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眼睛像故鄉門前的小溪,流淌著愛,流淌著深情,流淌著一首首五彩斑斕的歌。閱讀下面的文章,與《秋天的懷念》相比,你是否也會有所感觸呢?
從母親住進我們醫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當初選擇的職業了。曾經有那么多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復,母親的病,卻讓我無能為力。面對越來越消瘦的母親,我除了強顏歡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個角落抹眼淚。
那個時候,她的癌細胞已擴散到整個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讓她無法入睡,可她卻從來不吱一聲。每次進去看她的時候,她都裝作很平靜的樣子,面帶微笑地看著我:“我覺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來看我。”我扭過頭,眼淚無聲地掉下來。
午后的陽光照在潔白的病床上,我輕輕地梳理著母親灰白的頭發。母親嘮叨著她的身后事,她說她早在來之前就已準備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還少一條裙子,希望我們能盡快給她準備好。說這些的時候,母親的臉上始終掛著平靜的微笑,不像是談死,倒像去赴一個美麗的宴會。
母親的病房,離我的辦公室僅有幾步之遙,可她從來沒有主動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還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說還有很多病人等著我,她囑咐我一定要像對待自己的家人那樣對待病人。其實,我很清楚,每一次離開母親的病房,身后那雙依依不舍的眼睛會一直追隨著我的身影,直到我拐過屋角。
一天,一個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醫院里有一位救治無望的男孩,出于一個醫生的責任,我勸那個男孩的家長捐獻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親同意了,不曾想他的母親卻發瘋般的找到我,說她決不允許任何人動她兒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這個世界了。最后,也許被我勸得急了,那位痛得發狂的母親突然大聲地說:“你覺悟高,怎么不讓你的家人來捐獻?”我一下子愣在那里,無言以對。
母親是何時出現在我的辦公室門口的,我竟然一點都不知道。直到聽到那聲熟悉的呼喚,抬起頭,我看見母親正淚流滿面地站在那里:“孩子,你看媽媽的眼角膜能給那個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靜下來,幾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親身上。我幾乎不敢相信那話是從母親嘴里說出來的。母親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殘缺,可她竟然情愿讓自己殘缺著離開這個世界。看大家都在驚愕地盯著自己,母親的臉上忽然現出少見的一點血色。她掙扎著走到我面前,靜靜地盯著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鐘,然后,我聽見母親輕輕地說:“孩子,我想看著你,讓我看著你!”
淚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態。我知道,那是母親臨走之前努力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后來,那個男孩的母親含著淚同意了把兒子的眼角膜捐獻給那個女孩,因為她覺得兒子的眼角膜畢竟比我母親的要年輕。更重要的一點,她說,她也想讓兒子的眼睛一直看著她。從我母親的身上,她明白了,愛,原來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延續。
(選自《意林:念親恩感動生命的132個親情故事》,有改動)
賞析
《秋天的懷念》一文主要講述了重病纏身的母親精心照顧下肢癱瘓的兒子,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故事。而在《讓我看著你》中,則充分表達了一位母親在彌留之際,對兒子最后的留戀之情。兩篇文章都塑造了偉大的母親形象,令人心生敬仰。這兩篇文章的不同之處在于:《秋天的懷念》運用大量的對話描寫及動作描寫,將“我”知道自己癱瘓時心中的絕望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而在《讓我看著你》中,則通過生動的細節描寫,將母親對兒子無言的愛展現于讀者面前,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眷戀之情。
思考
1.閱讀文章第一段,說說“我”為什么后悔自己當初所選擇的職業?
2.結合上下文語境,談談你對畫線句子的理解。
3.男孩的母親為什么之前不同意“動兒子一根毫毛”,可后來又同意捐獻男孩的眼角膜呢?
4.細讀全文,你認為“我”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5.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文章結尾部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