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經濟與信任機制:BlaBlaCar的存身之道
2014年7月2日,歐洲拼車服務公司,同時也是共享經濟的鼻祖BlaBlaCar獲得1.1億美元的C輪融資。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海外市場的拓展。BlaBlaCar成立于2004年,擁有700萬注冊會員,每月有超過100萬的活躍用戶,其服務范圍涵蓋歐洲12個國家,多提供城市間甚至國家間的長途旅行服務。公司總部位于巴黎,并在倫敦、馬德里、米蘭、漢堡和華沙設有分部。
BlaBlaCar為私家車主和搭車人提供免費的配對服務,車主可出租空余座位并向旅客收取一定的費用,以抵消汽車燃油等成本。雖然外界可能會有疑問,面對如日中天的Uber和后起之秀Lyft,縱然BlaBlaCar有著多年的運營經驗,且在歐洲市場深耕已久,又該如何突出重圍。畢竟互聯網大環境下,早已沒有先來后到、論資排輩一說,沒有人會因為你的資格老而對你禮遇有加。不過,BlaBlaCar重在分享多余的運力,而后兩者更側重通過載客盈利。
BlaBlaCar創造的是一種新型的旅行方式,它構建了一個充滿信任的社區,有富余座位的私家車主和有旅行需求的用戶可以相互溝通和聯系,讓旅行變得更富有社交趣味,節省資金,同時旅程安排也會變得更加高效靈活,可以將旅行者帶去任何沒有公共交通工具的地方。
對于私家車主和旅行者之間的安全問題,BlaBlaCar設計出了一整套針對性方案。首先,注冊會員,亦即社區成員的身份都須進行真實性驗證。各種奇葩的化名、別名是不被允許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會員行為的約束。電話號碼、郵箱也須進行驗證,并上傳真實頭像。此外,會員帳戶也可以鏈接至用戶的Facebook賬戶,將BlaBlaCar的信息與原有社交網絡打通。
其次,信任可以說是任何社區得以維系的核心因素,BlaBlaCar亦不例外。于是,它設立了評分機制,允許線下交易的會員對彼此進行公開評分。隨著評價的不斷積累,會員——包括車主和旅行者——的信譽度也會隨之形成。這樣,在你開始一段旅程前你就能清楚地了解對方的過往信用記錄,而好評越多的會員越容易贏得他人的信任。
再者,BlaBlaCar設計了一種雙向選擇機制,旅行者可以選擇私家車車主,同時,車主也可以選擇搭乘的乘客。而相互篩選的標準正是基于上述的評分體系,會員根據對方的經驗值以及近期的旅行記錄,從而選擇合適的乘客或司機。BlaBlaCar的這種機制和約會軟件Tinder類似,只有當“兩情相悅”時才可以進行線上聊天或線下約會。
除了上述幾項措施外,BlaBlaCar會對社區中的所有信息進行審查和篩選,用戶評論和照片均在審查之列;用戶可以選擇將個人信息,如電話號碼、郵箱等不對外公開,但仍然可以通過BlaBlaCar提供的內部通信系統與會員進行溝通。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淘寶據稱也在測試此項服務。
對于外界最為關心的盈利和收費問題,BlaBlaCar也早已設定了一套標準,根據稅務機構制定的免稅里程津貼標準,自動計算出乘客所應承擔的燃油等費用,而車主并不能通過這種方式獲利。此外,提供服務的車輛的座位數也應在8座及8座以下。旅行者在乘車前將費用匯至BlaBlaCar的在線支付系統,服務結束且車主和乘客對彼此評分后,款項自動存入車主賬戶,BlaBlaCar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趨同價值觀:Couchsurfing的信任機制
Couchsurfing(沙發客)也是互聯網浪潮中共享經濟的先驅,同樣是成立于2004年。它致力于將旅行者與旅游目的地的人聯系起來,雙方達成共識后,沙發主,亦即提供住宿的一方將為旅行者提供免費住宿。
互聯網的出現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異常簡便,但同時,人與人之間的芥蒂和防備之心卻沒有分毫的減少,而我們個人的安全感卻在無可挽回地流逝。我們無法知曉電腦的另一端坐著的到底是什么樣的人,甚至我們都不能確切地知道“他”到底是一個人還是一條狗。所以,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將陌生人請進家無異于引狼入室。
盡管如此,世界上卻有著數百萬的人樂意分享自己的空間。他們聚在Couchsurfing(沙發客)上,而后者也成長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互助旅游網站,其用戶總量超過了700萬,覆蓋超過10萬個城市和全球200多個國家。
