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以前在曾經風靡一時的社交網絡上曾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調查,問的是大家都在用什么牌子的手機,看著柱狀圖,諾基亞的一枝獨秀非常明顯,而不到十年的時間,在智能手機市場里,諾基亞兵敗如山倒,仿佛已經成了不可逆轉之勢。
同樣狀況發生在曾經在通訊器材領域不斷為國人帶來新時代的摩托羅拉身上,從BP機一路領先主演到智能機時代的摩托羅拉,今天似乎只能在一些笑看其敗冷嘲熱諷的評論文章中出現了。
明日黃花
諾基亞是較早推出智能手機的廠商之一,長期以來其在創新開發上的投資也并不少。其推出的“5800”,除了造型較厚,卻能保持功能機的長時間待機,并且在塞班系統基礎上,應用商店也吸引了很多開發者的目光。光看到這些,貌似比起蘋果來,有著龐大用戶基礎和口碑的諾基亞已經占盡先機,理應不會遭到之后的慘敗。
然而,用過“5800”的都知道,彼時的應用,并不能起到智能手機應用的作用,原因很簡單,收費太貴。僅以地圖為例,彼時的Ovi地圖,雖是手機標配,但是在使用中,則是每次都要按次收費,這大大降低了用戶使用的頻率,而相關的功能開發也就成了空談,至于當時已經出現在Ovi商店里的比如老虎地圖等應用,且不提其精準率,僅因為Ovi商店的收費方式而不得不對用戶進行的收費,就可以讓中國用戶老老實實地把智能機當成功能機使用了。可以說,諾基亞在彼時的失誤,并不在于技術的創新,而是觀念的落后。
長此以往,一旦有了蘋果按比例收費的模式,塞班系統就只有兵敗如山倒了,而之后看到一些開發者的回憶,對于當年為塞班系統開發應用而受到的勒索依然憤恨不已。
從2009年開始,諾基亞又聯合了Wintel時代的一大硬件商英特爾試圖研發出一款更加優異的操作系統,不久,基于英特爾和諾基亞核心技術的Meego橫空出世,卻在一出生就受到了嘲笑,在比其研發時間稍微長一些的三年之后,被諾基亞宣布與塞班系統一起于2014年1月1日同時終止支持,不要說大多數開發者已經無意服務與這兩大系統,諾基亞已經直接宣布禁止兩大系統相關的應用開發了。
在塞班、Meego雙雙走向毀滅的同時,諾基亞又與英特爾的好基友微軟走到了一起推出了WP,雖然同樣是甫一出世就受到譏笑,但是有著強大PC根基的Windows系統當然不是一般剛出生的小系統可以比擬,甚至有微軟高管已經得意地宣布WP超過黑莓成為iOS和安卓之后手機界第三大操作系統了。這當然同樣遭到了嘲笑,因為此時的黑莓已經不復當年的風采。
撒網求魚
現在諾基亞推出的安卓手機,從外形到界面都保持了Lumia的樣子,而定位則在500-1000之間,這也是當年諾基亞市場占有率的重頭,如果能再現諾基亞當年砸胡桃的壯舉,加上WP和安卓市場應用通吃的優勢,在這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似乎是可望之事,畢竟WP的扼喉之痛就在于應用過少,完全不能讓人體驗智能手機的優勢。引入了安卓市場浩如煙海的應用之后,人們對于諾基亞的舊感情或許還能起到作用。
并且在諾基亞推出這一定名為X的系列手機之后,諾基亞手機的新東家微軟馬上表示舉手歡迎,或者也可以理解為并非諾基亞手機沉船前的最后一搏,而是諾基亞手機與微軟深度合作之后的復興之試。
谷歌當年為了推廣自身應用,就為正如日中天的iOS系統專門提供了地圖服務,讓更多的人體會到谷歌系應用的好處。當然后來蘋果醒過味來開始制作自己的地圖系統,但谷歌早已在飽嘗開發跨系統應用的甜頭。諾基亞這一系列手機的方案代號是“諾曼底”,或許這其中也有幾多今天狂摸稻草的兩家落寞巨頭反攻的希望在里邊。
而摩托羅拉移動則在大財主之間被傳來傳去,先是平地驚雷地被谷歌收購,又在被認為被谷歌充分吸收養分后在中國的春節前被聯想收購,這次收購同樣不被看好,聯想的股價甚至都隨之下降。但已經成為中華酷聯之一的聯想似乎并不這么看,摩托羅拉的品牌在聯想的祖國仍有價值,有助于其擺脫既有的經濟品牌的身份,在高端市場開拓出新,這對于曾經成功運作Thinkpad的聯想集團或者仍然大有可為之處。
敵強我轉
而地位一路狂跌的非黑莓莫屬,曾經的高端機的代名詞,在911事件后一路高歌,成為美國政府和軍隊以及好萊塢明星的標配,奧巴馬對其的喜愛也是街頭巷尾津津樂道的段子。而最近的新聞則是美國政府開始大量采購三星設備,而美國空軍則開始大量購買蘋果設備,這完全是對黑莓設備大本營的全面擊潰,對于當前通訊市場的排頭兵,采購量與之完全成正比。
當然,作為黑莓,卻大有堤內損失堤外補之勢。就在最近,在手機設備節節敗退的同時,一條關于汽車產業的消息卻給曾經的黑莓支持者一絲安慰:福特汽車在汽車智能領域引用的新一代Sync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從微軟轉向了黑莓QNX,這讓黑莓長期以來疲軟不堪的股價也得到七個多百分點的提升。
同時,在Facebook以19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當年被自己拒絕的那個烏克蘭人所開發的Whatsapp,這讓黑莓的BBM也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事實上這個同樣基于智能手機的社交應用一直以來還是有不少擁躉的,只是在iPhone越來越龐大的App陣營中不斷增加的聊天應用淹沒了。社交這回事里,本土化的嘗試還是非常親民的,BBM或者就是因為一味地保持原汁原味,而失去了本來的市場。
人們從蘋果手機的發揚光大中,似乎應該學到自主的生態系統可以獲得更好的利潤所得,但在三星不斷的超越之中,人們又能看到業之道,貴以專的簡單思路。隨著手機制造的成熟,手機制造商的日子越來越像當年PC制作商的日子,那就是利潤越來越薄,成本越來越高,像三星雖然試圖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卻還是無聲無息的又消失了。當年在PC制造業做得數一數二數三數四的企業,比如惠普、戴爾以及IBM紛紛把工作的中心調整到大型服務器和企業級應用方面,而IBM、SONY這樣當年各領風騷的PC制造者甚至紛紛推出了PC制造行業,專心致志于更有希望之處。
在手機制造行業這方面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蘋果像當年在PC行業中一樣守著自己的iOS肚子經營,而谷歌憑借安卓系統則大有趕超當年微軟之勢,只是小火慢燉,并不急于扼住眾多手機制造廠商的咽喉。移動設備的發展終極目標的實現也要靠云計算和車聯網的。可以看到手機制造者們在此領域也并非沒有布置,而且很有可圈可點的優勢,更有壯士斷腕的勇氣,紛紛開始試圖放棄自己曾經輝煌的手機部門。同樣在企業級服務和云計算甚至基礎設施方面,或許都有這些昔日的巨星發揮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