的地方
青春美啊
美在熱情
美在力量
美在自信
美在堅強
美在血脈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
孩子,青春是一支動聽的歌謠
它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起航
人要活,就活得熱烈,活得充實
要活得像一團火焰,把周圍照亮
任憑千里冰封,鳥獸藏跡
你們也要燃燒出人生的精彩和輝煌
(本詩有刪改)
【解析】 本題考查了對現代詩歌的賞析能力。詩歌賞析可以從語言角度賞析,一定要聯系全詩主旨,反復咀嚼品味,領略含義深刻、雋永的字詞,把握作者煉字煉意的技巧,進而通過調動想象、聯想、比較等方法來仔細品味其深層含義。可以從意境上賞析,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繪的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詩歌的主題通常是借助它來表達的。詩人常通過一系列相關意象的組合,構成具有特定意義的意境,或者雄渾開闊,或者蒼涼悲壯,或者清新明麗等。還可以從思想感情反面賞析,賞析時,可以從感受詩情入手。在具體分析中,考生如果能正確把握作者的喜憂、愛恨之情,就能正確判斷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頌什么,痛斥什么等問題。最后還可以從表達技巧方面賞析,現代詩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所以要全面深入地欣賞詩歌,就必須感悟詩歌的表達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擬人等詩歌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效果。考生從以上任選一兩個角度,用凝練語言賞析即可。
參考答案:1:全詩洋溢著活潑的生命力,明朗而耐讀,積極而又生氣。詩歌以一個未出場的“長者”對青年人喃喃細語的口吻,娓娓道來,塑造了這位仁慈親切,充滿智慧的尊長形象。“長者”在語重心長地告誡青年人要抓住青春的時光,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梳理遠大的理想。“希望棲息在陽光的肩膀上”“ 讓目光永遠飛向靠近太陽的地方”“ 血脈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 燃燒出人生的精彩和輝煌”這一句句諄諄教誨,營造了一種情與理有機統一的深廣意境,表達了“長者”對青年 的激勵鼓舞和殷切希望。2:全詩就語言而言,明快有力、辭義暢達,有些詩句哲理性強,意味深長,值得細細咀嚼品味。如:“你們的夢想,還掛在青青的葡萄架上叮當作響”,寫出了青春夢想的青澀,還需要陽光的普照,時間的考驗;第三節連用五個“美在……”的句式,是“長者”在對青春的禮贊,更是長者經過生活的積淀,歲月的雕刻后對青春的一種理性認識,五個“美在……”高度概括了青春的特點——“熱情”“力量”“堅強”還有“血脈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明快有力,淳厚精警。3:全詩用第二人稱的口吻,親切自然。或排比——寫“青春美在熱情、力量、堅強”,或比喻——寫“人要活得像一團火焰”,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意味深長,既寫出了青春活潑而有生氣的特點,又寫出“長者”寄予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值得細細咀嚼品味。此外,全詩押ang韻,韻律優美,讀來朗朗上口。全詩情真意切,氣貫長虹,動人心弦,引人共鳴。就像一首青春之歌,催人奮進。
【解題方法】
1.品味意象,體會意境
所謂意象,就是寄托作者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只有抓住詩歌的意象特征,才能較好地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所謂意境,就是作者調動生活積累,運用藝術表現手法,整合各種意象,使主觀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境界。鑒賞現代詩歌的意境時,首先要對詩歌的直觀形象和畫面進行聯想和想象;其次要從品味詩歌的語言入手,感悟到詩歌的意韻之美。一般來說,意境都是由現代詩歌所選用的意象創設出來的。因此,考生在鑒賞現代詩歌時要善于品味意象,從而拓展詩歌的意境。如果不能體會其意境,自然也就不可能真正進入詩歌所創設的審美世界。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作者面對康橋的自然風光,選取了“云彩”“金柳”“夕陽”“清荇”“柔波”“清潭”“青草”“星輝”“夏蟲”等意象。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在詩歌中被作者賦予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這些典型的意象勾畫出了康河的嫵媚動人。現代詩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題技巧⑴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概括景物的氛圍⑵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意象,把握主旨
許多現代詩歌在感情表達上秉承了古典詩歌“貴含蓄,忌直露”的特點,作者往往是有話不直說,有情不直抒,而是通過具體意象進行委婉曲折的表達。而現代詩歌的主旨就是詩中所表達的作者的理想志向,所闡述的人生哲理,所蘊涵的美好情操,或對社會、對人生、對歷史的總結等。無論現代詩歌的情感和主旨含蓄還是直露,都與詩歌的意象有密切關系,所以領會現代詩歌的情感和主旨要立足詩歌的意象。如艾青的《礁石》就是借“巍然挺立”的礁石形象,表達詩人對被壓迫人民抗擊舊世界暴力的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的贊頌。 現代詩歌思想感情解題技巧⑴指出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⑵結合詩歌內容加以分析。
3.立足意象,分析語言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詩歌表情達意的載體。現代詩歌的語言精練,形象,富有音樂美;在詩歌鑒賞中,品味語言是基礎。考生應該聯系全詩主旨,反復咀嚼,領略詩歌的深刻含義,品味雋永的字詞語句。
4.體會意象,分析技巧
掌握現代詩歌閱讀的表達技巧,⑴從詩歌的形式入手。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敘事與抒情的類別不同,形式、風格也不同。⑵從詩歌的標題入手。標題是詩歌的眼睛。有的標題概括了詩歌的重要內容,有的標題揭示了詩歌的線索,有的標題奠定了詩歌的感情基調。⑶從詩歌的重點字詞入手。領略含義深刻、雋永的字詞,捕捉到詩歌中那些最能顯現詩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理解詩歌的鑰匙。⑷從作品中含有詩眼的句子入手。這些含有詩眼的句子往往最能體現作品的內涵及表達技巧。⑸從詩歌所選取的意象入手。留心詩歌中出現的意象,調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義,從而理解詩歌的內容。⑹從詩歌營造的意境入手。抓住詩歌的畫面和氣氛,去理解、感受“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⑺從詩歌的手法技巧入手。理解詩歌的表達方式、抒情方式、修辭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
【強化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1-2題。
三片葉子
● 梅紹靜
三片嫩葉像三只綠色的小鳥兒,
驕傲地站在樹樁上。
樹樁只發出這一條綠莖,
綠莖上只有這三只小鳥。
多可愛的小東西啊,
它們還要為砍斷的樹樁歌唱。
即使只有這三片綠葉也要向世界呼喊,
讓人們永遠憧憬那被剝奪的滿樹春光。
(選自《梅紹靜詩集》)
1.簡要說明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2.試對這首詩的比擬和象征手法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一、1.作者描寫和歌詠“三片葉子”,是為了表現劫難后出現的新的生機和新的希望,表達對歷史劫難和現實轉機的思考,以及劫難后對“滿樹春光”的憧憬與向往。2.把“三片葉子”喻為三只小鳥,又將小鳥擬人化,寫它們驕傲、歌唱和呼喊,賦予它們人格化的自覺意識。大樹被砍伐后留下樹樁,樹樁上又長出新的幼芽。大樹、樹樁、三片嫩葉,三位一體,統一于生命,象征了橫遭摧殘而又悄然復蘇的生活變動和人生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