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記憶·夯實基礎
1.為下列黑體字標注正確的讀音或根據拼音寫出規范的漢字。
訓誡( ) 峭( )壁 啜( )泣
迂( )回 嶙峋( ) mēn( )熱
sǒng( )立 níng( )視 mù( )色
2.根據下面的釋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1)抽噎,形容人抽抽搭搭地哭。
(2)聚精會神地看。
(3)氣溫高,氣壓低,使人感到呼吸不暢快。
(4)對人或事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辦法。
(5)形容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懈怠的樣子。
(6)形容遭遇失敗或困難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的樣子。
3.下列句子中,所運用的描寫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A.“我來了!”我一面應著,一面跟著他們跑。
B.這似乎能辦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
C.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
D.我終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驚肉跳,盡量往里靠。
4.文學常識填空。
《走一步,再走一步》選自___________,________年第_______期,作者是________ (填國籍)作家___________。
〈〈〈 重理解·感悟課文
5.判斷下列句子的正誤。(用“√”或“×”表示)
(1)父親看到孩子在懸崖上下不來卻不去救,是因為怕驚嚇了孩子,由此可見父親的細心。
( )
(2)作者之所以要寫小時候脫險的事,是因為這件事回憶起來十分有趣。( )
(3)父親看到孩子在懸崖上下不來卻不去救,是因為父親想讓孩子自己爬下來,經受一次磨煉,增長勇氣和經驗。( )
6.文中的“我們”為什么想到了爬懸崖這種危險的活動?
7.那座懸崖只有二十米高,為什么在“我”的眼中“卻是高不可攀的險峰”?
8.在爬懸崖的過程中,面對“高不可攀的險峰”,“我”的表現是怎樣的?(請用原文語句回答)從這些語句中,體現了“我”怎樣的性格特征?
9.明知道孩子有摔下來的危險,可文中的父親卻不去救他,你如何理解父親的這種做法?
10.在“我”爬下懸崖的過程中,父親說了很多鼓勵“我”的話。請從中任選一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品析。
11.文章結尾處,“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么漫長”一句話是什么意思?
12.通讀全文,請談談你對文章題目的理解。
13.在文章最后一段中,哪句話的哲理性較強,可以揭示文章主旨?
〈〈〈 測思維·拓展能力
14.仿照下面的示例,寫一個格式大致相同的句子。
示例: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
15.請結合語境,將在這兩種不同情形下的心理活動簡單地描述出來。
記得在上次月末測驗中,我取得了一個不錯的成績。一放學,我就高興地跑出了教室,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的父母。我心想:
可是在本次隨堂測驗中,我卻考得一塌糊涂。放學后,我磨磨蹭蹭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