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撾境內的湄公河里,生活著一種會救人的魚。
這種魚長約50厘米,身形呈大刀狀,背鰭柔軟,尾巴扁平。它們一旦發現有人落水或者有船只遇難,便會立即用尾巴拍擊水面,“通知”同伴集合,然后成群結隊地游向落水者,用它們的身軀及時將落水的人或船只托出水面,并向岸邊游去,直至脫險后才悄然離開。當地人根據這種魚的特點,稱它們為“救人魚”。
于是,當地漁民便有了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從來不去捕食救人魚,就算誤捕了救人魚,也會及時放生。但因為救人魚的味道十分鮮美,其經濟價值十分可觀,還是有人偷偷地捕撈救人魚。
有個叫索朗的人,經常在漆黑的夜晚,假裝落水遇難的人,等救人魚將他救上岸準備離去時,他便將早已準備好的漁網撒向救人魚,借此獲得不少的錢。嘗到了甜頭的索朗,從此白天躺在家里睡大覺,晚上則假裝落水,誘捕救人魚。
因為只需要救他一個人,救人魚只出動很少便能將他救上岸,索朗覺得以這樣的速度賺錢太慢了。如果能一下子出動十幾個甚至更多的人,那么救人魚一定會出動得更多,他的收獲也會更大。如果運氣好,一夜之間便能成為富翁!可是捕撈救人魚是一件讓人們不齒的事,要找那么多人肯定是不可能的。到最后,索朗想了一個辦法:他扎了很多草人,趁夜色降臨全部推入水中。
索朗跟那些草人一起跳入水中,不久,他便看到一大群救人魚一邊用尾巴不斷地拍打水面,一邊向他落水的方向游了過來,索朗興奮得差點大叫起來:我發財了!但還沒等他叫出聲來,便發現自己的腿抽筋了。
索朗連喝了幾口水,他一邊盡力向岸邊游,一邊大喊:“救命啊!”可是,因為是在晚上,漁民都在村子里睡覺,所以沒人聽得到他的呼救聲。救人魚可不管他怎樣叫喊,因為它們都在忙著“救人”呢。當救人魚將所有的草人都推上岸后,索朗已經筋疲力盡,沉入河底。
點到為止
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才能得到一個愛的回報。那些貪婪而不思進取的人,盡管暫時可以收獲利益,但最終一定會為自己的貪欲付出代價。同學們,做事的時候千萬別像索朗那樣抱有僥幸心理,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肯干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