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建立,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大事件。最高領導人提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提出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在我看來是一回事,前者是窄義安全,后者是廣義安全。不搞網絡安全,國家安全領域就不安全;不搞信息化,國家本身就不安全。道理很簡單,“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而現代化高度不夠,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回顧歷史,清代中國最大的安全問題是什么?是北洋水師技術上不夠先進嗎,不是;是八國聯軍攻城時,北京的城墻不夠厚嗎,也不是。現代化搞晚了,才是國家本身不安全的根本原因。斗轉星移,中國工業化將在6年后基本完成,“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的認識,來得非常及時。站到工業化完成之后現代化的新高度指引方向,需要領導者具有遠見卓識。
廣義的安全,就是社稷的安危。從這個角度看,許多不屬于安全職能部門管的問題,也是安全問題。
從社會角度看,信息化長于組織更高水平的社會信任與社會協調,有利于在推進政府向服務型轉變的同時,增加社會自組織這一和諧增量。據3月10日的消息,中國將逐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放寬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等四類社會組織審批條件。這是在鼓勵人民群眾依法通過社會組織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善加利用社會關系網絡,有助于利益協商,化解矛盾。其中的安全邏輯是,社會自組織、自協調水平越高,社會發展越和諧,國家也就越安全。
從經濟角度看,推進信息經濟全面發展,有利于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增強經濟發展的包容性與參與性,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其中的安全邏輯是,人民群眾實現夢想的機會越多,越自由幸福,國家越安全。
從文化角度看,通過信息化增強軟實力,有助于提高全民價值認同水平。話語權影響意義的歸屬,在新的現代化條件下也是安全問題。網民在價值觀上越具有核心一致、多元相容的認同,民族就越安全。
以上都是工業化有勁使不上而留下的重要安全死角,不搞信息化對于工業化基本完成后的中國來說,是最大的不安全。也可以說,搞信息化是最大的安全。這不是重視了信息化,就等于“最大的安全”問題就自動處理好了,因為還有決策實施水平高低的區別;但可以保證處理的是“最大的”安全問題。
窄義安全問題,如今也越來越是信息化問題。網絡安全是大腦中樞的安全,是數字神經系統的安全。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頭痛醫痛,腳痛醫腳,九龍治水,都難以見效。領導小組的成立,在這方面邁進了一大步。有利于解決頂層的戰略和架構問題,有利于統籌力量解決安全問題。第24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了結了關于中國提出的無線局域網安全標準的核心專利的紛爭,讓人們看出了中國未來在安全制高點上堅定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網絡安全戰略有其特殊性,如何適應分布式計算條件下的新要求,繼續考驗我們的智慧。什么時候做到把雞蛋放在多個藍子里仍然安全,做到軍民、專業與民間良性互動與融合,才能真正掌握“勝利之本”。此外,未來的網絡戰中會出現新的安全問題,需要創新。例如,戰斗力的標準正發生改變。毛奇時代的參謀部機制只是武裝統帥的大腦;但在大數據時代,要求一線人員具有針對具體情境的決策智能,與指揮中心形成協調一致的“分形”結構,主動靈活地應對復雜局面,保證在該安全的時間地點實現安全。
建設網絡強國,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