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額寶的出世,讓本來暗流潛涌的金融業表面上也無法繼續風平浪靜,卷起一陣風暴。在3月10日阿里小微金服發布的《基于互聯網的普惠金融實踐》中,其自視為金融界的鯰魚,可以攪動已經缺少市場效果的利率機制進一步市場化。
在愈演愈烈的互聯網金融風潮中,類余額寶產品成為風暴的中心,圍繞周圍的爭議也一直不絕于耳,草根投資者剛剛開始體會到一天幾毛錢的投資好處,已經有人視之為洪水猛獸,必要取締而后快,但這卻違反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律。
鯰魚與蝴蝶
本月4日,身為政協委員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對于余額寶等金融產品,肯定不會取締,監管政策會更加完善。潘功勝、易綱等央行高官也紛紛發聲,表示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值得肯定,當然也指出規范化才有利于其健康發展。
余額寶背后的天弘基金,在推出后不到半年的2013年11月就突破了千億元的規模,這也是我國第一筆突破千億規模的基金,而其所聚集的,是大量在銀行往往不能進入基金準入門檻的三四位數的個人資本,業界因此看到的庶民的力量,這也讓廣大草根體會到了理財的樂趣,當然,這也是余額寶在各種倫理論戰中可以立于不敗的基礎。
這像那只巴西的蝴蝶一樣引起了業界的一連串作為。首先是騰訊早已做的風生水起的微信中開始推出理財應用,這個以輕馳名的應用慢慢開始變重,之后蘇寧、京東紛紛開始推出自己的相關產品。
而在互聯網界紛紛發現自己原來在金融界可以有一番作為的時候,銀行、保險等企業也按捺不住,開始推出自己的類余額寶產品,一時間此寶方興,彼寶已生,有錢的出錢,有流量的出流量,紛紛希望在這類現金理財產品中占有一方天地。
沙丁魚罐頭密不透風,沙丁魚的運送卻需要鯰魚的刺激,這是挪威人的智慧,也成為企業管理和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而余額寶或許就是這樣一條鯰魚,刺激著業界攪動,開始紛紛動作起來,而此時出現的一些歇斯底里的聲音或許正說明了創新意識對于保守力量的刺激,而這種對于行業的創新也是以央行為代表的管理者所希望看到的,因為只有充滿創新的行業才是朝陽行業,而作為多數行業的基礎與推動力,金融行業更需要長期保持創新的能力。
市場化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而鄧小平理論早已指出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并不矛盾。而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業界對于銀行面對競爭應該有的態度早已討論清晰。
2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文章,認為余額寶們事實上推動了存款利率市場化。在3月11日兩會新聞中心的記者會上,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圍繞金融改革答記者問時,也明確表示,存款利率的放開肯定是在計劃之中的,他更表示個人看來,這一點是可以在一兩年內實現的。
存款利率的市場化,也是新近中國金融領域發展的一大需求。互聯網金融為中國業界帶來的影響,讓這一形式進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周小川也認為,市場上存在著推動利率市場化的力量。
對于余額寶的投資者而言,余額寶的收益率固然可喜,而余額寶出身互聯網界帶來的便利性更是吸引人。目前互聯網行業出身的類余額寶產品都帶著這種基因,而其背后往往靠著一個龐大的電商王國,讓資金的流轉方便而快捷,其流轉如此便利,以至于不少人要懷疑其安全性。當然,事后這一懷疑又得到了釋然。但對于很多草根投資者而言,門檻低的吸引力是一方面,同時能夠隨時抽身也是吸引自身的重要因素。同時,借助移動互聯網的便利,使得收益可以每天都被看到,即使不超過小數點前后兩位,但那種小喜悅草根階層是體驗良多的。
這些來自互聯網行業的經驗,對于銀行界的自身發展都是有著良好借鑒的,這與當年加入WTO,面對外資銀行競爭帶來的外資銀行管理、服務經驗如出一轍。
兵來將擋
面對來自互聯網行業的挑戰,銀行界并未頤指氣使,光罵不練,事實上很多銀行都在積極應對,很多銀行界人士也是歡迎這種挑戰,認為這種競爭有助于銀行業自身發展的。
在余額寶小荷才露尖尖角的2013年10月,銀行盟主級別的銀聯就已經和光大保德信基金攜手推出了類似的產品,其他中小銀行在這一領域的投入也是非常積極。雖然有一些人認為余額寶們只是把銀行囿于規則不方便做的事情做了,把有的風險隱藏起來推送給用戶,但已經有銀行在滿足規則的要求下推出了類似的產品,而相關的風險早已被滅寶論戰中對公眾分析的剔透,自然寫在相關合同中也并不難,這是完全可以解決的問題。
銀行界在創新方面從來不輸別家,否則早從根本上帶來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一些銀行界的人士也對余額寶類的創新做出了積極的回應。首先,央行方面三位高官的態度可見一斑。其次,一些在國有銀行中的高層對此態度也是積極的。
北京銀行的董事長閆冰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指出,對待余額寶,要辯證地看問題。余額寶作為新生事物,存在著監管不足,發展不規范的問題,但也顛覆了傳統金融的固定思維,對于有效服務大眾,提高服務效率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推動,是值得借鑒的。
而工商銀行監事長趙林也在政協小組討論會上指出,互聯網金融為社會提供更多的融資便利,豐富了投資渠道,對金融創新和普惠金融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在剛剛加入WTO時,很多一線天下的人士都高呼狼來了,似乎銀行界根本無法應付具有幾百年歷史的外資銀行的競爭,但如今十多年過去,雖然外資銀行數量減少,但中國銀行面對的競爭力并沒有降低,而其發展反而更加符合世界潮流,更具有競爭力,也有越來越多的銀行進入全球500強。同樣,中國的金融秩序也并未遭到顛覆。因此,坦然面對來自互聯網界這一外來的競爭,對于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有利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