選擇這種旅行方式并不僅僅是出于經濟上的原因,更多的是人們希望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傳統旅游方式的標準化流程,讓游客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做個走馬觀花的過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與當地居民以及當地文化的隔閡更是難以規避。即便是看似更加靈活寬松的自助游,也往往會因為旅行者對當地信息的不熟悉,導致旅行體驗與自己的預期相去甚遠。
于是,Couchsurfing成了最為理想的一種旅行方式。而它也有著自己的理念,希望通過旅行,讓大家更了解彼此,從而形成一個全球性的社區。除了對社區理念認同之外,Couchsurfing還通過社區氛圍的營造,逐步培養會員間的信任機制。
趨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是信任建立的關鍵因素。雖然Couchsurfing對所有人開放注冊,但也有一定的篩選標準。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成員須對陌生人持開放態度——陌生人只是你素未謀面的朋友。
其實在人們決定加入Couchsurfing時,篩選過程已然開始。他們會思考自己是否喜歡旅行,住在陌生人家里是否自在,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家庭空間。會員需要了解的是,它所能提供的不僅是一種免費的住宿環境,更是一種全新的旅行方式和世界主義文化,旅行的意義也從蜻蜓點水式的觀光游玩轉變為深刻的文化體驗。而這也吸引著許許多多有著同樣價值觀的人,成為成員間信任的基石。于是,一旦加入該社區,作為旁觀者所持有的種種疑問對于身在其中的人而言不再是問題了。
誠然,僅僅憑著單純的理念認同還不足以建立牢固的信任機制,因此Couchsurfing允許用戶建立個人主頁,添加自我描述、個人愛好、旅游經歷、旅行計劃、生活哲學、能夠處得來的人的類型、個人特長以及學習計劃,還可以寫上對Couchsurfing網站的意見。
除了以上主觀性的個人陳述外,Couchsurfing還設置了硬性的限制條件。新會員可以通過擔保人獲得他人的信任。同時新用戶是無法為他人做擔保的,且只有在獲得3個用戶擔保的情況下,該用戶才能為其他人擔保。最初的擔保是由Couchsurfing內部的工作人員發起,然后逐漸擴展到大部分成員之間。
Couchsurfing本身也是個社交網站,但其所涵蓋的信息遠遠超過其它大型社交網站。好友名字、頭像、年齡、性別、成為朋友的時間、認識的方式、朋友的類型等,都會出現在用戶的好友列表中。此外,用戶還可以付費(25美元)進行身份和地址認證。完成支付后,Couchsurfing會郵寄一個代碼到用戶住址。然后由用戶在網站輸入相應代碼即可完成認證。
譯者后記
在互聯網經濟日益紅火、越來越多的人投身網絡掘金、夢想一夕致富的今天,BlaBlaCar和Couchsurfing的非盈利性質使其顯得很有些特立獨行。難能可貴的是,兩者所倡導的不僅是一種綠色、廉價的旅游出行方式,更是一種互信互利的生活理念和人文情懷。前者側重于行車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讓車主和旅行者結伴而行分擔花費,也使得漫長的旅程不再孤單。而后者為沙發客和沙發主提供了深入了解彼此文化的機會,為旅行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和更多的可能。
BlaBlaCar和Couchsurfing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其為用戶提供了方便的出行方式、節省了出行費用,更重要的是其滿足了人們渴望與更多的人交流、近距離體會不同文化這樣的更高層次的需求,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在原本陌生的人與人之間建立信任是關鍵。BlaBlaCar和Couchsurfing都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成功的關鍵因素,結合線上、線下的多種手段和措施,通過O2O打造用戶之間的信任機制,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用戶與企業自身之間的信任,這一點很值得借鑒——實現線上、線下的閉環只是企業O2O的手段,而通過它建立起與用戶之間牢不可破的緊密聯系才是O2O的最終目標所在。
參考來源:Independent Wall Street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